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蜗轮蜗杆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2天前  18


本发明涉及传动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星蜗轮蜗杆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1、蜗杆传动具有单级传动比大、结构紧凑、运动平稳等优点,且具有对传动系统上游误差缩敛作用,广泛应用于精密分度机构中。目前,蜗杆传动中圆柱蜗杆传动和环面蜗杆传动应用最为广泛,后者具有更好的啮合特性及更强的承载能力。

2、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低下,迫使设计师们选择较大功率的驱动电机,电机功率越大、体积越大、工作电流越大,迫使控制系统选择较大规格的电子元器件和电缆,增加了成本,在空间布置上也常常带来麻烦。

3、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因其结构,可以实现较高的扭矩传递。这使得它在需要高扭矩输出的应用中非常有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可以轻松实现多级传动,通过级联多个行星齿轮组件,以满足不同速度和扭矩要求。但是行星轮和行星架的轴承在传动过程中承受较大的负荷,这可能导致轴承的磨损和寿命缩短。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构造通常比其他传动系统复杂,成本较高。

4、现需要一种新型的能够实现大传动比,且安装空间更为紧凑,将行星齿轮传动结构与蜗轮蜗杆传动结构结合的新型传动系统,能够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星蜗轮蜗杆传动系统,通过对现有传动结构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现有传动系统传动效率较低,空间占用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行星蜗轮蜗杆传动系统,包括输入轴、蜗轮组件、行星轮组件、行星架、蜗杆组件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固连安装设置于蜗轮组件一侧中心位置,输入轴与外部驱动结构相连,所述蜗轮组件内腔设置有环形内齿圈,所述环形内齿圈处啮合有行星轮组件,所述行星架安装设置于蜗轮组件背离输入轴另一端,所述行星轮组件转动安装于行星架上,所述蜗杆组件插入行星轮组件中央位置且与行星轮组件啮合设置,所述蜗杆组件背离行星轮组件另一端穿过行星架中央位置设置的通孔与输出轴相连。

4、优选的,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轴心方向共轴设置。

5、优选的,所述行星轮组件包括三个蜗轮杆,三个蜗轮杆呈环形间隔布置安装于蜗轮组件内,所述蜗杆组件插入蜗轮杆中央位置且与每一蜗轮杆啮合设置,所述行星架相对蜗轮组件的端面上凸出设置有蜗轮杆安装座,所述蜗轮杆安装座开设有安装孔位,所述蜗轮杆向左右两侧凸出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嵌装设置在安装孔位内。

6、优选的,所述转动轴轴心方向与蜗轮组件旋转轴心方向垂直设置,三个蜗轮杆横向安装布置于蜗轮组件的内腔中。

7、优选的,所述蜗轮杆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线,所述蜗轮杆通过第一螺纹线与蜗轮组件的环形内齿圈啮合设置。

8、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线的线宽与蜗轮组件内齿圈轮缘宽度相吻合。

9、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线上设置有啮合齿面,蜗杆组件外侧面设置有第二螺纹线,所述啮合齿面与蜗杆组件的第二螺纹线啮合设置。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1、本发明蜗轮组件直接与输入轴相连,使得输入动力能够传递到整个动力系统,通过在蜗轮组件内齿圈啮合有行星轮组件,行星轮组件由三个特制蜗轮杆构成,所述蜗轮杆外轮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线,蜗轮杆通过第一螺纹线与蜗轮组件的内齿圈啮合,蜗轮杆通过中心的转动轴活动安装在行星架上,蜗轮组件转动带动蜗轮杆沿转动轴的轴向转动,且所述蜗轮杆的第一螺纹线上设置有啮合齿面,蜗轮杆通过啮合齿面与蜗杆组件外侧面设置的第二螺纹线啮合设置,使得蜗轮杆转动时,通过啮合齿面的第二螺纹线旋转,蜗杆组件受到驱动,进而使得输出轴转动,输出动力。

12、1)本发明采用蜗轮蜗杆与行星轮结合的设计,由于蜗轮与蜗杆的啮合角度大,使得该传动器的负载能力很强,可满足大功率的传动要求,系统具有较高的扭矩传递能力,适用于需要大扭矩输出的应用。

13、2)行星轮的相对固定位置有助于维持系统的平衡,减少振动和噪音,系统稳定性和平衡性较好。

14、3)本发明由于采用行星轮和蜗轮的结合,系统设计相对紧凑,传动比大,精度高,适用于在有限空间进行精密传动。且内啮合蜗轮蜗杆传动结构简单,摩擦点少,使其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特征:

1.一种行星蜗轮蜗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蜗轮组件、行星轮组件、行星架、蜗杆组件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固连安装设置于蜗轮组件一侧中心位置,输入轴与外部驱动结构相连,所述蜗轮组件内腔设置有环形内齿圈,所述环形内齿圈处啮合有行星轮组件,所述行星架安装设置于蜗轮组件背离输入轴另一端,所述行星轮组件转动安装于行星架上,所述蜗杆组件插入行星轮组件中央位置且与行星轮组件啮合设置,所述蜗杆组件背离行星轮组件另一端穿过行星架中央位置设置的通孔与输出轴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蜗轮蜗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轴心方向共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蜗轮蜗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组件包括三个蜗轮杆,三个蜗轮杆呈环形间隔布置安装于蜗轮组件内,所述蜗杆组件插入蜗轮杆中央位置且与每一蜗轮杆啮合设置,所述行星架相对蜗轮组件的端面上凸出设置有蜗轮杆安装座,所述蜗轮杆安装座开设有安装孔位,所述蜗轮杆向左右两侧凸出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嵌装设置在安装孔位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行星蜗轮蜗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轴心方向与蜗轮组件旋转轴心方向垂直设置,三个蜗轮杆横向安装布置于蜗轮组件的内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行星蜗轮蜗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杆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线,所述蜗轮杆通过第一螺纹线与蜗轮组件的环形内齿圈啮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行星蜗轮蜗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线的线宽与蜗轮组件内齿圈轮缘宽度相吻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行星蜗轮蜗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线上设置有啮合齿面,蜗杆组件外侧面设置有第二螺纹线,所述啮合齿面与蜗杆组件的第二螺纹线啮合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星蜗轮蜗杆传动系统,包括输入轴、蜗轮组件、行星轮组件、行星架、蜗杆组件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固连安装设置于蜗轮组件一侧中心位置,输入轴与外部驱动结构相连,所述蜗轮组件内腔设置有环形内齿圈,所述环形内齿圈处啮合有行星轮组件,所述行星架安装设置于蜗轮组件背离输入轴另一端,所述行星轮组件转动安装于行星架上,所述蜗杆组件插入行星轮组件中央位置且与行星轮组件啮合设置,所述蜗杆组件背离行星轮组件另一端穿过行星架中央位置设置的通孔与输出轴相连。本发明采用蜗轮蜗杆与行星轮结合的设计,具有较高的扭矩传递能力,负载能力强,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且成本较低,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研发人员:邓孝莲,温景睿,温志杰,温景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深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