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连续墙管线套管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7天前  11


本技术涉及地下管线保护,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管线套管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对环保、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投入越来越多,对深基坑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成为了当前地下空间工程发展的主题。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不可避免穿越市政管网,为此对管线保护是施工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地下连续墙开挖过程中,若遇市政管网必须采用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果管线一旦被挖断将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生活不便。

2、遇此类问题的常规做法是更改管道线路,此方法弊端主要为:一是施工周期长、需报相关部门审批,审批流程繁琐,改线造成施工周期长;二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对实际工程而言并不经济。

3、为此,现有技术中针对管线施工,设计了地下连续墙管线套管保护装置。例如申请号为202222257635.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的管线保护装置,其包括第一保护组件、第二保护组件以及弹性垫板,第一保护组件的两端分别锚入相对的两个导墙中,所述第一保护组件套设在管线上;第二保护组件包括侧向防撞板以及顶部防撞板。该地下连续墙的管线保护装置具有多层保护结构,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能够降低外力对管线的冲击。但对于深基坑采用机械开挖时,保护效果并不理想,开挖时仍然容易将原有管线损坏甚至挖断。在机械开挖作用下,会对于管道保护装置的两侧施加推力,该装置侧面受力,且在构件所受荷载较大的位置处并未采取加强保护措施,抵抗推力的能力较差,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通过螺栓孔连接,由于螺栓孔对板件强度的削弱作用,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极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螺栓孔洞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管线套管保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地下管线保护装置,对于深基坑机械开挖而言强度较低,易被破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管线套管保护装置,其包括均套设在管线外的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

4、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均包括翼板和腹板,翼板垂直固定于腹板的两端;第一防护架的腹板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拱形的顶板;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两侧的翼板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连接,高强度螺栓的固定点位于第一防护架的腹板下方;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的翼板和腹板围合成容纳管线的空腔。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管线外套设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利用两层防护架来保证管道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不被损坏。同时,在第一防护架的上方设置有拱形顶板,拱形顶板在外力作用下将力分担给两侧的翼板,第一防护架与第二防护架的翼板之间又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使得整体结构更安全可靠,承载能力强。当采用机械设备对基坑开挖时,能充分缓解外力对管线的冲击力,减轻对管线的影响。本方案有效地保护了市政管网的安全性,从而保证了市政管网的正常运行。此外,本装置制作简单方便,可节约施工成本,且拆卸容易,可提供工作效率。还克服了传统装置制作复杂,工程造价较高的缺点。

6、进一步地,第一防护架的翼板外壁与第二防护架的翼板内壁贴合,第一防护架的翼板底部支撑于第二防护架的腹板上。管线位于第一防护架与第二防护架的腹板和翼板围合形成的空腔中,第二防护架套设在第一防护架的外部,相当于管线外的保护侧壁为双层结构,强度更高。

7、进一步地,第二防护架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加劲肋,加劲肋垂直固定在第二防护架的翼板和腹板上。通过设置加劲肋,可以提高第二防护架的整体刚度,可避免第二防护架在外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变形。

8、进一步地,第二防护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表面积大于第二防护架的底部面积。设置底板可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底部与地面的接触压力,保证管道安全。

9、进一步地,翼板、腹板、顶板和底板的厚度均大于等于8mm。

10、进一步地,第一防护架的腹板固定于第一防护架的翼板的1/4高度处;第二防护架的腹板固定于第二防护架的翼板的3/5高度处。

11、进一步地,加劲肋为长方形板体,加劲肋的间距为100mm,厚度大于等于8mm,加劲肋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连续墙管线套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套设在管线(6)外的第一防护架(1)和第二防护架(2);所述第一防护架(1)和第二防护架(2)均包括翼板(8)和腹板(9),所述翼板(8)垂直固定于腹板(9)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管线套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架(1)的翼板(8)外壁与第二防护架(2)的翼板(8)内壁贴合,第一防护架(1)的翼板(8)底部支撑于第二防护架(2)的腹板(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管线套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架(2)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加劲肋(3),所述加劲肋(3)垂直固定在第二防护架(2)的翼板(8)和腹板(9)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管线套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4),所述底板(4)的表面积大于第二防护架(2)的底部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管线套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8)、腹板(9)、顶板(5)和底板(4)的厚度均大于等于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管线套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架(1)的腹板(9)固定于第一防护架(1)的翼板(8)的1/4高度处;第二防护架(2)的腹板(9)固定于第二防护架(2)的翼板(8)的3/5高度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管线套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3)为长方形板体,加劲肋(3)的间距为100mm,厚度大于等于8mm,加劲肋(3)的底部与所述底板(4)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管线套管保护装置,包括均套设在管线外的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均包括翼板和腹板,翼板垂直固定于腹板的两端;第一防护架的腹板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拱形的顶板;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两侧的翼板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连接,高强度螺栓的固定点位于第一防护架的腹板下方;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的翼板和腹板围合成容纳管线的空腔。本装置强度和刚度高,受力科学合理,施工制作更简单,工程造价较低,且可拆卸重复使用,大大节约施工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有效地保护市政管网的安全性,保证了市政管网的正常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朱春来,陈永强,毕聪亮,霍冠歧,朱铁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18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