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及水面清洁船

xiaoxiao4月前  54


本技术属于环保设备相关,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及水面清洁船。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发展,并伴随着生活垃圾的肆意乱扔,水面上的漂浮物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在景区,漂浮物随处可见。但目前由于没有适合内河、内湖的清理机械,故大多采用人工打捞,但这种方法所占人力多,劳动强度大,且清理效果差、效率低。

2、现有一种履带式打捞船,相比人工打捞能够提高效率,但由于其结构彭大,无法在内河、内湖作业,且对于水面上的一些细小漂浮物,如油污、蓝藻、青苔等由于其容易漂走使得较难进行收集清理,现有履带式打捞船无法适用。现有用于水面漂浮物清洁的方案存在对于细小的漂浮物清理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及水面清洁船,用于解决现有用于水面漂浮物清洁的方案存在对于细小的漂浮物清理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子船和拦网结构起到导流作用,有利于改善细小漂浮物的清理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升降驱动结构、子船、绞盘、拦网结构和转动驱动结构,所述升降平台用于设置在水面清洁船的前端开口处,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升降驱动结构相连、用于在所述升降驱动结构的驱动下进行上下升降,所述子船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子船与所述拦网结构的一端相连,所述拦网结构的另一端缠绕设置在所述绞盘上,所述绞盘设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后侧、与所述转动驱动结构相连、用于在所述转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转动以实现所述拦网结构的收放。

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所述升降平台上并排设有两个所述子船,两个所述子船与两个所述拦网结构一一对应相连,所述绞盘设有两个、对应缠绕设置两个所述拦网结构。

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所述绞盘、所述转动驱动结构与所述升降平台一体升降连接。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梁和下梁,以及连接在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之间的支撑柱,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下梁连接固定,所述升降驱动结构沿竖直方向设置,与所述固定架相连。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所述固定架还包括与所述下梁相连固定的支撑梁,所述绞盘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梁连接固定。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所述上梁连接有挡板,所述转动驱动结构通过所述挡板连接固定且与所述绞盘传动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所述转动驱动结构的外围还设有包围板,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包围板上设有检修口。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所述转动驱动结构包括驱动件和传动轴,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绞盘传动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所述升降驱动结构包括液压缸、电缸或丝杠螺母结构;

11、和/或,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底板前端的升降斜坡。

12、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面清洁船,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所述垃圾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水面清洁船的前端开口处。

13、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及水面清洁船:

14、通过子船、拦网结构和绞盘的设置,使得子船和拦网能够形成收回状态以及放出状态,结合升降平台的设置,可使得在不需要清理垃圾时,收回并升高子船以减小行进阻力,在需要清理垃圾时,下降并放出子船,从而子船和拦网结构在清洁船的前方能够起到导流作用,有利于限制前方水面漂浮物的移动,并有利于水面漂浮物在清洁船的前进过程中顺利沿着拦网结构流入清洁船实现收集清理,可适用于水面细小漂浮物的清理,通过导流装置的设置,改善细小漂浮物的清理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平台、升降驱动结构、子船、绞盘、拦网结构和转动驱动结构,所述升降平台用于设置在水面清洁船的前端开口处,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升降驱动结构相连、用于在所述升降驱动结构的驱动下进行上下升降,所述子船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子船与所述拦网结构的一端相连,所述拦网结构的另一端缠绕设置在所述绞盘上,所述绞盘设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后侧、与所述转动驱动结构相连、用于在所述转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转动以实现所述拦网结构的收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上并排设有两个所述子船,两个所述子船与两个所述拦网结构一一对应相连,所述绞盘设有两个、对应缠绕设置两个所述拦网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所述转动驱动结构与所述升降平台一体升降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梁和下梁,以及连接在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之间的支撑柱,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下梁连接固定,所述升降驱动结构沿竖直方向设置,与所述固定架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还包括与所述下梁相连固定的支撑梁,所述绞盘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梁连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连接有挡板,所述转动驱动结构通过所述挡板连接固定且与所述绞盘传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结构的外围还设有包围板,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包围板上设有检修口。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结构包括驱动件和传动轴,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绞盘传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结构包括液压缸、电缸或丝杠螺母结构;

10.一种水面清洁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所述垃圾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水面清洁船的前端开口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环保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水面清洁船的垃圾导流装置及水面清洁船,其中垃圾导流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升降驱动结构、子船、绞盘、拦网结构和转动驱动结构,升降平台用于设置在水面清洁船的前端开口处,子船放置在升降平台上,子船与拦网结构的一端相连,拦网结构的另一端缠绕设置在绞盘上,绞盘设在升降平台的后侧、与转动驱动结构相连、用于在转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转动以实现拦网结构的收放。本技术在需要清理垃圾时,下降并放出子船,从而子船和拦网结构能够起到导流作用,有利于限制前方水面漂浮物的移动,使其顺利沿着拦网结构流入清洁船,从而大大加宽臂展,提高清理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晗,王有旺,杨吉凯,李雨萁,邝梅红,李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中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40124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