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机和层压机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xiaoxiao10天前  16


本申请涉及光伏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层压机和层压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层压机是一种光伏生产设备,层压机包括驱动件和层压件,驱动件能够驱动层压件将包括正面封装层、胶膜、电池片和背面封装层的层叠件进行层压。层压件包括柔性板,柔性板作为主要用于对层叠件进行层压的工作件,柔性板在完成一定工作量后需要被更换,用于提高所生产的光伏组件的良品率。

2、但现有技术的层压机中柔性板的安装采用密封条密封和压扣方式,在拆卸和安装柔性板过程中需要多个人协同完成,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即更换柔性板的工作效率较低,层压机所需的维护时间较长,层压机不能快速的投入生产中,继而使得层压机的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层压机和层压机的控制方法,在拆卸和安装柔性板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和时间较少,即更换柔性板的工作效率较高,使得层压机所需的维护时间较少,被维护的层压机可以快速地再投入生产中,生产效率较高。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层压机,用于光伏组件的生产制造,该层压机包括层压件,层压件包括柔性板和层压板。层压板设置有第一贯穿孔,第一贯穿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与真空发生器连通,第二端用于与层压板的外部连通。其中,第一贯穿孔内能处于负压状态,以使层压板与柔性板吸附连接。

3、柔性板作为主要用于按压层叠件的工作部件,柔性板在频繁按压层叠件过程中逐渐损耗,因此,层压机中的柔性板需要被及时更换。当层压机的层压件的层压板未安装有柔性板时,用户可以先将柔性板放置在待被层压板吸附的位置(例如柔性板可以位于层压板中设置有第二端的一侧)。然后,用户可以操作真空发生器进行抽气工作,由于真空发生器与第一贯穿孔的第一端连通,第一贯穿孔内可以处于负压状态,第一贯穿孔的第二端能够对柔性板产生负压吸附作用,使得层压板与柔性板吸附连接。当柔性板完成预设的层压工作次数达到使用寿命为零后,用户可以操作真空发生器使第一贯穿孔内可以处于大气压状态或者正压状态,第一贯穿孔的第二端对柔性板不具有负压吸附作用,使得层压板可以与柔性板脱离,然后用户可以完成层压板安装新的柔性板的工作。通过上述内容,用户可以往复完成拆卸和安装柔性板的工作。相比现有技术中层压机中柔性板的安装采用机械连接结构(密封条密封和压扣方式),本申请的层压机中柔性板的安装采用负压吸附连接,在拆卸和安装柔性板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和时间均较少,即更换柔性板的工作效率较高,使得层压机所需的维护时间较少,被维护的层压机可以快速地再投入生产中,生产效率较高。其次,相比现有技术中层压机的机械连接结构需要占用柔性板一定大小的面积,使得柔性板不仅包括用于压合层叠件的部分还包括用于与机械连接结构连接的部分,但本申请的层压机中层压板仅与柔性板中背离层叠件的一面吸附连接,柔性板的无效被占用空间少,因此,在压合同样面积大小的层叠件的条件下,本申请的层压机所需安装的柔性板的面积更小,可以节省生产成本。此外,相比现有技术中机械连接结构,本申请的层压机的负压吸附连接所需的结构更加简化,工作可靠性较高且所需的维护难度较低。更进一步的,相比现有技术中层压机的机械连接结构,本申请的层压机的负压吸附连接也可以降低用户在更换柔性板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和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用户的使用体验较高。

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层压板包括相连接的本体和盖体,本体设置有第一贯穿孔,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端设置于第一面,第二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与第一端连通,盖体盖合于第一凹陷部,以形成腔体,本体的侧壁和/或盖体设置有第二贯穿孔,腔体通过第二贯穿孔用于与真空发生器连通。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层压件还包括加热件,加热件设置于腔体内,加热件与本体连接,和/或,加热件与盖体连接,加热件用于加热层叠件。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层压板包括本体,本体设置有第一贯穿孔,本体中与柔性板抵接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第二端设置于第二凹陷部的底壁,柔性板能与第二凹陷部的底壁吸附连接,以使柔性板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凹陷部内。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贯穿孔沿层压板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分布。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贯穿孔的截面形状呈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六边形中的一种。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贯穿孔的直径r为5mm≤r≤50mm。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柔性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第一层板能与层压板吸附连接,第二层板用于压合层叠件,第一层板具有设定的硬度h1,第二层板具有设定的硬度h2,满足h1大于h2。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层压机包括至少三个层压件、引导件和驱动件,相邻两个层压件用于压合层叠件的相对设置的两面,引导件与层压件连接,驱动件与至少两个层压件连接。其中,驱动件能驱动至少两个层压件在引导件的引导下移动,以调节相邻两个层压件之间的间距。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引导件的结构为杆结构,层压件与引导件滑动连接。

13、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层压机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用于控制上述内容的层压机,该方法包括:

14、步骤s1:控制第一贯穿孔内的气压小于层压件的外部的气压,使第一贯穿孔内处于负压状态,以使层压板与柔性板吸附连接;

15、步骤s2:控制第一贯穿孔内的气压大于或等于层压件的外部的气压,使第一贯穿孔内处于正压状态或大气压状态,以使层压板与柔性板脱离。

16、本申请方法不限制步骤执行顺序,当层压机中层压板安装连接有柔性板时,并且所安装的柔性板完成一定层压工作次数达到使用寿命为零时,用户可以先执行步骤s2,拆卸旧的柔性板,然后用户再执行步骤s1,以使层压板安装新的柔性板。当层压机中层压板未安装连接有柔性板时,用户可以先执行步骤s1,以使层压板安装柔性板,当该柔性板完成一定层压工作次数达到使用寿命为零时,用户可以再执行步骤s2。上述方法均使得在拆卸和安装柔性板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和时间较少,即更换柔性板的工作效率较高,使得层压机所需的维护时间较少,被维护的层压机可以快速地再投入生产中,生产效率较高。其次,可以降低用户在更换柔性板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和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用户的使用体验较高。

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层压机,用于光伏组件的生产制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机包括层压件,所述层压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板包括相连接的本体和盖体,所述本体设置有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端连通,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以形成腔体,所述本体的侧壁和/或所述盖体设置有第二贯穿孔,所述腔体通过所述第二贯穿孔用于与所述真空发生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件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本体连接,和/或,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层叠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本体中与所述柔性板抵接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壁,所述柔性板能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壁吸附连接,以使所述柔性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孔沿所述层压板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截面形状呈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六边形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直径r为5mm≤r≤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所述第一层板能与所述层压板吸附连接,所述第二层板用于压合层叠件;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机包括至少三个所述层压件、引导件和驱动件,相邻两个所述层压件用于压合层叠件的相对设置的两面,所述引导件与所述层压件连接,所述驱动件与至少两个所述层压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结构为杆结构,所述层压件与所述引导件滑动连接。

11.一种层压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机,所述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层压机和层压机的控制方法,层压机用于光伏组件的生产制造,该层压机包括层压件,层压件包括柔性板和层压板。层压板设置有第一贯穿孔,第一贯穿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与真空发生器连通,第二端用于与层压板的外部连通。其中,第一贯穿孔内能处于负压状态,以使层压板与柔性板吸附连接。本申请的层压机在拆卸和安装柔性板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和时间较少,即更换柔性板的工作效率较高,使得层压机所需的维护时间较少,被维护的层压机可以快速地再投入生产中,生产效率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陶武松,冯均,张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