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单元、电池单元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xiaoxiao6月前  44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单元、电池单元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例如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电动车辆中,如图53所示,在电池210的正极与对驱动电动车辆的电动机220进行控制的逆变电路230之间设置有继电器单元200。继电器单元200具备作为机械触点式继电器的主继电器201和与主继电器201并联连接的预充电用的继电器电路202(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继电器单元200与逆变电路230之间设置有电容器240。预充电用的继电器电路202是用于避免冲击电流从电池向逆变电路流动的电路,是机械触点式继电器203与限流电阻204串联连接的电路。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10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2、通过预充电用的继电器电路202进行从电池210向电容器240的冲击电流的电流限制的情况下的功耗的大半被限流电阻204消耗。因此,为了抑制冲击电流,需要使用电阻值大的限流电阻204,该电阻的功耗变大,因此需要增大限流电阻204的尺寸。其结果是,继电器单元大型化和重量化。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继电器单元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的半导体单元、电池单元及车辆。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解决上述课题的半导体单元a设置在电动机与控制所述电动机的逆变电路之间。所述半导体单元包括晶体管和控制部。所述晶体管设置在对所述逆变电路供电的电池的正极与所述逆变电路之间,控制从所述电池向所述逆变电路的电力供给。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晶体管的控制端子连接,控制施加于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即控制电压。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电池向所述逆变电路的电力供给开始时,控制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晶体管间歇动作,且使施加于所述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的控制电压低于所述晶体管全导通时的所述控制电压。

6、根据该结构,晶体管能够发挥预充电用的继电器电路的功能,即能够从继电器单元省略用于抑制来自电池的冲击电流的限流电阻,因此能够实现继电器单元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7、发明效果

8、根据上述半导体单元、电池单元以及车辆,能够实现继电器单元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5.一种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9.一种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13.一种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17.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19.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20.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22.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23.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24.一种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2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半导体单元设置在电动机与控制电动机的逆变电路之间。半导体单元包括晶体管和控制部。晶体管设置在对逆变电路供电的电池的正极与逆变电路之间,控制从所述电池向所述逆变电路的电力供给。控制部与晶体管的控制端子连接,控制施加于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即控制电压。控制部在从电池向逆变电路的电力供给开始时,控制控制电压使晶体管间歇动作,并且使施加于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的控制电压比晶体管全导通时的控制电压低。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峰生,林口匡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