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震动针灸针

xiaoxiao6月前  40


本技术属于医疗,具体涉及一种微型震动针灸针。


背景技术:

1、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良好的临床疗效。电针仪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特色仪器设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作为现代针灸科研转化成果更是受到患者的青睐。电针仪在产品设计和临床使用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制约了电针疗法的推广和应用,不利于针灸服务能力的提升。

2、电针疗法是针刺入肌肉组织获得针感后,在针灸针上通以微量电流,以针刺和电的双重刺激,辅助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电针仪是能够输出脉冲电流,并满足电针治疗要求的电子仪器。电针治疗在临床上适应证广,在萎症、便秘、疼痛、郁证、失眠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

3、1、电针恒压输出存在安全隐患,传统电针仪均有恒压输出的特点,表明在不改变电刺激参数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对各穴位的刺激量相同,但这忽视了人体自身穴位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2、电极线整理困难,传统电针仪使用前后,均需要反复逐根整理电极线,耗费时间长,一方面是因为电极线数量多,约2~4对,电极线容易相互缠绕;另一方面是因为电极线长,约60~90cm,收纳和整理均耗费大量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5、3、电针仪体积较大,成本较高,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震动针灸针,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震动针灸针,包括震动件和针体,所述震动件与针体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震动件包括骨架,所述骨架表面开设有电机槽,所述电机槽内安装有震动电机;

3、所述骨架表面开设有螺纹孔a和螺纹孔b,所述螺纹孔a和螺纹孔b之间呈90度;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骨架两侧设置有空腔,两个空腔内分别设置有电路板和电源。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震动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和骨架和卡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设置有天线,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充电口。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骨架卡接盖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骨架侧面设置有通孔。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该微型震动针灸针,通过震动件和针体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螺纹孔a或螺纹孔b安装针体,利用电路板内的蓝牙主控芯片与终端连接控制震动电机的工作状态,在震动电机工作的过程中通过骨架带动针体进行震动,实现对患者穴位的刺激,通过整体结构的设置,利用无线电频率进行控制,可以避免设置电极线造成收纳和整理时耗费时间,且整体结构小便于进行收纳,方便了工作人员携带和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型震动针灸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震动件(1)和针体(2),所述震动件(1)与针体(2)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震动件(1)包括骨架(101),所述骨架(101)表面开设有电机槽(103),所述电机槽(103)内安装有震动电机(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震动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件(1)包括外壳(102),所述外壳(102)和骨架(101)和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震动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2)的内表面设置有天线(110),所述外壳(102)的外表面设置有充电口(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震动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01)卡接盖板(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震动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01)侧面设置有通孔(1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医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型震动针灸针,其中,包括震动件和针体,所述震动件与针体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震动件包括骨架,所述骨架表面开设有电机槽,所述电机槽内安装有震动电机。其有益效果是,该微型震动针灸针,通过震动件和针体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螺纹孔A或螺纹孔B安装针体,利用电路板内的蓝牙主控芯片与终端连接控制震动电机的工作状态,在震动电机工作的过程中通过骨架带动针体进行震动,实现对患者穴位的刺激,通过整体结构的设置,利用无线电频率进行控制,可以避免设置电极线造成收纳和整理时耗费时间,且整体结构小便于进行收纳,方便了工作人员携带和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鱼,王建峰,吕宾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1214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