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停组件及其控制方法、门体组件、冰箱与流程

xiaoxiao7月前  44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特别是一种悬停组件及其控制方法、门体组件、冰箱。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冰箱冷藏门体大多是没有自动悬停功能,门体关闭后的锁紧功能主要靠门铰链与闭门器过盈配合产生的力实现,门打开后门铰链与闭门器脱离,处于自由状态,无法自由悬停,用户体验效果差,不方便用户从冰箱冷藏室拿取食品。

2、现有技术方案中提出的门体悬停功能,主要为在门体与铰链配合面上,一面增加凹坑设计,一面增加凸包设计,在门体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通过凹坑与凸包的配合实现门体的悬停。此结构虽简单易实现,但闭门器属于塑料件,凸包与凹坑在相对旋转过程中属于过盈配合,在旋转过程中多次过盈摩擦,对闭门器损耗极大,造成闭门器的可靠性差的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闭门器结构存在磨损、可靠性差而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抵接件的抵接实现悬停和自由转动以降低磨损、提高可靠性的悬停组件及其控制方法、门体组件、冰箱。

2、一种悬停组件,包括:

3、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设置于第一预设结构上;

4、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设置于第二预设结构上,且所述第二预设结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上;

5、所述第二抵接件上设置有多个抵接位置,所述第一抵接件具有与任意一个所述抵接位置抵接配合的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抵接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二抵接件脱开的第二状态。

6、所述悬停组件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抵接件连接,且所述驱动结构能够使所述第一抵接件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状态之间切换。

7、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和所述第一抵接件相连接,且所述复位机构能够使所述第一抵接件由所述第二状态向所述第一状态切换。

8、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上,第二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件上。

9、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上,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抵接件由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

10、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磁件和第二电磁件,所述第一电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上,所述第二电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件上,且所述第一电磁件与所述第二电磁件磁力配合;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磁件和磁力件,所述第一电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上,所述磁力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件上,所述第一电磁件与所述磁力件磁力配合;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磁件和磁力件,所述磁力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上,所述第二电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件上,所述磁力件与所述第二电磁件磁力配合。

11、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第一电磁件和/或所述第二电磁件电连接。

12、所述悬停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机构,所述第一压力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件上或所述第二抵接件上,且所述第一压力检测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的抵接配合位置处,所述第一压力检测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和/或,所述悬停组件还包括第二压力检测机构,所述第二预设结构上设置有操作部,所述第二压力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处,且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13、所述悬停组件还包括温度检测机构,所述第二预设结构上设置有操作部,所述温度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处,且所述温度检测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14、所有所述抵接位置均与所述第二预设结构的转动轴线为轴线呈环形分布。

15、所述第二抵接件上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预设结构的转动轴线共线,所述转盘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每一所述凹槽构成一个所述抵接位置。

16、一种门体组件,包括上述的悬停组件。

17、一种冰箱,包括上述的悬停组件或上述的门体组件。

18、一种上述的悬停组件的控制方法,包括:

19、根据预设条件判断是否需要关闭所述第二预设结构;

20、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抵接件切换至第二状态;

21、若否,则控制所述第一抵接件保持在第一状态。

22、在所述根据预设条件判断是否需要关闭第二预设结构中,还包括:

23、获取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之间的第一实时压力值和第二预设结构的操作部的实时温度值;

24、若第一实时压力值≥第一预设值且实时温度值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则确定需要关闭所述第二预设结构。

25、在所述根据预设条件判断是否需要关闭第二预设结构中,还包括:

26、获取第二预设结构的操作部的实时温度值和第二实时压力值;

27、若第二实时压力值≥第二预设值且实时温度值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则确定需要关闭所述第二预设结构。

28、所述预设温度值的数值范围为34℃至40℃。

29、本发明提供的悬停组件及其控制方法、门体组件、冰箱,利用第一抵接件与不同的抵接位置进行配合,从而实现第二预设结构在不同状态的悬停,并且第一抵接件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使得在需要悬停时,第一抵接件与第二抵接件进行抵接,而在不需要悬停时,第一抵接件切换至第二状态进行避让,有效的避免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摩擦实现移动而存在磨损的问题,提高了悬停组件的可靠性,也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悬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停组件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抵接件(1)连接,且所述驱动结构能够使所述第一抵接件(1)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复位机构(3),所述复位机构(3)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10)和所述第一抵接件(1)相连接,且所述复位机构(3)能够使所述第一抵接件(1)由所述第二状态向所述第一状态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3)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10)上,第二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件(1)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10)上,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抵接件(1)由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磁件和第二电磁件,所述第一电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10)上,所述第二电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件(1)上,且所述第一电磁件与所述第二电磁件磁力配合;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磁件和磁力件,所述第一电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10)上,所述磁力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件(1)上,所述第一电磁件与所述磁力件磁力配合;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磁件和磁力件,所述磁力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10)上,所述第二电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件(1)上,所述磁力件与所述第二电磁件磁力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第一电磁件和/或所述第二电磁件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停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机构(4),所述第一压力检测机构(4)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件(1)上或所述第二抵接件(2)上,且所述第一压力检测机构(4)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件(1)和所述第二抵接件(2)的抵接配合位置处,所述第一压力检测机构(4)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和/或,所述悬停组件还包括第二压力检测机构,所述第二预设结构(20)上设置有操作部,所述第二压力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处,且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停组件还包括温度检测机构,所述第二预设结构(20)上设置有操作部,所述温度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处,且所述温度检测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抵接位置(21)均与所述第二预设结构(20)的转动轴线为轴线呈环形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悬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件(2)上设置有转盘(22),所述转盘(2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预设结构(20)的转动轴线共线,所述转盘(22)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每一所述凹槽构成一个所述抵接位置(21)。

12.一种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悬停组件。

13.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悬停组件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门体组件。

14.一种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悬停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悬停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预设条件判断是否需要关闭第二预设结构(20)中,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悬停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预设条件判断是否需要关闭第二预设结构(20)中,还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悬停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值的数值范围为34℃至4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悬停组件及其控制方法、门体组件、冰箱。悬停组件包括第一抵接件;第二抵接件。本发明提供的悬停组件及其控制方法、门体组件、冰箱,利用第一抵接件与不同的抵接位置进行配合,从而实现第二预设结构在不同状态的悬停,并且第一抵接件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使得在需要悬停时,第一抵接件与第二抵接件进行抵接,而在不需要悬停时,第一抵接件切换至第二状态进行避让,有效的避免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摩擦实现移动而存在磨损的问题,提高了悬停组件的可靠性,也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蔡梦婕,李琦,徐文山,王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