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悬置衬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xiaoxiao5月前  39


本发明涉及动力总成悬置,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同时涉及配置有所述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的悬置衬套,以及设置有所述动力总成悬置衬套的车辆。


背景技术:

1、汽车的动力总成与车架是通过悬置系统进行连接的,为了有效的控制来自路面或车轮的不平衡激励而引起车身振动,悬置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撑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当前汽车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悬置分为传统的橡胶悬置,以及动、静态性能较好的液压悬置。

2、现有的悬置衬套在使用时,内部橡胶体易断裂,从而造成橡胶衬套的损坏,进而影响整车的减震性,使用寿命低,且现有的橡胶衬套本体,通常是直接与金属接触,工作时摩擦易产生噪音和影响使用寿命。

3、cn220668257u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悬置用橡胶衬套,包括橡胶衬套本体,橡胶衬套本体包括外壳和金属芯子,外壳和金属芯子之间设置有加强钢,加强钢和外壳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层,加强钢内壁和金属芯子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层,通过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硫化,将金属芯子、外壳和加强钢之间进行粘接固定,再将挡板和固定环套接在金属芯子的两端,通过沉头螺栓对金属芯子和固定环进行固定,完成后,将衬套本体安装在悬置支架上,进行使用,通过挡板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长时间暴露在外界,造成氧化腐蚀,增加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的使用寿命,通过加强钢的设置,能够增加装置的刚性强度,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4、cn110978975a公开了一种纯电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用衬套,包括外管和内芯子,内芯子同轴设置在外管内,内芯子与外管之间通过橡胶主簧硫化连接,优点是橡胶主簧包括包覆设置在内芯子外壁上的内橡胶连接层和包覆设置在外管内壁上的外橡胶连接层,外橡胶连接层和内橡胶连接层之间通过橡胶支撑层相连接,外橡胶连接层与内橡胶连接层之间设置有吸振层,吸振层凸起设置在橡胶支撑层上。优点是在外橡胶连接层与内橡胶连接层之间设置一吸振层,通过吸振层起到吸振作用,使得衬套在800—3000hz频段的高频动刚度得到明显下降,整个衬套的隔振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5、然而,液压悬置的造价较高,现有技术使用的橡胶衬套的减震效果和使用寿命依然有限,此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配置有所述减震机构的动力总成悬置衬套以及设置有所述动力总成悬置衬套的车辆,在所述减震机构的内部实现多层次的循环减震,提升了减震效果,通过降低震动进一步提高橡胶衬套的使用寿命,在较低成本的条件下解决了现有技术橡胶衬套的减震效果和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了下述方案

3、一种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设置于动力总成悬置的橡胶衬套外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减震耗能装置,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传力部件,所述传力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橡胶衬套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减震耗能装置相接触,所述橡胶衬套的震动通过所述传力部件传递至所述减震耗能装置。

4、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耗能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板,所述第一减震板的顶面与所述传力部件相接触,所述第一减震板的底面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震动通过所述传力部件传递至所述第一减震板,再由所述第一减震板传递至所述第一减震弹簧。

5、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耗能装置还包括第二减震板,所述第二减震板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相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板的下方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能够在水平方向滑动。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板的底面连接有传动杆,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传动杆贯穿所述第二减震板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8、进一步的,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滑动件产生滑动时压缩所述第二减震弹簧。

9、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上连接有第一斜块,与所述第一斜块相配合的设置有第二斜块,所述第二斜块能够在竖向滑动,所述滑动件产生滑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斜块推动所述第二斜块竖向滑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斜块顶面连接有反推部件,能够随所述第二斜块一起滑动并且推动所述第二减震板向上滑动,从而进一步压缩所述第一减震弹簧。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悬置衬套,包括上述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

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悬置衬套。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14、本发明提供的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通过将橡胶衬套受到震动传递至减震耗能装置,能够在所述悬置减震机构内部实现多次循环减震,提高减震效果和橡胶衬套的使用寿命;且所述悬置减震机构造价低廉,灵活小巧,布置方便在较低成本的条件下解决了现有技术橡胶衬套的减震效果和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设置于动力总成悬置的橡胶衬套(1)外侧,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1),所述壳体(21)内部设置有减震耗能装置(23),所述壳体(21)的一端设置有传力部件(22),所述传力部件(22)的一端与所述橡胶衬套(1)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21)与所述减震耗能装置(23)相接触,所述橡胶衬套(1)的震动通过所述传力部件(22)传递至所述减震耗能装置(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耗能装置(23)包括第一减震板(231),所述第一减震板(231)的顶面与所述传力部件(22)相接触,所述第一减震板(231)的底面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232),震动通过所述传力部件(22)传递至所述第一减震板(231),再由所述第一减震板(231)传递至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耗能装置(23)还包括第二减震板(233),所述第二减震板(233)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3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板(233)的下方设置有滑动件(235),所述滑动件(235)能够在水平方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板(231)的底面连接有传动杆(234),所述滑动件(235)上设置有滑槽(2351),所述传动杆(234)贯穿所述第二减震板(233)与所述滑槽(2351)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件(235)与所述壳体(21)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236),所述滑动件(235)产生滑动时压缩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3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235)上连接有第一斜块(237),与所述第一斜块(237)相配合的设置有第二斜块(238),所述第二斜块(238)能够在竖向滑动,所述滑动件(235)产生滑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斜块(237)推动所述第二斜块(238)竖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块(238)顶面连接有反推部件(239),能够随所述第二斜块(238)一起滑动并且推动所述第二减震板(233)向上滑动,从而进一步压缩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32)。

9.一种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置衬套。


技术总结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设置于动力总成悬置的橡胶衬套外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减震耗能装置,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传力部件,所述传力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橡胶衬套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减震耗能装置相接触,所述橡胶衬套的震动通过所述传力部件传递至所述减震耗能装置。所述减震耗能装置包括减震板、减震弹簧、传动杆、滑动件、斜块和反推部件等。在所述减震机构的内部实现多层次的循环减震,提升了减震效果,通过降低震动进一步提高橡胶衬套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同时涉及配置有所述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机构的悬置衬套,以及设置有所述动力总成悬置衬套的车辆。

技术研发人员:朱阔,赵威,王雷,李传龙,罗海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