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水利施工,具体为一种水利施工埋管固线装置。
背景技术:
1、水利施工指的是在水利工程领域进行的各种建设和施工活动,通常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以满足农田灌溉、防洪排涝等需要而进行的工程建设,埋管固线是指将管道或线缆线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移位或受到外部因素的损坏,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可靠。
2、为了防止线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就需要对线缆进行固定,由于线缆型号的不同导致其直径也不相同,而现有的部分装置虽然能够对线缆进行固定,但是不能根据线缆的直径来相应的进行调整,就需要使用不同的固线装置才能对线缆进行固定,不但操作较为麻烦,而且在维护和更换线缆时就需要更换相对应的固线装置,也会增加维护和更换的复杂性和成本;
3、同时线缆在被固定后,就容易在固线装置的出线口处出现过大的弯折角度,过大角度的弯折会导致线缆的弯曲应力集中,如果弯曲应力超过线缆材料的设计承载能力,将导致线缆出现损伤甚至是折断的风险,目前部分装置并不能对线缆的弯折角度进行限制,导致线缆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都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施工埋管固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施工埋管固线装置,包括底板和固定连接于其顶部的管道,还包括:固定连接于管道两端的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凹槽处设置有操作环,所述操作环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锥形管和管道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锥形管的表面设置有与操作环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固定连接于锥形管的一侧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半护套,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半护套配合使用的护线机构。
3、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设于锥形管表面的通孔以及设置于操作环内壁的内螺纹,还包括滑动连接于通孔内壁的滑杆以及设置于滑杆表面的外螺纹。
4、优选的,所述护线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底板顶部的丝杆以及螺纹连接于其表面的滑块,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滑块顶部的连接杆以及固定连接于其一侧的第二半护套,还包括设置于底板顶部一侧的联动组件。
5、优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底板顶部的转杆以及固定连接于其表面的蜗轮,还包括啮合连接于蜗轮表面的蜗杆以及设置于转杆两端的换向部件。
6、优选的,所述滑轨的截面形状为t形,所述滑槽与滑轨的形状和位置均相对应并且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和弹性的橡胶条。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环和固定机构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快速且便捷对不同直径线缆进行固定,既能够简化固定线缆的操作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也无需更换不同的固线装置节约了成本,同时在第一半护套和护线机构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对线缆的弯折角度进行限制,避免其在固定后弯折角度过大,从而提升线缆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解决了目前埋管固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不同直径的线缆固定效果不佳,且不能对线缆的弯折度进行限制问题。
1.一种水利施工埋管固线装置,包括底板(1)和固定连接于其顶部的管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埋管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开设于锥形管(3)表面的通孔(44)以及设置于操作环(5)内壁的内螺纹(43),还包括滑动连接于通孔(44)内壁的滑杆(41)以及设置于滑杆(41)表面的外螺纹(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埋管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线机构(6)包括转动连接于底板(1)顶部的丝杆(62)以及螺纹连接于其表面的滑块(63),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滑块(63)顶部的连接杆(64)以及固定连接于其一侧的第二半护套(61),还包括设置于底板(1)顶部一侧的联动组件(6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埋管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65)包括转动连接于底板(1)顶部的转杆(652)以及固定连接于其表面的蜗轮(653),还包括啮合连接于蜗轮(653)表面的蜗杆(651)以及设置于转杆(652)两端的换向部件(65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埋管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8)的截面形状为t形,所述滑槽(9)与滑轨(8)的形状和位置均相对应并且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埋管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和弹性的橡胶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