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xiaoxiao6月前  87


本发明涉及低压配电,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电量需求不断增加,这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和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农村或偏远地区的电网中,由于供电线路较长,供电半径大,容易出现电压降低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电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导致电网运行效率下降和电能损耗增加。因此末端低电压治理是电力系统配电网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目前针对台区的低电压治理,可以采用诸如线路改造、台区分割、串联调压器、增加无功补偿装置等措施实现。其中,线路改造和台区分割存在着周期长、投资高等缺点,串联调压器无法解决长线路、末端重负荷的场景且会拉低前端用户的用电电压,无功补偿装置无法解决因线路有功传输压降大而导致的低电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及方法。

2、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并入变压器与用户侧间的电网供电线路处的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具有用于挂设于杆塔处的储能模块和控制模块;

3、其中,储能模块用于实现电能的存储或释放;

4、其中,控制模块包括,

5、电压采集单元,被配置成用于实时采集电网供电线路的实时电压;

6、控制单元,用于将实时电压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下达相关的控制指令;其中,预设阈值包括第一电压阈值、第二电压阈值和第三电压阈值,控制指令包括供电指令、充电指令及关机指令;

7、逆变单元,被配置成在实时电压处于第一电压阈值与第二电压阈值之间时,接受控制单元下达的供电指令,将储能模块中的电能逆变至设定电压值向电网供电线路放电;

8、充电单元,被配置成在实时电压处于第二电压阈值与第三电压阈值之间时,接受控制单元下达的充电指令,将电网供电线路处的实时电压转换为储能模块的充电电压,并对储能模块进行充电;以及

9、开关单元,被配置成在实时电压低于第一电压阈值或高于第三电压阈值时,断开储能模块与电网供电线路间的电连接。

10、针对偏远乡村、山区等存在低电压问题的末端电网,其普遍存在间歇性低电压、线路过远性低电压、线路改造困难等情况; 本公开所提供的方案能够就近地在杆塔处设置并联接入供电网的储能模块和控制模块,通过在线路负荷高峰时提供电量、在线路负荷低谷时吸收电量的方式,能够以一种较低成本和较高成效的手段实现末端低电压的治理。

11、作为优选,第一电压阈值设置为110v、第二电压阈值设置为200v和第三电压阈值设置为260v,设定电压值为电网供电线路的实时电压。

12、作为优选,储能模块和控制模块均设置于对应的设备箱处,设备箱通过抱箍组件设于杆塔处。故利于安装。

13、作为优选,抱箍组件具有组件本体,组件本体包括用于与设备箱上部配合的第一安装板和用于与杆塔配合的抱箍件;抱箍件包括2个半圆环状的抱箍板,所述2个半圆环状的抱箍板用于共同自周向与杆塔形成配合;抱箍板外侧中部沿径向设置有固定杆,第一安装板处设置有用于与固定杆形成配合的安装孔。

14、基于此种方案,能够通过在设备箱处设置第一安装板,并通过抱箍件与第一安装板的配合,实现将不同规格型号的设备箱挂设于杆塔处,故而利于储能模块和控制模块于杆塔处的挂设。

15、作为优选,抱箍板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内侧与抱箍板的内侧间形成间距,第一连接板的外侧与抱箍板的外侧间也形成间距;

16、第一连接板处可滑动地设置滑动板,滑动板处设置有定滑轮。

17、这使得,在完成抱箍板于杆塔处的固定后,能够通过定滑轮和伸缩搭建悬吊系统,通过悬吊系统将储能模块和控制模块自地面吊装至高空施工位置,故能够较佳地降低高空作业的风险且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

18、作为优选,滑动板具有主体部,主体部内侧面构造成用于贴合第一连接板外侧的弧形;主体部上端部垂直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板上端面配合的过渡连接部,过渡连接部处垂直设有用于嵌入第一连接板内侧与抱箍板的内侧间所形成间距内的挂钩部;

19、挂钩部朝向第一连接板的侧面构造成用于贴合第一连接板内侧的弧形,挂钩部朝向抱箍板的侧面构造成与抱箍板内侧面弧度一致的弧面;

20、挂钩部具有与第一连接板内侧与抱箍板的内侧间所形成间距的尺寸一致的厚度,主体部具有与第一连接板的外侧与抱箍板的外侧间所形成间距的尺寸一致的厚度。

21、基于此类构造,使得滑动板能够与第一连接板具有较好的配合稳定性,从而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吊点强度。

22、作为优选,滑动板下部处居中地贯穿设有锁紧螺孔,滑动板外侧处与锁紧螺孔同轴地设有锁紧柱;锁紧柱沿轴向贯穿地设有与锁紧螺孔对应的锁紧通道,锁紧螺孔用于与一锁紧螺钉配合。故利于将滑动板调节至所需位置后的固定,利于吊装进行。

23、作为优选,滑动板外侧上部处设有伸缩杆,伸缩套杆外端部与一连接杆的中部连接,连接杆的两端处均设有定滑轮。故利于操作。

24、作为优选,所述2个半圆环状的抱箍板还能够与一未封闭的环形箍配合,环形箍的两端均设有形成有倒钩。

25、此种设计使得,

26、在进行2个抱箍件于杆塔处的固定安装时,能够于地面处将滑动板固定于第一连接板的任意位置处,而后于高空中能够通过将环形箍的两端挂设于锁紧柱处,实现将2个抱箍件于杆塔处的处的预固定,故利于随后采用螺栓件对2个抱箍件间的于杆塔处的完全固定;

27、在储能模块或控制模块吊装至施工位置处时,能够将环形箍的两端分别挂设于第一安装板的上端板处的2个条形通孔处,故而能够实现对储能模块或控制模块的预固定,为随后所需进行的二次固定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28、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其在变压器与用户侧间的电网供电线路间并联接入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并入变压器与用户侧间的电网供电线路处的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具有用于挂设于杆塔处的储能模块和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电压阈值设置为110v、第二电压阈值设置为200v和第三电压阈值设置为260v,设定电压值为电网供电线路的实时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储能模块和控制模块均设置于对应的设备箱处,设备箱通过抱箍组件设于杆塔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抱箍组件具有组件本体,组件本体包括用于与设备箱上部配合的第一安装板(120)和用于与杆塔配合的抱箍件(110);抱箍件(110)包括2个半圆环状的抱箍板(111),所述2个半圆环状的抱箍板(111)用于共同自周向与杆塔形成配合;抱箍板(111)外侧中部沿径向设置有固定杆(114),第一安装板(120)处设置有用于与固定杆(114)形成配合的安装孔(1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抱箍板(111)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第一连接板(411),第一连接板(411)的内侧与抱箍板(111)的内侧间形成间距,第一连接板(411)的外侧与抱箍板(111)的外侧间也形成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板(412)具有主体部,主体部内侧面构造成用于贴合第一连接板(411)外侧的弧形;主体部上端部垂直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板(411)上端面配合的过渡连接部,过渡连接部处垂直设有用于嵌入第一连接板(411)内侧与抱箍板(111)的内侧间所形成间距内的挂钩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板(412)下部处居中地贯穿设有锁紧螺孔,滑动板(412)外侧处与锁紧螺孔同轴地设有锁紧柱(418);锁紧柱(418)沿轴向贯穿地设有与锁紧螺孔对应的锁紧通道,锁紧螺孔用于与一锁紧螺钉(419)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板(412)外侧上部处设有伸缩杆(413),伸缩套杆(413)外端部与一连接杆(414)的中部连接,连接杆(414)的两端处均设有定滑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半圆环状的抱箍板(111)还能够与一未封闭的环形箍(421)配合,环形箍(421)的两端均设有形成有倒钩。

10.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变压器与用户侧间的电网供电线路间并联接入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低压配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及方法。其包括储能模块、控制模块和用于与电线杆固定连接的抱箍组件;储能模块包括电池组和用于放置电池组的电池箱;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箱和设于控制箱底部的防护罩;抱箍组件包括组件本体,组件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安装板和抱箍件;储能模块和控制模块分别通过第一安装板与抱箍件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及方法,其能够让工作人员在无法借用高空升降机作业时,可以单人通过攀爬上电线杆的方式完成低电压治理装置的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波,周玲,刘小飞,麦子华,余聪,陈世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市华和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