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xiaoxiao6月前  71


本申请涉及汽车部件制造设备的,特别是涉及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1、气缸是内燃机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它构成了发动机的燃烧室。在四冲程发动机中,气缸内发生着燃料的燃烧过程,推动活塞上下运动,进而通过连杆和曲轴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驱动车辆或机械,气缸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以承受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压力。

2、气缸罩(气缸盖)是发动机上部的盖子,它与气缸体紧密配合,共同构成了发动机的燃烧室,气缸罩的气密性是指其与气缸体结合处的密封性能,即确保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气体不会泄漏到外部,同时防止润滑油和冷却液进入燃烧室。气密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3、通过对气缸罩进行密封性测试,以确保其符合设计和制造标准,如果气密性不良,可能会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排放超标,甚至引发机械故障。

4、如公开号为cn111366305a的一种用于气缸盖罩的气密检测装置,涉及车辆新能源技术领域,该现有技术包括透明设置的矩形框状的水槽和气密检测单元;水槽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脚;气密检测单元包括右升降驱动器和若干用于堵住气缸盖罩的开口的堵块;右升降驱动器位于水槽的右侧;右升降驱动器的上端固定有开口朝上设置的“凵”字形的右支撑座;右升降驱动器带动右支撑座升降设置;右支撑座的开口内旋转设置有气密检测驱动板;气密检测驱动板的端面上成型有气密检测支撑板;气密检测支撑板远离气密检测驱动板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气缸盖罩的限位装置和用于供气的供气喷嘴。

5、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在针对气密性检测时依旧存在一些缺陷:

6、1.上述现有技术在对气缸罩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通过将气缸盖罩浸入水中,并通过供气喷嘴向其内部供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判断气密性,虽然通过观察气泡来判断气密性是一种直观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可能无法检测到非常微小的泄漏,因为微小的泄漏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气泡,同时使用水作为检测介质,可能会产生废水处理的问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废水处理的成本。

7、2.而气缸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活塞的运动和汽油的燃烧,其气缸罩内的压力上不断变换的,特别是在发动机运行时,活塞的往复运动和汽油的燃烧会导致气缸内部压力的剧烈波动,而上述现有技术在对气缸罩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通过将气缸盖罩浸入水中,并通过供气喷嘴向其内部供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判断气密性,这种方法检测出的气缸罩的密封性能与实际工作环境不符。

8、基于此,在上述观点的陈述下,现有技术对气密性检测的方式依旧具有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包括气缸盖以及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气缸盖下端开口对应的密封圈,所述底板上两侧转动设置有多个驱动轴,多个驱动轴之间共同通过螺纹连接有位于底板上方的密封罩,所述密封罩上对称且滑动穿设有滑动杆,两个所述滑动杆的下端共同设置有与气缸盖上端对应的压盖,所述压盖上端与密封罩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气密检测器;

3、所述气密检测器包括气缸盖外与底板和密封罩之间形成的外腔,所述气缸盖内与底板之间形成内腔。

4、优选的,所述气密检测器还包括底板的下侧设置的抽气泵一和抽气泵二,所述抽气泵一和抽气泵二的进气端相反设置,所述抽气泵一和抽气泵二的进气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一和进气管二,所述进气管一和进气管二的一端分别连通有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

5、所述抽气泵一的出气端设置有与外腔连通的出气管一,且连接管一与内腔连通,所述抽气泵二的出气端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出气管二,且连接管二与外腔连通。

6、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一和进气管二上均设置有止逆阀。

7、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的两端均设置有上进气环和下进气环,所述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内均滑动设置有进气塞,所述进气塞的上端与上进气环之间设置有进气弹簧。

8、优选的,所述底板和密封罩之间设置的检测件;

9、所述检测件包括底板和密封罩上分别穿设有检测筒一和检测筒二,所述检测筒一的一端位于内腔内,所述检测筒二的一端位于外腔内;

10、所述检测筒一和检测筒二的一端分别开设有位于内腔和外腔内的连通孔,所述检测筒一和检测筒二内均滑动设置有密封塞,所述检测筒一和检测筒二内均设置有位于密封塞两端的检测弹簧,所述检测筒一和检测筒二的一端均滑动穿设有与密封塞连接的刻度标杆。

11、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端设置有限压器;

12、所述限压器包括底板上设置的两个分别与内腔和外腔连通的限压管,两个所述限压管之间连通有连通管,所述限压管内均滑动设置有密封片,所述连通管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密封片的下端与限压管之间设置有限位弹簧。

13、优选的,所述限压管内滑动设置有位于密封片下方的调节盘,所述限位弹簧位于密封片与调节盘之间,所述限压管上穿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调节盘转动连接。

14、优选的,所述限压管上滑动穿设有与密封片转动连接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与限压管螺纹连接的螺纹段。

15、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密封罩对应的密封槽,所述密封罩的下端开设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与密封凹槽对应的密封条。

16、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压盖与两个滑动杆可拆卸连接。

17、综上,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8、1.本发明通过密封罩将气缸盖罩合在底板上,之后通过抽气泵一和抽气泵二使使内腔和外腔形成气压差,在一定时间内内腔和外腔的压力保持稳定,说明气缸盖密封良好,没有泄漏,如果压力升高,则表明气缸盖存在泄漏,需要进一步检查和维修,并通过多次的重复交换内腔和内腔的压力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排除偶然因素或测试误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在多次检测中气缸盖均能保持稳定的负压或高压状态,这表明气缸盖的密封性能良好。

19、2.本发明调节盘的移动会改变限位弹簧的压缩量,限位弹簧的弹力变化会影响密封片的关闭力,从而控制内腔和外腔内的压力峰值,以适应不同的压力条件或检测需求,同时通过控制压力峰值,可以防止因压力过高而对设备或操作人员造成伤害,确保了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包括气缸盖(1)以及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与气缸盖(1)下端开口对应的密封圈(21),所述底板(2)上两侧转动设置有多个驱动轴(3),多个驱动轴(3)之间共同通过螺纹连接有位于底板(2)上方的密封罩(4),所述密封罩(4)上对称且滑动穿设有滑动杆(41),两个所述滑动杆(41)的下端共同设置有与气缸盖(1)上端对应的压盖(42),所述压盖(42)上端与密封罩(4)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43),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气密检测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检测器(5)还包括底板(2)的下侧设置的抽气泵一(53)和抽气泵二(54),所述抽气泵一(53)和抽气泵二(54)的进气端相反设置,所述抽气泵一(53)和抽气泵二(54)的进气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一(531)和进气管二(541),所述进气管一(531)和进气管二(541)的一端分别连通有连接管一(532)和连接管二(5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一(531)和进气管二(541)上均设置有止逆阀(5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一(532)和连接管二(542)的两端均设置有上进气环(56)和下进气环(57),所述连接管一(532)和连接管二(542)内均滑动设置有进气塞(58),所述进气塞(58)的上端与上进气环(56)之间设置有进气弹簧(5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和密封罩(4)之间设置的检测件(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下端设置有限压器(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管(71)内滑动设置有位于密封片(73)下方的调节盘(77),所述限位弹簧(76)位于密封片(73)与调节盘(77)之间,所述限压管(71)上穿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78),所述调节螺杆(78)与调节盘(77)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管(71)上滑动穿设有与密封片(73)转动连接的调节杆(74),所述调节杆(74)上设置有与限压管(71)螺纹连接的螺纹段(7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开设有与密封罩(4)对应的密封槽(8),所述密封罩(4)的下端开设有密封凹槽(81),所述密封槽(8)内设置有与密封凹槽(81)对应的密封条(8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21)与底板(2)可拆卸连接,所述压盖(42)与两个滑动杆(41)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汽车部件制造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缸罩气密检测设备,包括气缸盖以及底板,底板上两侧转动设置有多个驱动轴,多个驱动轴之间共同通过螺纹连接有位于底板上方的密封罩,底板上设置有气密检测器;本发明通过密封罩将气缸盖罩合在底板上,之后通过抽气泵一和抽气泵二使使内腔和外腔形成气压差,在一定时间内内腔和外腔的压力保持稳定,说明气缸盖密封良好,没有泄漏,如果压力升高,则表明气缸盖存在泄漏,需要进一步检查和维修,并通过多次的重复交换内腔和内腔的压力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红芳,田晓辉,杨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玉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