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输送辊组件道,特别涉及一种玻璃输送辊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玻璃的需求越来越多,玻璃的输送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玻璃生产过程。目前,玻璃的输送方式大部分是辊道输送,随着辊子的磨损,玻璃输送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偏离输送方向,极不利于玻璃的进一步深加工,甚至有可能脱离输送辊道,造成玻璃和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输送辊结构,能够避免玻璃输送过程中产生偏移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玻璃输送辊结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相对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组输送辊组件,所述机架的一侧壁安装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与若干组输送辊组件相连接,所述机架相对两侧壁之间平行安装有双头螺杆和限位杆,所述双头螺杆外壁相对两端对称螺纹连接有滑动座,且滑动座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顶部相对两端对称垂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分别位于相邻两组输送辊组件之间,两根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对称固接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皮带,且皮带底部与输送辊组件顶部相平齐。
4、进一步的,所述双头螺杆的一端穿出机架侧壁并安装有转动手轮。
5、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相对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直齿轮柱,且直齿轮柱贯穿滑动座并与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内腔开设有安装腔,一根所述转动杆底部贯穿滑动座顶部并固接有蜗轮,且蜗轮位于安装腔内,所述蜗轮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外壁固接有与直齿轮柱啮合连接的转动齿轮,所述直齿轮柱一端贯穿机架侧壁并与驱动机构相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若干个第一从动轮和一个第二从动轮,每个所述第一从动轮分别与每个输送辊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与直齿轮柱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外壁固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每个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
7、进一步的,所述直齿轮柱位于一组输送辊组件的正下方。
8、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辊组件包括两个安装在机架相对两侧壁顶部的转动轴承座,两个所述转动轴承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壁固接有若干个输送轮。
9、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输送辊组件上的输送轮之间交错设置。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双头螺杆、滑动座、皮带轮和皮带,使得在玻璃输送时,可以通过两侧的皮带对玻璃进行限位避免玻璃输送过程产生偏移,同时玻璃与皮带接触能够带动皮带转动,从而减小玻璃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保证玻璃匀速输送,而且采用双头螺杆能够调节两侧皮带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宽度的玻璃。
1.一种玻璃输送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相对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组输送辊组件,所述机架的一侧壁安装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与若干组输送辊组件相连接,所述机架相对两侧壁之间平行安装有双头螺杆和限位杆,所述双头螺杆外壁相对两端对称螺纹连接有滑动座,且滑动座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顶部相对两端对称垂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分别位于相邻两组输送辊组件之间,两根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对称固接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皮带,且皮带底部与输送辊组件顶部相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输送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螺杆的一端穿出机架侧壁并安装有转动手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输送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相对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直齿轮柱,且直齿轮柱贯穿滑动座并与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内腔开设有安装腔,一根所述转动杆底部贯穿滑动座顶部并固接有蜗轮,且蜗轮位于安装腔内,所述蜗轮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外壁固接有与直齿轮柱啮合连接的转动齿轮,所述直齿轮柱一端贯穿机架侧壁并与驱动机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输送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若干个第一从动轮和一个第二从动轮,每个所述第一从动轮分别与每个输送辊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与直齿轮柱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外壁固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每个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输送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齿轮柱位于一组输送辊组件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输送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组件包括两个安装在机架相对两侧壁顶部的转动轴承座,两个所述转动轴承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壁固接有若干个输送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输送辊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输送辊组件上的输送轮之间交错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