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xiaoxiao5月前  39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屋面工程中,由于原有的落地脚手架屋面挑檐施工要求,往往需要通过提前预埋工字钢作为屋面挑檐操作架基础,然后在工字钢上面搭设屋面挑檐操作平台。这种情况下,工字钢的预埋与拆除是一个比较费时费力的问题。一是施工难度大,二是预埋位置受限,三是维护和修复难度大,四是工字钢预留洞口容易损坏混凝土结构,五是工字钢穿墙容易造成墙体渗漏;且工字钢的造价较高,不利于我们的成本控制。如果由此产生的工程质量缺陷,就可能造成结构破坏和施工人员安全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方法及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获取建筑物楼面板的空间情况信息和落地架的施工标准表,所述空间情况信息包括建筑物楼面板的空间坐标,所述施工标准表包括落地架与建筑物楼面板之间的间距要求范围,所述间距要求范围为1.4m-1.9m;

5、根据实际施工场地条件并结合所述施工标准表计算出落地架与建筑物楼面板之间的间距,并输出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导工人对落地架的安装位置进行标注;

6、获取落地架安装位置标注完毕的信息,并根据标注的安装位置完成落地架的搭设;

7、获取落地架搭设完毕的信息,并输出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导工人在落地架的基础上进行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搭设;

8、获取屋面挑檐操作平台所用的外挑钢管的设计标准信息,再根据获取的设计标准信息代入强度验算公式:

9、

10、公式中,σ为钢管的拉弯应力;rah为钢管的水平支反力;a为钢管的净截面面积;m为钢管承受的最大弯矩;w为钢管的截面地抗拒;yx为界面塑性发展系数;

11、将计算得出的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得到的结果进行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搭设。

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将计算得出的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得到的结果进行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搭设,包括:

13、将计算得出的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当钢管的拉弯应力小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时,则输出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提示工人该钢管可用于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搭设,并且所述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具体搭设步骤为依次进行外挑钢管搭设、斜杆搭设、填芯杆搭设、防护立杆搭设、连墙件和抱柱搭设。

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将计算得出的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得到的结果进行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搭设,还包括:

15、将计算得出的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当钢管的拉弯应力大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时,则输出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提示工人该钢管不可用于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搭设,并重新获取新的钢管的设计标准信息,然后再次将新获取到的设计标准信息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再将新计算得出的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直至其满足钢管的拉弯应力小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并输出第三信息。

1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输出第三信息之后,还包括:

17、获取安装在屋面挑檐操作平台顶部的图像采集装置在各时段采集的图像数据;

18、对各时段获取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预设目标的检测,若检测到所述图像数据内包括预设目标,则对该图像数据进行保留,反之则对该图像数据进行剔除;

19、所述预设目标包括:钢管外表面出现裂纹或破损;

20、对保留后的图像数据进行预设目标区域图像的提取并放大,再对提取并放大后的预设目标区域图像的各个颜色通道进行图像增强处理;

21、将增强处理后的预设目标区域图像输入训练好的图像评分模型进行评分,并输出第一评分。

2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输出第一评分之后,还包括:

23、获取安装在屋面挑檐操作平台顶部的角度检测仪在各时段采集的钢管的角度数据;

24、对各时段获取到的角度数据输入训练好的角度评分模型进行评分,并输出第二评分。

2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输出第二评分之后,还包括:

26、获取评分等级对应表,所述评分等级对应表中包含三个评分范围,每个评分范围对应一个等级,等级分别为差、良和优;

27、基于所述评分等级对应表确定第一评分对应的第一等级以及第二评分对应的第二等级;

28、对所述第一等级和所述第二等级进行分析,若所述第一等级或所述第二等级为差时,则发出第一报警信息;若所述第一等级和所述第二等级均为良时,则发出第二报警信息,所述第一报警信息为红灯闪烁,所述第二报警信息为黄灯闪烁。

29、一种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装置,包括:

30、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建筑物楼面板的空间情况信息和落地架的施工标准表,所述空间情况信息包括建筑物楼面板的空间坐标,所述施工标准表包括落地架与建筑物楼面板之间的间距要求范围,所述间距要求范围为1.4m-1.9m;

31、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实际施工场地条件并结合所述施工标准表计算出落地架与建筑物楼面板之间的间距,并输出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导工人对落地架的安装位置进行标注;

32、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落地架安装位置标注完毕的信息,并根据标注的安装位置完成落地架的搭设;

33、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落地架搭设完毕的信息,并输出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导工人在落地架的基础上进行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搭设;

34、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将获取到的屋面挑檐操作平台所用的外挑钢管的设计标准信息滴入强度验算公式:

35、

36、公式中,σ为钢管的拉弯应力;rah为钢管的水平支反力;a为钢管的净截面面积;m为钢管承受的最大弯矩;w为钢管的截面地抗拒;yx为界面塑性发展系数;

37、并且将计算得出的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得到的结果进行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搭设。

3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计算模块还包括:

39、第一分析子单元,用于将计算得出的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当钢管的拉弯应力小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时,则输出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提示工人该钢管可用于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搭设,并且所述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具体搭设步骤为依次进行外挑钢管搭设、斜杆搭设、填芯杆搭设、防护立杆搭设、连墙件和抱柱搭设。

4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计算模块还包括:

41、第二分析子单元,用于将计算得出的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当钢管的拉弯应力大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时,则输出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提示工人该钢管不可用于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搭设,并重新获取新的钢管的设计标准信息,然后再次将新获取到的设计标准信息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再将新计算得出的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直至其满足钢管的拉弯应力小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并输出第三信息。

4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方法的智能化,并且在分析相关参数和计算相应结果时更加准确,避免了通过人工进行计算可能出现误差的现象的出现,进而更好的为施工的安全性提供保障;通过将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确保施工材料均满足施工要求,避免出现材料不合格而导致屋面挑檐操作平台使用寿命减少的情况。

43、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计算得出的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得到的结果进行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搭设,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计算得出的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得到的结果进行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搭设,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输出第三信息之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输出第一评分之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输出第二评分之后,还包括:

7.一种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扣件式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相关参数信息;根据实际施工场地条件并结合所述施工标准表计算出落地架与建筑物楼面板之间的间距;获取屋面挑檐操作平台所用的外挑钢管的设计标准信息,再根据获取的设计标准信息代入强度验算公式,将计算得出的钢管的拉弯应力与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得到的结果进行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搭设。本发明可以实现屋面挑檐操作平台的安装方法的智能化,并且在分析相关参数和计算相应结果时更加准确,避免了通过人工进行计算可能出现误差的现象的出现,进而更好的为施工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查健明,文胜,彭振峰,何强龙,杨季方,邓振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