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针灸针调直器。
背景技术:
1、在针灸科室中,医生为患者扎针后会造成针灸针弯曲,使用后弯曲的针灸针大多是医护人员使用被棉球包裹头部的镊子来进行人工调直的,这一过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且由于针灸针用量较大,这种现有调直方法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此外,医护人员在进行手动校正弯曲针灸针的时候易被针灸针刺伤,安全性较差。
2、现有技术中在申请号为(201820217766.9)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针灸针调直器,包括挂针孔板和设于挂针孔板下方的调直机构;挂针孔板为排布有穿针孔的长条状板体,用于挂接并定位针灸针的针柄;在挂针孔板的顶面设有第一拉环,在挂针孔板的两端面各自设有向下延伸的插条;调直机构是由主压板、侧压板以及连接件构成的针杆夹压机构,主压板的两端各自与对应的插条滑动插接,在主压板的底面设有第二拉环,主压板可在拉力作用下带动调直机构沿所述插条滑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一次调直多根针灸针,且安全性高。
3、在现有技术中增加了调直机构,由此将有效的解决了医护人员在进行手动校正弯曲针灸针的时候易被针灸针刺伤,安全性较差的问题,但是伴随着针灸针的弯曲程度不同和弯曲方向不同,这种采用一体式的调直机构将无法满足安放的先决条件:将针灸针安放进入穿针孔中,由此将无法达到理想中的应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针调直器,解决了伴随着针灸针的弯曲程度不同和弯曲方向不同,这种采用一体式的调直机构将无法满足安放的先决条件:将针灸针安放进入穿针孔中,由此将无法达到理想中的应用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针灸针调直器,包括基座和调节式拉直组件,所述调节式拉直组件包括连接座、收缩柱和固定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基座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收缩柱与所述连接座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座的上方,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收缩柱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收缩柱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
3、其中,所述调节式拉直组件还包括弹簧和滑动块,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收缩柱的外表面,所述滑动块的一端与所述基座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上方。
4、其中,所述调节式拉直组件还包括调直块和限定按钮,所述调直块与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滑动块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且所述调直块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上方,所述限定按钮与所述滑动块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滑动块远离所述基座和所述调直块的一侧。
5、其中,所述调节式拉直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一倒角槽和两个第二倒角槽,两个所述第一倒角槽分别与所述基座和所述调直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调直块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倒角槽分别与所述基座和所述调直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调直块远离所述第一倒角槽的一侧。
6、其中,所述调节式拉直组件还包括两个倒圆槽,两个所述倒圆槽分别与所述基座和所述调直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调直块的内部,且所述倒圆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倒角槽和所述第二倒角槽之间。
7、其中,所述针灸针调直器还包括安装固定组件,所述安装固定组件包括支撑座、安装孔、螺钉和粘贴片,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基座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的下方,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座的内部,所述螺钉与所述支撑座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座的内部,且所述螺钉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内部,所述粘贴片与所述支撑座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调直器,包括基座和调节式拉直组件,所述调节式拉直组件包括连接座、收缩柱和固定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基座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收缩柱与所述连接座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座的上方,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收缩柱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收缩柱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通过将原有的调直机构替换成调节式拉直组件,由此将增加了可调节的功能,至此将有效的适用于各种弯曲程度不同和弯曲方向不同的针灸针,由此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增加了调直机构,由此将有效的解决了医护人员在进行手动校正弯曲针灸针的时候易被针灸针刺伤,安全性较差的问题,但是伴随着针灸针的弯曲程度不同和弯曲方向不同,这种采用一体式的调直机构将无法满足安放的先决条件:将针灸针安放进入穿针孔中,由此将无法达到理想中的应用效果。
1.一种针灸针调直器,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调直器,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调直器,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灸针调直器,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灸针调直器,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灸针调直器,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