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传感器

xiaoxiao6月前  48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传感器。


背景技术:

1、无线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无线传输数据的传感器,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环境、医疗、交通等领域,实现对各种物理或化学量的监测和控制。无线传感器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减少布线的成本和复杂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适应各种复杂和危险的环境。

2、然而,现有的无线传感器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电源问题:现有的无线传感器通常使用电池作为电源,而电池的容量和寿命是有限的,需要定期更换或充电,这会增加维护的成本和难度,也会影响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如何为无线传感器提供持续和稳定的电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2、光电转换问题:为了解决电源问题,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利用环境光为无线传感器供电,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中。然而,现有的光电转换器的效率和稳定性还不够高,受到环境光的强度和角度的影响,不能保证充足和均匀的光照。因此,如何提高光电转换器的效率和稳定性是一个亟待改进的问题。

5、3、无线通信问题:现有的无线传感器通常使用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模块,如蓝牙、zigbee、lora等,来将数据发送给接收设备。然而,这些无线通信模块的传输速度和质量还不够高,容易受到信道干扰、数据延迟、数据丢包等问题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无线传感器的通信性能是一个亟待改进的问题。

6、本专利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能够利用环境光为自身供电,并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无线发送给接收设备,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号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以任何形式暗示构成主观意识。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传感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条件下所出现的至少一个问题。

2、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器,还包括能够聚焦环境光的透镜、光电转换器、蓄电池和外壳;所述外壳为能够固定和保护各部件的塑料制成的壳体,壳体一侧具有开口,透镜、光电转换器、无线发射器、蓄电池均位于该壳体内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外壳的顶部,与蓄电池、无线发射器电性连接;所述透镜安装在外壳的一侧,位于外壳的开口上,与光电转换器相对应,使得光源能直接照射至光电转换器;所述光电转换器为能够将透镜聚焦的光转换为电能的光电二极管,光电转换器位于外壳内部,与透镜相对应,光电转换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为其补电;所述蓄电池为能够储存和输出电能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蓄电池位于外壳内部,与光电转换器、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器电性连接;所述无线发射器位于外壳的底部,与传感器相连接。

3、进一步,所述透镜为菲涅尔透镜,能够增加环境光的入射量和聚焦效果。

4、进一步,所述无线发射器为能够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无线发送给接收设备的5g无线通信模块。

5、进一步,所述传感器为能够检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

6、进一步,所述外壳表面还设有用于固定在墙面上的吸盘。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8、1、本专利的无线传感器能够利用环境光为自身供电,不需要外接电源或更换电池,能够节省能源和成本,并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9、2、本专利的无线传感器使用菲涅尔透镜,能够增加环境光的入射量和聚焦效果,提高光电转换的效率和稳定性。

10、3、本专利的无线传感器使用5g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无线发送给接收设备,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和质量,并降低数据的延迟和丢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线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聚焦环境光的透镜、光电转换器、蓄电池和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透镜为菲涅尔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无线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无线发射器为能够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无线发送给接收设备的5g无线通信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器为能够检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外壳表面还设有用于固定在墙面上的吸盘。


技术总结
一种无线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器、透镜、光电转换器、蓄电池和外壳;所述外壳为塑料制成的壳体,壳体一侧具有开口,透镜、光电转换器、无线发射器、蓄电池均位于该壳体内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外壳的顶部,与蓄电池、无线发射器电性连接;所述透镜位于外壳的开口上,与光电转换器相对应;所述光电转换器为能够将透镜聚焦的光转换为电能的光电二极管,光电转换器位于外壳内部,与透镜相对应,光电转换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为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蓄电池位于外壳内部,与光电转换器、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器电性连接;所述无线发射器位于外壳的底部。本技术能够利用环境光为自身供电,具有节能、高效、准确和方便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舒,舒畅,郑喜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昌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1205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