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减碳排式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6月前  45


本技术是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减碳排式建筑结构,属于绿色建筑。


背景技术:

1、绿色建筑,在全生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现有的绿色建筑大多都具有节能减碳的特性,但是现有的绿色建筑大多都体现在电力方面,而水资源方面的节约利用上还是较为薄弱,而水资源方面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减碳排式建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减碳排式建筑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减碳排式建筑结构,其结构包括建筑主体、顶棚,所述顶棚位于所述建筑主体上,所述顶棚上设有下污口与下水口,所述下污口与所述下水口均开设于所述顶棚的一侧,所述下污口上连接有下污管,所述下水口上连接有储水箱,所述下污管通过卡箍限位于所述建筑主体上。

3、进一步地,所述顶棚上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设有数个且均分布于所述顶棚上,所述排水槽呈倾斜设置且延伸至所述下水口上。

4、进一步地,所述下水口上设有过滤网。

5、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上设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与进料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料口均开设且连通于所述储水箱上,所述下水口连接于所述进水口上。

6、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的一侧还设有常开管与常闭管,所述常开管位于所述储水箱一侧的上方,所述常闭管位于所述储水箱一侧的下方,所述常开管与所述常闭管均与所述下污管连通,所述储水箱下方设有出水管,常闭管通过电阀门实现常闭,电阀门为常规部件,因此并未做赘述。

7、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储水箱内且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储水箱内腔的底部,所述转动杆上连接有搅拌片,所述搅拌片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开设有数个且分布于所述搅拌片上。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通过设有排水槽且排水槽为倾斜设置,因此可以有效的对雨水进行导流;

10、通过设有下污口与下水口,可以实现雨水与其他废物废料之间的分离;

11、通过设有储水箱,从而使得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并进行有效的利用;

12、为防止储水箱的水因为大雨等因素而太满进而造成积液,通过设有常开管与常闭管来进行太满时的排水;

13、通过设有搅拌片,使得在对雨水进行净化时可以进行搅拌,从而使得雨水与净化药粉能够进行充分的混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减碳排式建筑结构,其结构包括建筑主体(1)、顶棚(2),所述顶棚(2)位于所述建筑主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2)上设有下污口(3)与下水口(4),所述下污口(3)与所述下水口(4)均开设于所述顶棚(2)的一侧,所述下污口(3)上连接有下污管(5),所述下水口(4)上连接有储水箱(6),所述下污管(5)通过卡箍(7)限位于所述建筑主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减碳排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2)上设有排水槽(201),所述排水槽(201)设有数个且均分布于所述顶棚(2)上,所述排水槽(201)呈倾斜设置且延伸至所述下水口(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减碳排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口(4)上设有过滤网(4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减碳排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6)上设有转动电机(601),所述转动电机(601)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602)与进料口(603),所述进水口(602)与所述进料口(603)均开设且连通于所述储水箱(6)上,所述下水口(4)连接于所述进水口(60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减碳排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6)的一侧还设有常开管(604)与常闭管(605),所述常开管(604)位于所述储水箱(6)一侧的上方,所述常闭管(605)位于所述储水箱(6)一侧的下方,所述常开管(604)与所述常闭管(605)均与所述下污管(5)连通,所述储水箱(6)下方设有出水管(60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减碳排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电机(601)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储水箱(6)内且连接有转动杆(607),所述转动杆(607)转动连接于所述储水箱(6)内腔的底部,所述转动杆(607)上连接有搅拌片(608),所述搅拌片(608)上开设有开口(609),所述开口(609)开设有数个且分布于所述搅拌片(608)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减碳排式建筑结构,其结构包括建筑主体、顶棚,所述顶棚位于所述建筑主体上,所述顶棚上设有下污口与下水口,所述下污口与所述下水口均开设于所述顶棚的一侧,所述下污口上连接有下污管,所述下水口上连接有储水箱,所述下污管通过卡箍限位于所述建筑主体上,通过设有排水槽且排水槽为倾斜设置,因此可以有效的对雨水进行导流,通过设有下污口与下水口,可以实现雨水与其他废物废料之间的分离,通过设有储水箱,从而使得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并进行有效的利用,为防止储水箱的水因为大雨等因素而太满进而造成积液,通过设有常开管与常闭管来进行太满时的排水。

技术研发人员:杨桂锋,蔡军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世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9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