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储氢瓶制造,特别涉及一种储氢瓶爆破测试用运输工装。
背景技术:
1、随着氢能源的技术发展,氢能源的存储设备如储氢瓶等的应用较为广泛,为提高储氢瓶的安全性能,通常需要对储氢瓶进行爆破试验。储氢瓶的爆破试验是在试验舱中进行的,其中,试验舱只具有容纳气瓶的空间,且试验舱内不能实现储氢瓶的人为搬运。
2、然而,现有的储氢瓶的运输工装存在结构复杂、储氢瓶固定效果不佳等问题。另外,储氢瓶爆破时产生的冲击力也容易导致运输工装的损坏,严重影响运输工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储氢瓶爆破测试用运输工装,以能够消减储氢瓶爆破时的冲击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储氢瓶爆破测试用运输工装,包括可移动的承载架;
4、所述承载架上设有承载部和缓冲吸能件,所述承载部用于支撑储氢瓶,所述承载部在所述储氢瓶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由下至上呈外扩状,所述承载部用于支撑储氢瓶,所述缓冲吸能件连接在所述承载架和所述承载部之间,且所述缓冲吸能件用于消减所述储氢瓶爆破时作用在所述承载架上的冲击力。
5、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和所述承载部之间围构有安装腔;所述缓冲吸能件位于所述安装腔中。
6、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和所述承载部之间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缓冲吸能件的形变。
7、进一步的,所述承载部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倾斜布置,且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倾斜方向相反。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承载架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承载架之间设有所述缓冲吸能件。
9、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上设有多个移动轮;在所述储氢瓶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所述移动轮的外端均与纵向垂直面呈夹角设置,且相对的两所述移动轮的顶端之间的距离l1小于该两所述移动轮的底端之间的距离l2。
10、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为多个,多个所述承载架间隔布置并依次首尾相连;所述承载部为对应各所述承载架设置的多个。
11、进一步的,相邻两所述承载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接在相邻两所述承载架之间的螺杆。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氢瓶爆破测试用运输工装,通过优化承载部的结构,使得承载部在储氢瓶横截面上的投影由下至上呈外扩状,可对储氢瓶进行较好地支撑固定,能有效防止储氢瓶向两侧滚动。并且通过设置在承载架上的缓冲吸能件,可在储氢瓶爆破时,能够消减作用在承载架上的冲击力,从而可延长工装的使用寿命,并有着很好的使用效果。
15、此外,设置在承载架和承载部之间的安装腔,可为缓冲吸能件提供安装空间,便于缓冲吸能件的布置安装。设置在承载架和承载部之间的导向结构,其能够引导缓冲吸能件的形变,并能够提高承载部对储氢瓶的支撑效果。承载部采用相对布置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并使得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布置,如此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的特点。
16、其次,在第一承载板与承载架之间设置缓冲吸能件,或在第二承载板与承载架之间设置缓冲吸能件,可便于缓冲吸能件的布置,并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吸能效果。而且在第一承载板与承载架之间以及在第二承载板与承载架之间均设置缓冲吸能件,能够更好的提升缓冲吸能效果。
17、再者,设置在承载架上的多个移动轮,并且,在储氢瓶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个移动轮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这两个移动轮底端之间的距离,同时相对的两个移动轮的支撑点位于同一圆弧面上,如此,可利于承载架沿测试舱圆弧形内壁移动。将承载架设置为多个,且承载部为对应承载架设置的多个,可利于较长的储氢瓶在承载架的支撑固定,同时使用时还可依据储氢瓶长度的不同灵活选择承载架及承载部的数量,从而可利于提高运输工装的通用性效果。
18、另外,在相邻两个承载架之间设置连接件,可保证相邻两个承载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连接件采用螺杆,并使得螺杆与相连的承载架螺接相连,其结构简单、利于拆装,且能够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1.一种储氢瓶爆破测试用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氢瓶爆破测试用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氢瓶爆破测试用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氢瓶爆破测试用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氢瓶爆破测试用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氢瓶爆破测试用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氢瓶爆破测试用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氢瓶爆破测试用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氢瓶爆破测试用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