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发电设备,具体是指一种火电机组循环水温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1、鉴于目前电网形势变化,对火电机组调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夏季环境温度高的情况下,由于火电机组循环水温度高,导致机组背压高,真空低,进而导致汽轮机出力受阻,很难达到额定负荷,无法满足电网的顶峰能力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火电机组循环水温调节装置,该装置提高循环水的降温效率及降温效果,从而降低机组背压,提高真空,解决火电机组夏季高负荷出力受阻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火电机组循环水温调节装置,包括:
3、降温壳体,所述降温壳体中空设置且顶面及侧壁上开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处安装有防护网,所述降温壳体其中相对的两侧侧壁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管,两侧所述进水管通过管路均与凝汽器的出水口连接;
4、支腿,所述支腿固定设置在所述降温壳体的侧壁上对其进行支撑;
5、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安装在所述降温壳体的底面上且与所述降温壳体内部连通,将水从其内部排出;
6、一级降温组件,所述一级降温组件安装在所述降温壳体中且靠顶部设置,对经所述进水管流出的水进行第一次降温;
7、缓流组件,所述缓流组件安装在所述降温壳体的内壁上且设置在所述一级降温组件的下方;
8、二级降温组件,所述二级降温组件安装在所述降温壳体中且设置在所述缓流组件的下方,对经所述缓流组件流出的水进行第二次降温;
9、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上安装有控制模块和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触摸显示屏,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排水组件、所述一级降温组件、所述缓流组件及所述二级降温组件电性连接;
10、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进水管及所述排水组件上,用于检测进、排水温度及管道压力,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1、优选地,两根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沿其轴向方向间隔均匀设有若干喷头。
12、优选地,所述一级降温组件包括靠顶部安装在所述降温壳体中的风扇及设置在所述风扇下方的分散件,所述分散件包括两块分别与两侧所述喷头相对设置的分散板,两块所述分散板之间间隔均匀设有与其侧面垂直的散热翅片,所述风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缓流组件包括两个缓流单元,每个所述缓流单元包括两组缓流件,每组所述缓流件包括至少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弧形板,每个所述弧形板均转动设置在所述降温壳体的侧壁上,相邻所述弧形板之间且靠一侧端部转动设有连接杆,使同组所述弧形板同步转动,两组所述缓流件中的所述弧形板依次上下交错设置,且每组所述缓流件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板上的转轴贯穿所述降温壳体的侧壁分别连接有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上分别啮合有转动设置在所述降温壳体上的驱动齿轮,两个所述驱动齿轮啮合设置,所述降温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齿轮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4、优选地,所述弧形板的两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降温壳体内壁贴合的密封条。
15、优选地,所述二级降温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降温壳体中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缓流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排水孔,所述降温壳体上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有两个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隔板上的排水孔连接,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隔板上的排水孔连接。
16、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且所述第一隔板上的排水孔沿其中间轴线上设置。
17、优选地,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降温壳体组合形成一个储水腔,所述储水腔位于所述降温壳体的底部,所述降温壳体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排水组件连接的排水管。
18、优选地,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进水口与所述排水管连接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连接有输出管。
19、优选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输出管中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20、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21、本申请通过设置一级降温组件及二级降温组件组合,对循环水进行二次降温,提高循环水的降温效果,通过设置喷头的分散板,使循环水经由喷头喷出撞击在分散板上,形成小体积的水珠,配合顶部的风扇实现快速降温,提高了降温效率,通过设置缓流组件,延缓循环水的下落速度,进而延长循环水的滞留时间,以延长其冷却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强降温效果,将缓流组件设置成可调的形式,使其能够根据流量需要调整循环水的滞留时长,设置检测组件,检测进水温度、出水温度,以便于判断降温效果,保证系统正常工作,通过提高循环水的降温效果,降低循环水温度来解决火电机组夏季高负荷出力受阻问题。
22、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1.一种火电机组循环水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机组循环水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沿其轴向方向间隔均匀设有若干喷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电机组循环水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降温组件包括靠顶部安装在所述降温壳体中的风扇及设置在所述风扇下方的分散件,所述分散件包括两块分别与两侧所述喷头相对设置的分散板,两块所述分散板之间间隔均匀设有与其侧面垂直的散热翅片,所述风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电机组循环水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组件包括两个缓流单元,每个所述缓流单元包括两组缓流件,每组所述缓流件包括至少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弧形板,每个所述弧形板均转动设置在所述降温壳体的侧壁上,相邻所述弧形板之间且靠一侧端部转动设有连接杆,使同组所述弧形板同步转动,两组所述缓流件中的所述弧形板依次上下交错设置,且每组所述缓流件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板上的转轴贯穿所述降温壳体的侧壁分别连接有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上分别啮合有转动设置在所述降温壳体上的驱动齿轮,两个所述驱动齿轮啮合设置,所述降温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齿轮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电机组循环水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的两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降温壳体内壁贴合的密封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电机组循环水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降温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降温壳体中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缓流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排水孔,所述降温壳体上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有两个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隔板上的排水孔连接,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隔板上的排水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火电机组循环水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且所述第一隔板上的排水孔沿其中间轴线上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火电机组循环水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降温壳体组合形成一个储水腔,所述储水腔位于所述降温壳体的底部,所述降温壳体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排水组件连接的排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火电机组循环水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进水口与所述排水管连接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连接有输出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火电机组循环水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输出管中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