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物料包装容器,特别地,涉及一种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
背景技术:
1、目前,常存在需要将两种物料混合使用的情况,而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一般都是事先将两种物料分离,在使用之前再将两种物料混合好并及时使用。但如果两种物料分别单独保存,使用时的混合则变得更为复杂,尤其在需要定量的情况下,十分浪费时间。
2、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4778047u公开了一种按压式混合瓶,该按压式混合瓶通过将固体物质置于储料部内,液体物质置于瓶身内,不使用时可定量或不定量进行同一个瓶子内的分隔保存,使用时按压按压件使其破坏密封件,使储料部的内部与瓶身内部连通,使用者手持按压式混合瓶进行摇晃,使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混合后即可,且前期保存较为稳定,即混即用,整个过程简单易操作,简化了操作时间。
3、如中国新型专利cn205661829u公开了一种固液分离式混合瓶,该混合瓶包括外层盖、下压盖和容器盖,在瓶盖中增加了一个盛放固体的容腔。服用前,可通过按压下压盖戳破容器盖的底部,使容腔内的固体与事先放入瓶体中的液体进行混合。
4、然而,由于上述的混料瓶均通过按压结构实现物料混合,即其内部壳体的材质通常为塑料等易按压破裂的材质制成,而在医药、化工、茶饮等领域,对于包装容器的隔氧性和隔水性等阻隔性的要求相对较高,但塑料壳体所形成的内部腔体的阻隔性较低,已不能满足上述领域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以解决现有的混料瓶的混料方式限制了内部壳体的材质,其内部腔体的阻隔性低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包括壳体、内塞以及密封盖,密封盖包括盖体以及盖体的外边缘沿轴向延伸形成并与壳体连接的连接环,盖体盖合于壳体上并与壳体围合形成封闭的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腔,盖体的内壁面上布设有阻隔层一,内塞的内壁面上布设有阻隔层二,内塞塞入壳体内且内塞的内壁面和盖体的内壁面围合形成封闭的用于容纳物料的阻隔腔。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4、进一步地,内塞的开口处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至盖体和壳体之间的连接边,连接边上沿轴向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布设有连接部,盖体和连接边之间布设有与连接部一体注塑成型的密封环一,连接边和壳体之间布设有与连接部一体注塑成型的密封环二。
5、进一步地,内塞的开口处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至盖体和壳体之间的连接边,壳体和连接边之间设有与连接边一体注塑成型的密封圈一。
6、进一步地,内塞的开口处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至盖体和壳体之间的连接边,盖体和连接边之间设有与连接边一体注塑成型的密封圈二。
7、进一步地,内塞的开口处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至盖体和壳体之间的连接边,连接边的边缘沿轴向向下延伸形成包裹壳体的开口边缘的包裹环。
8、进一步地,内塞的开口处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至盖体和壳体之间的连接边,盖体沿轴向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间隔排布以围合形成插接腔,连接边沿轴向向上延伸形成与插接腔插接配合的插接环。
9、进一步地,阻隔腔内布设有吸氧层。
10、进一步地,壳体的外周壁上沿径向向内凹设有施力槽。
11、进一步地,连接环的内壁上布设有内螺纹结构,壳体的外壁上布设有与内螺纹结构螺纹连接的外螺纹结构。
12、进一步地,壳体的底部沿轴向向内凹设有稳定槽。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密封盖通过盖体盖合于壳体上后,再通过连接环与壳体连接,壳体和盖体围合形成容纳腔以盛装第一种物料,内塞和盖体围合形成阻隔腔以盛装第二种物料,即可通过容纳腔和阻隔腔同时封装两种物料,且在盖体的内壁面上布设有阻隔层一,内塞的内壁面上布设有阻隔层二,以通过阻隔层一和阻隔层二提高了阻隔腔的阻隔性,本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实现的同时封装两种物料以可进行混料使用以提高使用效果的同时,从结构层次提高了阻隔腔的阻隔性,使得内塞和盖体的材质不受限制,便于大批量生产制造,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1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一种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包括壳体(100)、内塞(200)以及密封盖(300),其特征在于,密封盖(300)包括盖体(310)以及盖体(310)的外边缘沿轴向延伸形成并与壳体(100)连接的连接环(320),盖体(310)盖合于壳体(100)上并与壳体(100)围合形成封闭的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腔(400),盖体(310)的内壁面上布设有阻隔层一(330),内塞(200)的内壁面上布设有阻隔层二(290),内塞(200)塞入壳体(100)内且内塞(200)的内壁面和盖体(310)的内壁面围合形成封闭的用于容纳物料的阻隔腔(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内塞(200)的开口处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至盖体(310)和壳体(100)之间的连接边(210),连接边(210)上沿轴向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布设有连接部(220),盖体(310)和连接边(210)之间布设有与连接部(220)一体注塑成型的密封环一(230),连接边(210)和壳体(100)之间布设有与连接部(220)一体注塑成型的密封环二(2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内塞(200)的开口处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至盖体(310)和壳体(100)之间的连接边(210),壳体(100)和连接边(210)之间设有与连接边(210)一体注塑成型的密封圈一(2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内塞(200)的开口处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至盖体(310)和壳体(100)之间的连接边(210),盖体(310)和连接边(210)之间设有与连接边(210)一体注塑成型的密封圈二(2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内塞(200)的开口处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至盖体(310)和壳体(100)之间的连接边(210),连接边(210)的边缘沿轴向向下延伸形成包裹壳体(100)的开口边缘的包裹环(2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内塞(200)的开口处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至盖体(310)和壳体(100)之间的连接边(210),盖体(310)沿轴向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环部(311)和第二环部(312),第一环部(311)和第二环部(312)间隔排布以围合形成插接腔,连接边(210)沿轴向向上延伸形成与插接腔插接配合的插接环(28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其特征在于,阻隔腔(500)内布设有吸氧层。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00)的外周壁上沿径向向内凹设有施力槽(110)。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其特征在于,连接环(320)的内壁上布设有内螺纹结构(321),壳体(100)的外壁上布设有与内螺纹结构(321)螺纹连接的外螺纹结构(120)。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腔体高阻隔性混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00)的底部沿轴向向内凹设有稳定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