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破膜装置

xiaoxiao6月前  39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破膜装置。


背景技术:

1、人工破膜是一种人为方式撕破宫颈口处羊膜的操作,目前临床上无专门的破膜装置,一般使用针头或血管钳将羊膜刺破,以便观察羊水性质、加速产程进展。

2、公告号为cn20612041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破膜装置,包括管件,所述管件的左端球形封闭,所述管件的端设置有延长管,所述管件的内部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的轴心位置处设置于有通孔,所述管件的左端设置有配合所述通孔的第一通孔,所述延长管的外圈上设置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内配合有软质破膜针,所述软质破膜针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端部的底部设置有引流孔,所述第一端部上配合有羊水收集瓶。该装置可以限制软质破膜针的刺入深度,避免伤及婴儿,可以对破膜后所产生的羊水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

3、公告号为cn219166590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人工破膜器,包括主体部,穿过主体部活动设置一集液管,集液管内设置中空的储液腔,集液管的两端分别伸出至主体部的两端外侧面,主体部的其中一侧端面固定设置多根硬质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环,位于各连接部的内侧端设置一个集液罩,集液罩的外壁面与连接部内侧面固定连接,集液罩的顶部端面与支撑环连接固定,集液罩内具有一个呈喇叭开口的集液腔,所述集液管位于集液腔内端面上垂直设置有一根破膜针,破膜针的头部一侧设置有破膜针刺。该实用新型用于人工破膜使用,可以有效减少羊水的流失。

4、虽然目前对破膜装置的研究较多,但是现有的破膜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多无曲度且长度有限,对于阴道较长、先露较高、宫颈朝后、宫口小于3cm的孕妇,及手指偏短的操作者,操作难度较大甚至无法操作,且孕妇及操作者被误伤概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的人工破膜装置以降低孕妇及操作者的针刺伤率和交叉感染率。

2、一种人工破膜装置,包括手柄和固定在手柄上的破膜针,所述的破膜针前部弯折,破膜针外设有匹配的针套,所述的针套前部顶端设有出针孔,后部靠近手柄的内壁轴向设有条形齿槽,所述的手柄前端设有带凸柱的固定盘,所述的凸柱沿条形齿槽移动。

3、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柄表面设有防滑线以增加手持摩檫力。

4、作为优选,所述的破膜针前部弯折部分的长度为破膜针总长度的1/5~2/5,弯折部分沿水平位置向垂直方向弯折10°~20°。

5、作为优选,所述的破膜针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破膜针可发生微小形变以使其顺利进入针套。

6、作为优选,所述的针套由高分子塑料材质构成,质地偏硬。

7、作为优选,所述的针套的总长度为11~15cm,其中与所述破膜针前部弯折部分匹配的长度为4~4.5cm。

8、本实用新型的针套与破膜针相配合,针套前部沿水平方向向上弯折且为直线走行,可于中指和食指间夹持,增加夹持稳定性,适用于多种复杂情况下的操作。

9、作为优选,所述的条形齿槽的长度为1.5~2.0cm。

10、作为优选,所述的针套后部设有条形齿槽的外壁上设有易折线。

11、作为优选,所述的易折线设于距针套后部尾端0.5cm处。

12、作为优选,所述的凸柱为4个,沿固定盘圆周均布。

13、本实用新型固定盘上的凸柱与条形齿槽略过盈配合,在外力的作用下实现凸柱沿条形齿槽移动。

14、作为优选,所述的凸柱的长度为1.0~1.5cm。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有条形齿槽的针套外壁上设置易折线,在人工破膜装置使用前,固定盘上的凸柱卡在条形齿槽上,此时破膜针完全位于针套内,可防止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破膜针裸露在外刺破包装袋,进而被细菌污染,方便贮存和运输。在使用时,折断易折线,针套长度缩短,从而可依情况推动手柄使破膜针针头从出针孔穿出,进行破膜操作。

16、作为优选,所述的凸柱上设有提示破膜针刺入长度的提示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提示线可控制破膜针刺入的长度,有效降低孕妇及操作者的针刺伤率、交叉感染率。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的人工破膜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高。

19、(2)本实用新型的人工破膜装置为一次性用品,具有安全、灭菌可靠的优势。

20、(3)本实用新型的人工破膜装置中针体和针套前部向上弯折,可增加夹持的稳定性,适用于多种复杂情况下的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破膜针的刺入长度可控,可有效降低孕妇及操作者的针刺伤率和交叉感染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破膜装置,包括手柄(4)和固定在手柄(4)上的破膜针(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膜针(5)前部弯折,破膜针(5)外设有匹配的针套(2),所述的针套(2)前部顶端设有出针孔(1),后部靠近手柄(4)的内壁轴向设有条形齿槽(3),所述的手柄(4)前端设有带凸柱(9)的固定盘(6),所述的凸柱(9)沿条形齿槽(3)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4)表面设有防滑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膜针(5)前部弯折部分的长度为破膜针(5)总长度的1/5~2/5,弯折部分沿水平位置向垂直方向弯折1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套(2)的总长度为11~15cm,其中与所述破膜针(5)前部弯折部分匹配的长度为4~4.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形齿槽(3)的长度为1.5~2.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套(2)后部设有条形齿槽(3)的外壁上设有易折线(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易折线(7)设于距针套(2)后部尾端0.5cm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柱(9)为4个,沿固定盘(6)圆周均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柱(9)的长度为1.0~1.5c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柱(9)上设有提示破膜针刺入长度的提示线(8)。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破膜装置,包括手柄和固定在手柄上的破膜针,所述破膜针前部弯折,破膜针外设有匹配的针套,针套前部顶端设有出针孔,后部靠近手柄的内壁轴向设有条形齿槽,手柄前端设有带凸柱的固定盘,凸柱沿条形齿槽移动。本技术的人工破膜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高,且为一次性用品,具有安全、灭菌可靠的优势,且破膜装置中针体和针套前部向上弯折,可增加夹持的稳定性,适用于多种复杂情况下的操作,同时本技术的破膜针的刺入长度可控,可有效降低孕妇及操作者的针刺伤率和交叉感染率。

技术研发人员:卢君君,杜蒙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926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