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测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内饰品质的测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除了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外,更要满足人们对驾乘舒适性的高体验需求,汽车内饰的视觉体验作为用户进入驾舱的最直观体验,直接决定用户对汽车的喜好度以及驾驶车时的舒适感,而汽车内饰材料的视觉品质直接影响汽车内饰的视觉体验。目前汽车内饰材料的视觉品质测评方法主要有基于人员主观感受评价内饰材料的喜好、内饰材料的优劣程度、以及基于绒毛长度和起绒均匀性两个维度对皮革绒毛的视觉品质进行测评等方法。基于人员主观感受评价内饰材料的喜好和内饰材料的优劣程度,是在有参照物情况下的对比展开,无法准确、客观地评价汽车内材料的视觉品质,也不利于高品质内饰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管控。基于绒毛长度和起绒均匀性两个维度对皮革绒毛的视觉品质进行测评,该方法仅说明了针对绒毛皮革材质的视觉品质客观评价方法,不适用于整车所有内饰材料,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内饰品质的测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客观地评价汽车内材料的视觉品质;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内饰品质的测评装置;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车辆内饰品质的测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获取目标车辆采用的多种内饰材料,每一所述内饰材料分别对应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
5、针对每一所述内饰材料,根据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的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上的第一测评结果,确定所述内饰材料的第一品质得分;
6、根据每一所述内饰材料的第一品质得分,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内饰品质的第二测评结果。
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目标车辆采用的多种内饰材料分别对应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从而可以从相应的视觉测评维度对各内饰材料的视觉品质进行更加准确地测评,从而得到的第二测评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汽车内饰材料的视觉品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一所述内饰材料的第一品质得分,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内饰品质的第二测评结果,包括:获取目标车辆座舱内的多种部件;针对每一所述部件,根据每一所述内饰材料的第一品质得分及每一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所述部件中的面积占比,确定所述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根据每一所述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内饰品质的第二测评结果。
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考虑到部件中采用的内饰材料的面积占比不同,对部件的品质测评结果影响也不同,因此,通过面积占比获得第二品质得分更符合品质测评要求,提高了最终测评结果的准确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一所述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内饰品质的第二测评结果,包括:根据每一所述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以及每一所述部件对应的用户关注度,确定目标车辆内饰品质的第二测评结果。
1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测评结果与关注度关联,能反映车辆内饰材料视觉品质的真实水平,适用于车辆内饰材料视觉舒适性开发。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对每一所述部件,根据每一所述内饰材料的第一品质得分及每一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所述部件中的面积占比,确定所述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包括:根据每一所述内饰材料的第一品质得分及每一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所述部件中的面积占比,确定所述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对所述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进行调整,确定所述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
1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考虑内饰材料在部件中的面积占比会影响部件的品质得分,根据面积占比确定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然后对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进行调整,能够更准确地获取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进行调整,确定所述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包括:根据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品质等级、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新颖程度、和/或所述部件采用的各所述内饰材料之间的品质差异程度,确定分数调整量;基于所述分数调整量,对所述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进行调整,确定所述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
1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结合车辆座舱内各部件中应用的内饰材料的品质等级、新颖程度和/或部件中各材料之间品质差异大小等因素,对各部件的视觉品质得分进行修正。这样,多方面考虑影响部件品质得分的因素,对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进行调整,能够更准确地获取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数调整量包括第一分数调整量;所述根据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品质等级、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新颖程度、和/或所述部件采用的各所述内饰材料之间的品质差异程度,确定分数调整量,包括:根据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中的品质等级,获取满足品质等级条件的第一目标内饰材料;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内饰材料在所述部件中的面积占比,确定所述第一分数调整量。
1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基于内饰材料的品质等级,对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进行调整,充分地考虑部件品质得分的影响因素,能够更完整地获取部件的视觉测评结果。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数调整量包括第二分数调整量;所述根据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品质等级、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新颖程度、和/或所述部件采用的各所述内饰材料之间的品质差异程度,确定分数调整量,包括:根据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新颖程度,获取满足新颖程度条件的第二目标内饰材料;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内饰材料在所述部件中的应用种类,确定所述第二分数调整量。
1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基于内饰材料的新颖程度,对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进行调整,充分地考虑部件品质得分的影响因素,能够更完整地获取部件的视觉测评结果。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数调整量包括第三分数调整量;所述根据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品质等级、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新颖程度、和/或所述部件采用的各所述内饰材料之间的品质差异程度,确定分数调整量,包括:根据所述部件采用的各所述内饰材料之间的品质差异程度,确定所述第三分数调整量。
2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如果同一个部件上应用的不同内饰材料,第一品质得分差异较大,则认为该部件的内饰材料视觉协调性不佳,根据不协调的程度,对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进行调整,充分地考虑部件品质得分的影响因素,能够更完整地获取部件的视觉测评结果。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的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上的第一测评结果,确定所述内饰材料的第一品质得分,包括:根据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的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上的第一测评结果、以及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的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的权重,确定所述内饰材料的第一品质得分。
2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考虑到不同视觉测评维度对内饰材料品质测评的影响不同,基于视觉测评维度在内饰材料的权重,获得更准确合理的第一品质得分。
24、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与所述内饰材料对应的至少一种试验材料;所述试验材料与所述内饰材料所属的材料种类相同;根据每一所述试验材料在所述内饰材料对应的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上的第三测评结果、以及每一所述试验材料的预设品质得分,确定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的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的权重。
2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对试验材料进行大量试验,可以更准确、客观地确定各视觉测评维度的权重。
26、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的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上的测评指标值;针对所述内饰材料对应的每一视觉测评维度,根据所述视觉测评维度上的测评指标值,从所述视觉测评维度对应的多个结果等级中确定目标结果等级,并根据所述目标结果等级,确定所述内饰材料在所述视觉测评维度上的第一测评结果。
2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基于测量设备获得视觉测评维度上的更加客观的测评指标值,使得测评结果更准确。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的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上的测评指标值是在目标测量条件下,利用测量设备对所述内饰材料的测试样品进行测量确定的;所述目标测量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测试样品所处的环境条件;所述测试样品的状态条件;所述测量设备的参数条件。
2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在目标测量条件下进行测试样品的测量,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测评指标值,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内饰材料品质得分。
30、一种车辆内饰品质的测评装置,包括:
31、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车辆采用的多种内饰材料、以及每一所述内饰材料分别对应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
32、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所述内饰材料,根据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的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上的第一测评结果,确定所述内饰材料的第一品质得分;
33、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一所述内饰材料的第一品质得分,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内饰品质的第二测评结果。
3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目标车辆采用的多种内饰材料分别对应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从而可以从相应的视觉测评维度对各内饰材料的视觉品质进行更加准确地测评,从而得到的第二测评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汽车内饰材料的视觉品质。
35、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步骤。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步骤。
3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3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3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目标车辆采用的多种内饰材料分别对应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从而可以从相应的视觉测评维度对各内饰材料的视觉品质进行更加准确地测评,从而得到的第二测评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汽车内饰材料的视觉品质。
40、考虑到部件中采用的内饰材料的面积占比不同,对部件的品质测评结果影响也不同,因此,通过面积占比获得第二品质得分更符合品质测评要求,提高了最终测评结果的准确性。
41、测评结果与关注度关联,能反映车辆内饰材料视觉品质的真实水平,适用于车辆内饰材料视觉舒适性开发。
4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结合车辆座舱内各部件中应用的内饰材料的品质等级、新颖程度和/或部件中各材料之间品质差异大小等因素,对各部件的视觉品质得分进行修正。这样,多方面考虑影响部件品质得分的因素,对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进行调整,能够更准确地获取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
4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基于内饰材料的品质等级,对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进行调整,充分地考虑部件品质得分的影响因素,能够更完整地获取部件的视觉测评结果。
4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基于内饰材料的新颖程度,对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进行调整,充分地考虑部件品质得分的影响因素,能够更完整地获取部件的视觉测评结果。
45、如果同一个部件上应用的不同内饰材料,第一品质得分差异较大,则认为该部件的内饰材料视觉协调性不佳,根据不协调的程度,对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进行调整,全面地确定部件品质得分的影响因素,能够更完整地获取部件的视觉测评结果。
46、考虑到不同视觉测评维度对内饰材料品质测评的影响不同,基于视觉测评维度在内饰材料的权重,获得更准确合理的第一品质得分。
47、通过大量的试验,可以更准确、客观地确定各视觉测评维度的权重。
48、基于测量设备获得视觉测评维度上的更加客观的测评指标值,将主观测评等级进行回归,获得客观测评结果与主观测评等级一致的测评方法,使得测评结果更准确。
49、在满足目标测量条件下进行测试样品的测量,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测评指标值,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内饰材料品质得分获得的要求。
1.一种车辆内饰品质的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一所述内饰材料的第一品质得分,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内饰品质的第二测评结果,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一所述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内饰品质的第二测评结果,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一所述部件,根据每一所述内饰材料的第一品质得分及每一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所述部件中的面积占比,确定所述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部件的第三品质得分进行调整,确定所述部件的第二品质得分,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数调整量包括第一分数调整量;所述根据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品质等级、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新颖程度、和/或所述部件采用的各所述内饰材料之间的品质差异程度,确定分数调整量,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数调整量包括第二分数调整量;所述根据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品质等级、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新颖程度、和/或所述部件采用的各所述内饰材料之间的品质差异程度,确定分数调整量,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数调整量包括第三分数调整量;所述根据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品质等级、所述部件采用的至少一种所述内饰材料的新颖程度、和/或所述部件采用的各所述内饰材料之间的品质差异程度,确定分数调整量,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的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上的第一测评结果,确定所述内饰材料的第一品质得分,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材料在对应的至少一种视觉测评维度上的测评指标值是在目标测量条件下,利用测量设备对所述内饰材料的测试样品进行测量确定的;所述目标测量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3.一种车辆内饰品质的测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