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强钢A柱的制作方法

xiaoxiao6月前  38


本申请涉及车辆框架,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强钢a柱。


背景技术:

1、车辆a柱是位于前挡风玻璃与侧窗之间的车架结构,用于给挡风玻璃提供支撑依附作用,同时作为侧窗的框架结构来约束车门,现有的a柱大多与下方的车架采用相同的材料,但是为了尽量减少驾驶员的视野盲区,a柱的宽度和厚度就不会做得太大,这就导致a柱的强度不及下方的车架结构,当a柱受到撞击时更容易发生变形,使得车辆发生事故后车门难以打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到撞击后不易发生变形的超高强钢a柱。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超高强钢a柱:包括主悬臂,所述主悬臂的下端具有支脚架,所述支脚架具有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所述支脚架的内侧面开设有内侧通槽,所述支脚架的前侧面开设有前方通槽,所述支脚架的底部开设有底部通槽,所述支脚架在所述内侧通槽、前方通槽和底部通槽之间开设有空腔,所述内侧通槽、前方通槽和底部通槽三者通过所述空腔连通,方便视线通过,同时方便拓展结构的安装和管线的布置。

3、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主悬臂具有弧度,所述支脚架的内侧面和前侧面均为与所述主悬臂光滑过渡的曲面,保证流线性。

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支脚架的后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后方通槽,可拓展安装摄像头结构。

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支脚架的后侧面也是与所述主悬臂光滑过渡的曲面,可有效分散应力,提升支撑能力。

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支脚架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外侧通槽,进一步增加可视范围,减少a柱的盲区。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支脚架的外侧面与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之间圆角过渡,同样的避免应力集中。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主悬臂的内侧面开设有饰板定位槽,用于在安装车内饰板时提供定位作用。

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主悬臂与所述支脚架为一体式结构,由熔模铸造一体式成型,材料均匀、结构稳定性更好。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1、(1)通过将a柱进行独立设计,并采用高强度钢与车架的其他部分的材料区分开来,在不增加a柱宽度和厚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a在受到撞击时的抗形变能力,提高了座舱的安全性;

12、(2)通过给a柱设计多个通槽结构,增加了驾驶位的可视范围,减少了由于a柱导致的道路盲区,同时可以在这些通槽结构内设置额外的功能,给车辆的功能优化预留了空间,提高了车辆的拓展灵活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超高强钢a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悬臂(1),所述主悬臂(1)的下端具有支脚架(2),所述支脚架(2)具有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所述支脚架(2)的内侧面开设有内侧通槽(201),所述支脚架(2)的前侧面开设有前方通槽(204),所述支脚架(2)的底部开设有底部通槽(205),所述支脚架(2)在所述内侧通槽(201)、前方通槽(204)和底部通槽(205)之间开设有空腔,所述内侧通槽(201)、前方通槽(204)和底部通槽(205)三者通过所述空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钢a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悬臂(1)具有弧度,所述支脚架(2)的内侧面和前侧面均为与所述主悬臂(1)光滑过渡的曲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强钢a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架(2)的后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后方通槽(20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强钢a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架(2)的后侧面也是与所述主悬臂(1)光滑过渡的曲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强钢a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架(2)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外侧通槽(20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强钢a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架(2)的外侧面与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之间圆角过渡。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超高强钢a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悬臂(1)的内侧面开设有饰板定位槽(10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高强钢a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悬臂(1)与所述支脚架(2)为一体式结构,由熔模铸造一体式成型。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高强钢A柱,属于车辆框架技术领域,用于提供一种受到撞击后不易发生变形的超高强钢A柱,包括悬臂,主悬臂的下端具有支脚架,支脚架具有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支脚架的内侧面开设有内侧通槽,支脚架的前侧面开设有前方通槽,支脚架的底部开设有底部通槽,支脚架在内侧通槽、前方通槽和底部通槽之间开设有空腔,内侧通槽、前方通槽和底部通槽三者通过空腔连通。本实用通过将A柱进行独立设计,并采用高强度钢与车架的其他部分的材料区分开来,有效提高了A在受到撞击时的抗形变能力;通过给A柱设计多个通槽结构,增加了驾驶位的可视范围,减少了由于A柱导致的道路盲区,同时提高了车辆的拓展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龙,孙财,高翔,金伟伟,李龙智,朱军启,管新秋,王洋,王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吉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9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