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隔挡口内软组织的开口器。
背景技术:
1、患者在接受口腔修复治疗时,特别是对口腔深处两侧的槽牙进行修复时,通常需要患者长时间张口,以提供空腔内空间给医护人员进行修复操作。为了避免对患者造成疲劳、不舒适和痛苦,通常需要用到开口器来支撑患者上下两排牙齿,使患者始终保持张口的状态。
2、然而,在对患者牙齿进行钻孔等操作时,为了增大操作空间防止误伤舌头,通常需要牵拉患者舌头。特别是在幼儿口腔科临床中,由于患儿行为控制能力较差,常需要口镜、吸唾管等协助隔挡口内软组织,而幼儿口腔小,操作视野和空间受限,患儿不配合时治疗可行性和安全性很低。
3、因此,上述存在的技术缺陷亟需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隔挡口内软组织的开口器,旨在使患者始终保持张口的状态,同时可以隔挡口内软组织,增大操作空间防止误伤舌头。
2、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隔挡口内软组织的开口器,其包括:
3、开口器本体,开口器本体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上颌牙列咬合、下颌牙列咬合并相对立设置的斜面部,两个斜面部的斜面上各纵向设有两个向外凸起的挡壁,两个斜面部连接位置的夹角处开设有圆弧状的开口槽,以使开口器本体呈弹性弓形结构;
4、舌挡板,舌挡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部,舌挡板的一端通过连接部与开口器本体连接;
5、以及软组织挡板,软组织挡板通过连接部与开口器本体的另一端连接;
6、其中,舌挡板和软组织挡板均为弹性材料结构,舌挡板的两端部的尺寸沿连接部的方向递减,以使连接部在第一方向的两侧形成避让槽。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部和舌挡板在第一方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侧裙,侧裙围绕舌挡板和连接部的侧壁设置。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侧裙包括接触部和缓冲部,接触部和缓冲部均为弹性材料结构,缓冲部的一侧连接在连接部或舌挡板在第一方向的侧壁上,接触部设置在缓冲部远离连接部或舌挡板的一侧。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接触部远离缓冲部的一侧呈圆弧状结构,缓冲部的截面尺寸小于接触部的截面尺寸,以使接触部和缓冲部形成缓冲结构。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斜面部的斜面上均纵向设有至少一个防滑齿。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开口器本体、舌挡板和软组织挡板三方至少一方设置有安全绳。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开口器本体、舌挡板和软组织挡板一体成型。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开口器本体、舌挡板和软组织挡板在第二方向上依次排列设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隔挡口内软组织的开口器,本实用新型方案中通过开口器本体来支撑患者上下两排牙齿,使患者始终保持张口的状态,并且分别通过舌挡板和软组织挡板抵挡患者的舌头上部以及口腔侧部软组织。隔挡口内软组织,增大操作空间防止误伤舌头。
1.一种可隔挡口内软组织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隔挡口内软组织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舌挡板在第一方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侧裙,所述侧裙围绕所述舌挡板和所述连接部的侧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隔挡口内软组织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裙包括接触部和缓冲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缓冲部均为弹性材料结构,所述缓冲部的一侧连接在所述连接部或所述舌挡板在第一方向的侧壁上,所述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缓冲部远离所述连接部或所述舌挡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隔挡口内软组织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缓冲部的一侧呈圆弧状结构,所述缓冲部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接触部的截面尺寸,以使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缓冲部形成缓冲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隔挡口内软组织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斜面部的斜面上均纵向设有至少一个防滑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隔挡口内软组织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器本体、所述舌挡板和所述软组织挡板三方至少一方设置有安全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隔挡口内软组织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器本体、所述舌挡板和所述软组织挡板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隔挡口内软组织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器本体、所述舌挡板和所述软组织挡板在第二方向上依次排列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