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升作动准确度的闸阀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4天前  11


本发明与闸阀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提升作动准确度的闸阀。


背景技术:

1、简单来说,传统真空阀主要是利用流体驱动阀杆沿两个自由度活动,使阀板受阀杆的驱动而沿着平行于阀口的方向移动至阀口处,接着再受阀杆的驱动而沿着垂直阀口的方向朝阀口移动至与阀口相互密合,藉以确保两者之间的气密效果。

2、然而,传统真空阀所提供的阀杆一方面受到流体的驱动,另一方面则是同时带动阀板作动,一旦流体的压力没有控制好,阀板的作动准确度便会连带受到影响,使阀板发生无法密合的缺陷,进而造成阀板与阀口之间的气密度不足。因此,传统真空阀在结构上尚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阀,其能提升作动准确度,以确保气密效果。

2、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的闸阀包含有一阀座、一第一活塞单元、一第二活塞单元、一阀门单元,以及一流道开关。该阀座具有一阀口、一轴孔、一容槽、一第一活塞槽和一第二活塞槽,该轴孔的一轴向垂直该阀口的一开口方向,该容槽位于该阀口与该轴孔之间,该第一活塞槽邻接该轴孔,且该第一活塞槽的一轴向平行该轴孔的该轴向,该第二活塞槽邻接该容槽,且该第二活塞槽的一轴向平行该阀口的该开口方向,此外,该阀座还具有一流体出入口、一流体入口、一流体出口、一连通该流体出入口的第一流道、一连通该第一流道的第二流道、一连通第一流道的第三流道、一连通该第三流道的第四流道、一连通该第四流道和该流体出口的第五流道、一连通该流体入口的第六流道,以及一连通该第六流道的第七流道,其中,该第一流道、该第二流道、该第三流道、该第四流道、该第五流道、该第六流道和该第七流道皆用以供一流体通过;该第一活塞单元具有一第一活塞、一第一活塞轴和一传动座,该第一活塞可位移地设于该阀座的该第一活塞槽内,该第一活塞的一端和该第一轴孔的一端壁之间形成一连通该第二流道的第一腔室,使得该第一活塞可受进入该第一腔室内的该流体的驱动而沿着该第一活塞槽的该轴向朝该阀口的方向移动,该第一活塞的一外周面和该第一轴孔的一周壁之间形成一连通该第七流道的第二腔室,使得该第一活塞可受进入该第二腔室内的该流体的驱动而沿着该第一活塞槽的该轴向朝远离该阀口的方向移动,该第一活塞轴局部突露于该阀座的该容槽且以其一端连接该第一活塞,使得该第一活塞轴能受该第一活塞的驱动而沿着该第一活塞槽的该轴向往复移动,该传动座以可沿着该第一活塞槽的该轴向位移的方式设于该阀座的该容槽内并以可沿着该第二活塞槽的该轴向位移的方式连接该第一活塞轴,使得该传动座能受该第一活塞轴的驱动而沿着该第一活塞槽的该轴向往复移动;该第二活塞单元具有一第二活塞轴与一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轴嵌接于该传动座并允许该传动座能沿着该第一活塞槽的该轴向相对其移动,该第二活塞可位移地设于该阀座的该第二活塞槽内且连接该第二活塞轴,该第二活塞的两相对端面和该第二活塞槽的两相对端壁之间分别形成一连通该第四流道的第三腔室和一连通该第六流道的第四腔室,使得该第二活塞一方面可受进入该第三腔室内的该流体的驱动而通过该第二活塞轴将该传动座沿着该第二活塞槽的该轴向往远离该第一活塞轴的方向推顶,另一方面可受进入该第四腔室内的该流体的驱动而通过该第二活塞轴将该传动座沿着该第二活塞槽的该轴向往该第一活塞轴的方向拉动;该阀门单元具有一枢接座、一阀门驱动轴及一阀门,该枢接座可位移地设于该阀座的该轴孔内,该阀门驱动轴固定于该传动座并以其一端穿设于该阀座的该轴孔内与该枢接座相互枢接,使得该阀门驱动轴能和该传动座同步作动,该阀门连接该阀门驱动轴,使得该阀门可藉由该阀门驱动轴的轴向位移而在一开放该阀口的第一位置与一遮蔽该阀口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并可藉由该阀门驱动轴的枢转而在该第二位置与一密合该阀口的第三位置之间位移;该流道开关设于该第三流道和该第四流道的一连通处及该第六流道和该第七流道的一连通处的至少其中之一,当该流道开关开启时即可允许该流体通过。

3、由上述可知,当该流体沿着该第二流道进入该第一腔室后,该第一活塞单元会被该流体驱动而通过该传动座和该阀门驱动轴带动该阀门从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接着该流体沿着该第三流道和该第四流道到达该第三腔室后,该第二活塞单元会被该流体所驱动而通过该传动座和该阀门驱动轴带动该阀门从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三位置,使该阀门完成该阀口的密合,此时位于该第四流道内的该流体会沿着该第五流道从该流体出口排出该阀座外;相反地,当该流体沿着该第六流道进入该第四腔室后,该第二活塞单元会被该流体驱动而通过该传动座和该阀门驱动轴带动该阀门从该第三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接着该流体沿着该第七流道到达该第二腔室后,该第一活塞单元会被该流体驱动而通过该传动座和该阀门驱动轴带动该阀门从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一位置,使该阀门完成该阀口的开启,此时位于该第一腔室内的该流体会沿着该第二流道流到该第一流道后而经由该流体出入口排出该阀座外。至于在该流体的流动过程中,藉由该流道开关来控制该流体是否能通过,在该流体尚未完全抵达前,该流道开关呈现关闭状态,直到该流体完全抵达后,该流道开关才会开启让该流体通过,使该流体所提供的压力确实地驱动该第一、第二活塞单元。藉此,该阀门可以准确地密合或开启该阀口,进而实现提升作动准确性及确保气密效果的目的。

4、较佳地,该流体开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只设置在该第三流道和该第四流道的该连通处,或者只设置在该第六流道和该第七流道的该连通处,或者也可以同时设置在该第三流道和该第四流道的该连通处及该第六流道和该第七流道的该连通处。

5、较佳地,在该流体开关设置于该第三流道和该第四流道的该连通处的状况下,该流体开关具有一开关座、一阀杆、一套设于该阀杆的密封件,以及一弹性件,该开关座具有一连接该第三流道的流体输入孔和一连接该第四流道的流体输出孔,该阀杆设于该开关座内并可受该第一活塞轴的驱动而从一关闭位置移动至一开启位置。藉此,当该阀杆受该弹性件的弹力作用而位于该关闭位置时,从该流体输入孔进入该开关座内的该流体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无法流到该流体输出孔,当该阀杆受该第一活塞轴的驱动而位于该开启位置时,从该流体输入孔进入该开关座内的该流体不会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可流到该流体输出孔。

6、较佳地,在该流体开关设置于该第六流道和该第七流道的该连通处的状况下,该流道开关具有一开关座、一阀杆、一套设于该阀杆的密封件,以及一弹性件,该开关座具有一连接该第六流道的流体输入孔和一连接该第七流道的流体输出孔,该阀杆设于该开关座内并可受该第二活塞轴的驱动而从一关闭位置移动至一开启位置。藉此,当该阀杆受该弹性件的作用而位于该关闭位置时,从该流体输入孔进入该开关座内的该流体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无法流到该流体输出孔,当该阀杆受该第二活塞轴的驱动而位于该开启位置时,从该流体输入孔进入该开关座内的该流体不会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可流到该流体输出孔。

7、较佳地,该第五流道和该流体出口的一连通处可以再设置一该流道开关,该流道开关具有一阀杆、一套设于该阀杆的密封件和一弹性件,该阀杆设于该阀座的一流体输出槽内并可受该第二活塞轴的驱动而从一关闭位置移动至一开启位置。藉此,当该阀杆受该弹性件的弹力作用而位于该关闭位置时,从该第五流道进入该流体输出槽内的该流体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无法流到该流体出口,当该阀杆受该第二活塞轴的驱动而位于该开启位置时,从该第五流道进入该流体输出槽内的该流体不会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可流到该流体出口。

8、较佳地,该阀座还具有一缓冲通道,该缓冲通道连接在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之间,该缓冲通道内设置一塞头及一弹性件,该塞头位于该缓冲通道和该第一流道之间,该弹性件作用于该塞头并提供弹力将该塞头往该第一流道的方向推顶。藉此,当该流体施加于该塞头的压力大于该弹性件作用于该塞头的压力时,该流体即可从该第一流道经过该缓冲通道流至该第二流道,之后再从该第二流道到达该第一腔室内;反之,当该流体从该第一腔室流到该第二流道并到达该缓冲通道时,该流体会沿着该塞头和该缓冲通道之间的间隙慢慢地流到该第一流道,之后再从该第一流道排出该阀座外,如此可以缓冲该流体的排放压力而避免该阀门的开启速度过快。

9、有关本发明所提供对于可提升作动准确度的闸阀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发明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闸阀,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阀,其特征在于,该流道开关设于该第三流道和该第四流道的该连通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闸阀,其特征在于,该流道开关为一第一流道开关,该第一流道开关具有一开关座、一阀杆、一套设于该阀杆的密封件,以及一弹性件,该开关座具有一连接该第三流道的流体输入孔和一连接该第四流道的流体输出孔,该阀杆设于该开关座内并可受该第一活塞轴的驱动而从一关闭位置移动至一开启位置,当该阀杆位于该关闭位置时,从该流体输入孔进入该开关座内的该流体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无法流到该流体输出孔,当该阀杆位于该开启位置,从该流体输入孔进入该开关座内的该流体不会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可流到该流体输出孔,该弹性件作用于该阀杆并提供弹力将该阀杆保持于该关闭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阀,其特征在于,该流道开关设于该第六流道和该第七流道的该连通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闸阀,其特征在于,该流道开关为一第二流道开关,该第二流道开关具有一开关座、一阀杆、一套设于该阀杆的密封件,以及一弹性件,该开关座具有一连接该第六流道的流体输入孔和一连接该第七流道的流体输出孔,该阀杆设于该开关座内并可受该第二活塞轴的驱动而从一关闭位置移动至一开启位置,当该阀杆位于该关闭位置时,从该流体输入孔进入该开关座内的该流体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无法流到该流体输出孔,当该阀杆位于该开启位置,从该流体输入孔进入该开关座内的该流体不会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可流到该流体输出孔,该弹性件作用于该阀杆并提供弹力将该阀杆保持于该关闭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流道和该第四流道的该连通处及该第六流道和该第七流道的该连通处分别设置一该流道开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闸阀,其特征在于,设于该第三流道和该第四流道的该连通处的该流道开关为一第一流道开关,该第一流道开关具有一开关座、一阀杆、一套设于该阀杆的密封件,以及一弹性件,该开关座具有一连接该第三流道的流体输入孔和一连接该第四流道的流体输出孔,该阀杆设于该开关座内并可受该第一活塞轴的驱动而从一关闭位置移动至一开启位置,当该阀杆位于该关闭位置时,从该流体输入孔进入该开关座内的该流体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无法流到该流体输出孔,当该阀杆位于该开启位置,从该流体输入孔进入该开关座内的该流体不会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可流到该流体输出孔,该弹性件作用于该阀杆并提供弹力将该阀杆保持于该关闭位置;设于该第六流道和该第七流道的该连通处的该流道开关为一第二流道开关,该第二流道开关具有一开关座、一阀杆、一套设于该阀杆的密封件,以及一弹性件,该开关座具有一连接该第六流道的流体输入孔和一连接该第七流道的流体输出孔,该阀杆设于该开关座内并可受该第二活塞轴的驱动而从一关闭位置移动至一开启位置,当该阀杆位于该关闭位置时,从该流体输入孔进入该开关座内的该流体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无法流到该流体输出孔,当该阀杆位于该开启位置,从该流体输入孔进入该开关座内的该流体不会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可流到该流体输出孔,该弹性件作用于该阀杆并提供弹力将该阀杆保持于该关闭位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闸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五流道和该流体出口的一连通处设置一第三流道开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闸阀,其特征在于,该阀座还具有一连通该第五流道和该流体出口的流体输出槽,该第三流道开关具有一阀杆、一套设于该阀杆的密封件和一弹性件,该阀杆设于该流体输出槽内并可受该第二活塞轴的驱动而从一关闭位置移动至一开启位置,当该阀杆位于该关闭位置时,从该第五流道进入该流体输出槽内的该流体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无法流到该流体出口,当该阀杆位于该开启位置,从该第五流道进入该流体输出槽内的该流体不会受该密封件的阻挡而可流到该流体出口,该弹性件作用于该阀杆并提供弹力将该阀杆保持于该关闭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阀,其特征在于,该阀座还具有一缓冲通道,该缓冲通道连接在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之间,该缓冲通道内设置一塞头及一弹性件,该塞头位于该缓冲通道和该第一流道之间,该弹性件作用于该塞头并提供弹力将该塞头往该第一流道的方向推顶。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闸阀包含一阀座、一第一活塞单元、一第二活塞单元,以及一阀门。阀座具有一与阀门相配合的阀口,第一活塞单元设于阀座内并可受流体的驱动而带动阀门在一开放阀口的第一位置和一遮蔽阀口的第二位置之间作动,第二活塞单元设于阀座内并可受流体的驱动而带动阀门在第二位置和一密合阀口的第三位置之间作动,其中在阀座的内部设置至少一流道开关,当流道开关开启时,流体才能允许通过而驱动第二活塞单元,使第二活塞单元能够准确地带动阀门和阀口相互密合,进而实现提升作动准确性及确保气密效果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林正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莱应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