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5天前  12


本技术涉及干化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


背景技术:

1、一些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或是污泥集中干化项目周边可用的一次能源来源较少,只有电能、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蒸汽管道等可以作为生产用能,有些项目的能源形式也相对单一,例如只有电能或天然气可以作为能源。

2、随着污泥热干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新型的节能热干化技术将是未来的一种主流形式。而本实用新型适用的场景即为能源来源单一且价格较高,通过余热回收利用的方式降低生产企业或新建项目的污泥干化过程中的生产运行成本,减少余热浪费,提高生产企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现有技术中的干化装置未对污泥干化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处理,不仅浪费了较多热能,且直接排放至大气中影响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包括湿污泥贮存及输送部件、卧式薄层干化机、蒸汽锅炉和余热回收器;卧式薄层干化机包括带夹套的圆筒形壳体,圆筒形壳体内转动连接转子,转子上布设的叶片与圆筒形壳体内壁之间形成薄层干化区;圆筒形壳体上的进料口与湿污泥贮存及输送部件连接;夹套上的蒸汽入口与蒸汽锅炉连接,夹套上的凝液出口与余热回收器连接,余热回收器与蒸汽锅炉连接。

3、所述余热回收器包括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与乏汽箱出口连接,乏汽箱入口连接在圆筒形壳体上,板式换热器与蒸汽锅炉连接。

4、所述余热回收器还包括闪蒸罐和水蒸气压缩机,闪蒸罐一端与夹套上的凝液出口连接,闪蒸罐另一端与水蒸气压缩机连接,水蒸气压缩机与蒸汽锅炉连接。

5、所述乏汽箱位于圆筒形壳体进料口的上方,进料口横向设置在圆筒形壳体一侧的中部。

6、所述湿污泥贮存及输送部件包括湿污泥缓存仓和湿污泥进料泵;湿污泥缓存仓的卸料口的湿污泥卸料螺旋与湿污泥进料泵的进料口连接,湿污泥进料泵的出料口与圆筒形壳体上的进料口连接。

7、所述圆筒形壳体上的出料口与干污泥输送与缓存机构连接,干污泥输送与缓存机构的干污泥缓存仓顶部装设脉冲反吹除尘器。

8、所述叶片与圆筒形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为5-10mm。

9、所述转子为一根整体的空心轴结构,转子两端分别通过机械密封密封在圆筒形壳体的两端。

10、所述转子一端与转子驱动连接,转子驱动连接在圆筒形壳体外部。

1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中,夹套与圆筒形壳体之间形成用于间接热传导的干化加热区,可对湿污泥进行间接加热,不产生污染源,使加热后产生的凝液可进行回收利用;夹套上的凝液出口与余热回收器连接,可对凝液回收,有效利用凝液中的热能,并将回收的热能传递至蒸汽锅炉,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比传统薄层干化系统节能40%-50%。

1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湿污泥贮存及输送部件(1)、卧式薄层干化机(2)、蒸汽锅炉(3)和余热回收器(4);卧式薄层干化机(2)包括带夹套的圆筒形壳体(201),圆筒形壳体(201)内转动连接转子(203),转子(203)上布设的叶片(204)与圆筒形壳体(201)内壁之间形成薄层干化区;圆筒形壳体(201)上的进料口与湿污泥贮存及输送部件(1)连接;夹套上的蒸汽入口与蒸汽锅炉(3)连接,夹套上的凝液出口与余热回收器(4)连接,余热回收器(4)与蒸汽锅炉(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器(4)包括板式换热器(401),板式换热器(401)与乏汽箱(202)出口连接,乏汽箱(202)入口连接在圆筒形壳体(201)上,板式换热器(401)与蒸汽锅炉(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器(4)还包括闪蒸罐(402)和水蒸气压缩机(403),闪蒸罐(402)一端与夹套上的凝液出口连接,闪蒸罐(402)另一端与水蒸气压缩机(403)连接,水蒸气压缩机(403)与蒸汽锅炉(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乏汽箱(202)位于圆筒形壳体(201)进料口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横向设置在圆筒形壳体(201)一侧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污泥贮存及输送部件(1)包括湿污泥缓存仓和湿污泥进料泵;湿污泥缓存仓卸料口的湿污泥卸料螺旋与湿污泥进料泵的进料口连接,湿污泥进料泵的出料口与圆筒形壳体(201)上的进料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壳体(201)上的出料口与干污泥输送与缓存机构(5)连接,干污泥输送与缓存机构(5)的干污泥缓存仓顶部装设脉冲反吹除尘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04)与圆筒形壳体(201)内壁之间的间隙为5-1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03)为一根整体的空心轴结构,转子(203)两端分别通过机械密封密封在圆筒形壳体(201)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锅炉(3)包括锅炉本体(301),锅炉本体(301)的进水口通过带有补水泵(302)的补水管(303)与补水水箱(304)连接,补水水箱(304)与水处理过滤器(305)连接,水处理过滤器(305)与自来水管连接;锅炉本体(301)的蒸汽出口通过管道与分气缸(306)连接,分气缸(306)通过多根管路与锅炉管网连接,锅炉管网与夹套上的蒸汽入口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干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余热回收器的节能卧式薄层干化装置,包括湿污泥贮存及输送部件、卧式薄层干化机、蒸汽锅炉和余热回收器;卧式薄层干化机包括带夹套的圆筒形壳体,圆筒形壳体内转动连接转子,转子上布设的叶片与圆筒形壳体内壁之间形成薄层干化区;圆筒形壳体上的进料口与湿污泥贮存及输送部件连接;夹套上的蒸汽入口与蒸汽锅炉连接,夹套上的凝液出口与余热回收器连接,余热回收器与蒸汽锅炉连接。本技术内夹套上的凝液出口与余热回收器连接,可对凝液回收,有效利用凝液中的热能,并将回收的热能传递至蒸汽锅炉,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招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17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