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方法及其培养基与流程

xiaoxiao6月前  36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尤其涉及一种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方法及其培养基。


背景技术:

1、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是大风子科山桐子属的落叶乔木,雌雄异株,适生性强、易繁殖且分布广泛,其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因其果实含油率高,且速生高产,百年大树仍是果实盛产期,山桐子被誉为“树上油库”。山桐子油属于半干性油,可用于制作绝缘漆、肥皂、润滑油;山桐子油还富含β-谷甾醇、总生育酚和多酚,抗氧化活性高,具有食用价值;尤其是近年来国际能源紧缺生物质能被赋予重要能源战略定位,山桐子油富含亚油酸,具有发展成生物柴油的潜力,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其副产物可以用作饲料、生物肥、化妆品的原料。

2、然而,由于山桐子长期处于野生状态,其产业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新品种和良种选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优质种苗,导致山桐子产业推动难,存在良种化程度低、种苗繁育技术不成熟、科研支撑弱、深加工水平低等问题。目前,山桐子的种苗繁育主要包括播种、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性别鉴定技术不成熟,播种方式对后续生产带来不便,扦插成活率低,嫁接效率低等。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针对优良雌性植株进行繁育,快速获得优良雌性苗木,缩短育苗时间,降低成本,是一种高效的育苗技术,更有利于保持优良单株的优良性状并加速推广。目前已有部分山桐子组培快繁技术的研发,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建立高效组培快繁体系。这将有助于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对山桐子进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科学及战略意义。为此提出一种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方法及其培养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方法及其培养基,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培养基,包括分化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4、所述分化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

5、3g/l kno3、0.134g/l(nh4)so4、0.15g/l nah2po4、0.5g/l mgso4·7h2o、0.15g/lcacl2·2h2o、0.01g/l mnso4·4h2o、0.01g/l znso4·7h2o、0.006g/lh3bo3、0.075g/l ki、0.025g/l na2mo4·2h2o、0.002g/l cuso4、0.001g/lcocl2·6h2o、0.028g/l edta-fena、0.001g/l烟酸、0.01g/l维生素b1、0.001g/l维生素b6、1.88mg/l甘氨酸、0.5mg/l赤霉素、100mg/l肌醇、30mg/l feso4·7h2o、0.6-1.2mg/l 6-苄氨基嘌呤、0.6-1.2mg/l吲哚丁酸、0.1-1.0mg/l激动素、20-30g/l蔗糖、6-7g/l琼脂和蒸馏水;

6、所述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

7、0.048g/l cacl2·2h2o、0.278g/l ca(no3)2·4h2o、0.495g/l k2so4、0.185g/lmgso4·7h2o、0.2g/l nh4no3、0.085g/l kh2po4、22.3mg/l mnso4·4h2o、8.6mg/l znso4·7h2o、6.2mg/l h3bo3、0.25mg/l namoo4·2h2o、0.025mg/lcuso4·5h2o、0.5mg/l烟酸、1.0mg/l维生素b1、2.0mg/l甘氨酸、0.5mg/l维生素b6、100mg/l肌醇、27.8mg/l feso4·7h2o、37.3mg/l na2-edta、0.1-0.5mg/l萘乙酸、0.1-1.0mg/l吲哚丁酸、20g/l蔗糖、6g/l琼脂和蒸馏水。

8、一种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1、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配制含有6-苄氨基嘌呤、吲哚丁酸、激动素和wpm培养基的培养基,将ph值调至5.8-6.0,在121℃的灭菌锅中灭菌20min后待用;

10、步骤2、选顶芽和顶芽预处理:挑选山桐子雌株树上的顶芽,将顶芽用蒸馏水清洗3次;

11、步骤3、顶芽消毒与接种:将步骤2得到的顶芽消毒,在解剖镜下剥离出茎尖,然后将茎尖接种到含有步骤1配制培养基的组培瓶中,暗培养3天,后逐步给光;

12、步骤4、统计成活率:将组培瓶放置在培养室培养,观察其是否成活,统计成活率;

13、步骤5、将最佳诱导条件下诱导的茎尖转入含有增殖继代培养基的组培瓶中进行增殖继代培养,然后将增殖芽转入含有生根培养基的组培瓶中进行生根培养,统计茎尖的增殖系数和生根率;

14、所述增殖继代培养基的组成为:1.65g/l硝酸铵+0.44g/l氯化钙+0.37g/l硫酸镁+0.17g/l磷酸钾+0.062g/l硼酸+0.22g/l硫酸锰+0.27g/l硫酸亚铁+0.025g/l钼酸钠+0.002g/l甘氨酸+2.0-2.5mg/l 6-苄氨基嘌呤+0.5mg/l吲哚丁酸+0.5-2.0mg/l激动素。

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培养基的组成为:wpm培养基+0.6-1.2mg/l 6-苄氨基嘌呤+0.6-1.2mg/l吲哚丁酸+0.1-1.0mg/l激动素。

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顶芽消毒步骤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具体操作为:先用75%的酒精消毒30s,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的氯化汞消毒6min,无菌水冲洗3次,然后将消毒后的顶芽放置在灭菌滤纸上吸干顶芽表面水分,在解剖镜下剥离出茎尖。

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每个组培瓶中接种1个消毒后的茎尖。

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培养室的温度为25±2℃,湿度为50-70%,培养7-14天后统计成活率。

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培养室的温度为25±2℃,湿度为50-70%,培养21-35天。

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进行生根培养时,每个组培瓶中接种3个增殖芽;进行增殖继代培养时,每个组培瓶中接种3个茎尖。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获得山桐子再生植株的培养基,可以针对优良雌性植株进行繁育,快速获得优良雌性苗木,缩短育苗时间,降低成本,顶芽分化诱导成活率高达80%以上,芽苗增殖系数为3-5、生根率可达95%以上。

23、2、本发明首次提出了将0.6-1.2mg/l 6-苄氨基嘌呤(6-ba)、0.6-1.2mg/l吲哚丁酸(iba)和0.1-1.0mg/l激动素(kt)加入wpm培养基,可促进山桐子组培苗成功,解决了鉴定山桐子种子苗雌雄株的痛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化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2.一种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培养基的组成为:wpm培养基+0.6-1.2mg/l 6-苄氨基嘌呤+0.6-1.2mg/l吲哚丁酸+0.1-1.0mg/l激动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顶芽消毒步骤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具体操作为:先用75%的酒精消毒30s,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的氯化汞消毒6min,无菌水冲洗3次,然后将消毒后的顶芽放置在灭菌滤纸上吸干顶芽表面水分,在解剖镜下剥离出茎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每个组培瓶中接种1个消毒后的茎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培养室的温度为25±2℃,湿度为50-70%,培养7-14天后统计成活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培养室的温度为25±2℃,湿度为50-70%,培养21-35天。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进行生根培养时,每个组培瓶中接种3个增殖芽;进行增殖继代培养时,每个组培瓶中接种3个茎尖。


技术总结
本发明适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山桐子茎尖组培快繁的方法及其培养基。本发明首次提出了将0.6‑1.2mg/L 6‑苄氨基嘌呤、0.6‑1.2mg/L吲哚丁酸和0.1‑1.0mg/L激动素加入WPM培养基,可促进山桐子组培苗成功,解决了鉴定山桐子种子苗雌雄株的痛点。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获得山桐子再生植株的培养基,可以针对优良雌性植株进行繁育,快速获得优良雌性苗木,缩短育苗时间,降低成本,顶芽分化诱导成活率高达80%以上,芽苗增殖系数为3‑5、生根率可达95%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曾美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农油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