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及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5天前  14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尤其涉及一种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为了营造城市景观,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增加天然湖泊、人工湖泊、景观池塘、景观河道等景观水体成为海绵城市建设重要内容。人们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这些景观水体,通过雨水或再生水进入景观水体的砷污染水体威胁水体周边人群的健康安全,群体性砷中毒以及砷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如何修复砷污染水体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难题。

2、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砷浓度是一种利用砷产生化学发光信号的新型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极高的选择性,但该方法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对应的检测设备,难以在现场应急检测领域得到应用。

3、然而近年来砷污染事件频发,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及检测装置,能够有效地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其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及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易遭外界环境的影响,难以在恶劣现场进行有效、精准地检测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驱动电路、转换电路、平衡电路。

4、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g1)与一个运算放大器;

5、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跨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g1)源极与栅极之间,所述第一晶体管(g1)漏极连接至电源。

6、优选地,所述转换电路包括光电隔离器、第二晶体管(g2)与一电阻,所述第二晶体管(g2)集电极、发射极并联后接地;

7、所述光电隔离器的输入端口的正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g1)的源极,所述光电隔离器的输入端口的负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g2)的基极连接;

8、所述光电隔离器的输出端口的集电极端电连接至电源,所述光电隔离器的输出端口的源极端通过所述电阻接地。

9、优选地,所述平衡电路包括平衡输出电路包括一耦合电路与两个晶体管;

10、第三晶体管(g3)源极、第四晶体管(g4)源极同时通过所述耦合电路连接至所述转换电路中光电隔离器输出端口的源极端;

11、所述第三晶体管(g3)的漏极在所述第三晶体管(g3)栅极的控制信号下作为第一选择输出端输出电信号;

12、所述第四晶体管(g4)的漏极在所述第四晶体管(g4)栅极的控制信号下作为第二选择输出端输出电信号。

13、优选地,所述晶体管采用场效应管、双极晶体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14、优选地,第一晶体管(g1)、第三晶体管(g3)与第四晶体管(g4)均为nmos晶体管,第二晶体管(g2)为光敏三极管。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及检测装置,通过驱动电路提供了能源来驱动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工作;通过采用可嵌入芯片的光敏三极管传感器件,避免了传统技术中采用外置二级传感器件而易遭外界环境影响,并使用使用具有隔离作用的光耦合器,令感应信号最大程度地去掉杂波而获得纯净信号;耦合隔直电容的直流隔离作用,保证了电信号顺利通过并隔离了寄生的直流信号及平衡输出电路的对称作用,防止了输出信号的失配问题,这些均避免了原始信息遭受破坏。这些措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易遭外界环境的影响,难以在恶劣现场进行有效、精准地检测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驱动电路、转换电路、平衡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采用场效应管、双极晶体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晶体管(g1)、第三晶体管(g3)与第四晶体管(g4)均为nmos晶体管,第二晶体管(g2)为光敏三极管。

4.一种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及检测装置,该传感器包括依依次电连接的驱动电路、转换电路、平衡电路。通过驱动电路提供了能源来驱动景观水体微污染水源传感器工作;通过采用可嵌入芯片的光敏三极管传感器件,避免了传统技术中采用外置二级传感器件而易遭外界环境影响,并使用使用具有隔离作用的光耦合器,令感应信号最大程度地去掉杂波而获得纯净信号;耦合隔直电容的直流隔离作用,保证了电信号顺利通过并隔离了寄生的直流信号及平衡输出电路的对称作用,防止了输出信号的失配问题,这些均避免了原始信息遭受破坏。这些措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易遭外界环境的影响,难以在恶劣现场进行有效、精准地检测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黎耀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生态环境局道滘分局
技术研发日:20240117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