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行走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xiaoxiao9天前  17


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具体为一种辅助行走训练器。


背景技术:

1、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在腿部出现骨伤或在腿部骨科手术后,由于患者的腿部还不能够正常行走,而长时间不进行行走又会导致腿部功能退化,因此院方经常会要求患者使用辅助行走训练器来进行康复训练。

2、中国授权的公开号为cn219595147u,名为一种辅助行走站立康复训练器的专利,该装置包括前部弧形横梁和两纵向支架,纵向支架为带有前、后滚轮的伸缩杆;辅助支架包括分别设置在两纵向支架上的两伸缩立柱,两伸缩立柱内侧通过横向支撑轴和旋转支撑臂设置有翻转平台,翻转平台底面后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支撑臂,翻转平台底面搭接上横梁,在两伸缩立柱内侧中部设置限位柱和横向短支撑柱,翻转平台顶面前角设置有握柄;两伸缩立柱后部设置有拱形扶手和安全绑带,因此,通过调整长度和高度,患者可自行循序渐进进行行走康复训练,对患者形体适应性强,易于调节收放,安全性高。

3、上述装置虽然易于调节收放,安全性高,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4、1.该装置虽然有高度和长度调节机构,但是其不具备宽度调节机构,因此其无法适应不同肩宽的使用者,导致其适用范围仍有较大的局限性。

5、2.该装置不具备保温防滑的握把机构,当冬季使用者使用该装置进行训练时,由于其扶手较为冰凉,会使得使用者感到手部不适,并且其扶手还会持续带走使用者手部的热量,导致使用者手部麻木,而夏季时,使用者手汗较多,会导致其扶手湿滑。

6、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辅助行走训练器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行走训练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行走训练器,包括内杆和调节立柱二,所述内杆的上下两壁均开设有插孔,且插孔开设有多个,所述内杆的内部设置有插杆,且插杆的顶端固定有扭块,所述插杆的底端设置有外螺纹,且外螺纹的外部设置有手拧螺母,所述插杆的外部设置有外杆,且外杆的末端连接有调节立柱一,所述调节立柱二连接于内杆的一端。

3、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立柱二的内侧底端连接有宽度调节杆,且宽度调节杆与内杆为焊接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立柱二的前端顶部固定有扶手,且扶手与调节立柱二为焊接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扶手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握把,且握把的外部设置有按摩凸点。

6、进一步的,所述按摩凸点的外部包裹有泡棉层,且泡棉层的外壁开设有多个防滑槽。

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立柱一的前端固定有坐板,且调节立柱一的底端固定有底脚。

8、进一步的,所述底脚的底端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组件,且万向轮组件包括转动机构和滚轮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底端设置有滚轮机构。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设置有宽度调节机构,其宽度间距能够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肩宽的人,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适用性,同时该装置设置有保暖、防滑和具有按摩功能的抓握机构,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手部发生滑动,还能够避免冬季使用时手部感到寒冷。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内杆、插孔、插杆、扭块、外螺纹、手拧螺母和外杆的设置,内杆上下两臂开设有多个插孔,并且上下插孔的位置相对应,插孔的间距相同,插杆从其中一个插孔穿过,当使用者需要调节该装置的宽度时,可旋转手拧螺母将手拧螺母从外螺纹处拧脱,再手持扭块将插杆抽出,此时内杆与外杆之间可滑动调节,当使用者调节到合适的宽度后,可将插杆冲洗插入外杆孔和相应的内杆插孔中,再重新拧紧手拧螺母,宽度调节杆设置有与上述结构相同的调节机构,使用者可同时调节和固定上述两个宽度调节机构,从而对该装置的宽度进行调节,通过上述过程,该装置的宽度间距能够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肩宽的人,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适用性。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扶手、握把、按摩凸点、泡棉层和防滑槽的设置,当使用者使用该装置进行辅助行走训练时,可手抓握把以提供支撑,泡棉层能够有效隔绝使用者手部与扶手之间的热量传导,从而避免冬季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手部有冰凉不适感,同时泡棉层能够提高抓握摩擦力,防滑槽则进一步提高了抓握摩擦力,从而有效防止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出现手部滑脱,按摩凸点则能够在使用者握紧该装置和将身体重量压在该装置时对使用者手部的穴位进行按摩,从而提高该装置的功能性,通过上述过程,该装置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手部发生滑动,还能够避免冬季使用时手部感到寒冷。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行走训练器,包括内杆(1)和调节立柱二(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1)的上下两壁均开设有插孔(2),且插孔(2)开设有多个,所述内杆(1)的内部设置有插杆(3),且插杆(3)的顶端固定有扭块(4),所述插杆(3)的底端设置有外螺纹(5),且外螺纹(5)的外部设置有手拧螺母(6),所述插杆(3)的外部设置有外杆(7),且外杆(7)的末端连接有调节立柱一(8),所述调节立柱二(9)连接于内杆(1)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行走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立柱二(9)的内侧底端连接有宽度调节杆(10),且宽度调节杆(10)与内杆(1)为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行走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立柱二(9)的前端顶部固定有扶手(11),且扶手(11)与调节立柱二(9)为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辅助行走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11)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握把(12),且握把(12)的外部设置有按摩凸点(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辅助行走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凸点(13)的外部包裹有泡棉层(14),且泡棉层(14)的外壁开设有多个防滑槽(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行走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立柱一(8)的前端固定有坐板(16),且调节立柱一(8)的底端固定有底脚(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辅助行走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脚(17)的底端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组件(18),且万向轮组件(18)包括转动机构(1801)和滚轮机构(1802),所述转动机构(1801)的底端设置有滚轮机构(180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行走训练器,包括内杆和调节立柱二,所述内杆的上下两壁均开设有插孔,且插孔开设有多个,所述内杆的内部设置有插杆,且插杆的顶端固定有扭块,所述插杆的底端设置有外螺纹,且外螺纹的外部设置有手拧螺母,所述插杆的外部设置有外杆,且外杆的末端连接有调节立柱一,所述调节立柱二连接于内杆的一端。该辅助行走训练器,与现有的辅助行走训练器相比,该装置设置有宽度调节机构,其宽度间距能够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肩宽的人,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适用性,同时该装置设置有保暖、防滑和具有按摩功能的抓握机构,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手部发生滑动,还能够避免冬季使用时手部感到寒冷。

技术研发人员:郭培,马琳,邵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1201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