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水体净化,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
背景技术:
1、生态湿地和景观水体通常出现在城市郊区、公园、景区等地方,它们在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景观品质、增加生态功能等。生态湿地、景观水体等周围通常会设置净水系统来处理污水、雨水等,以使河道水体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提供美学价值和保持健康的生态环境。
2、然而生态湿地、景观水体和小型河流的净水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受水体的浊度影响较大,净水效果弱,且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排泥不畅容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以解决生态湿地、景观水体和小型河流的净水系统净水效果弱且排泥不畅容易堵塞的问题。
2、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包括沿水流流动的方向顺次设置的预处理单元、仿生载体单元、储泥槽和模块化过滤单元,多个单元被配置为对目标水体逐级净化;其中,所述仿生载体单元包括:
4、支撑体,安装在所述目标水体所流经的地段上;
5、至少一级斜板,多级所述斜板沿高度方向间隔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且相邻两级所述斜板形成水流通道;
6、多束人工水草,在每级所述斜板的底表面上以一排或多排呈阵列排布,且与下一级所述斜板的顶表面正对;
7、其中,所述储泥槽位于最后一级所述斜板的下方,以接收所述目标水体携带的杂质;
8、其中,所述目标水体流经所述预处理单元被初级净化后,流向所述仿生载体单元中的所述水流通道内,所述目标水体中的杂质在所述人工水草的表面逐渐絮凝,汇集到除第一级所述斜板的所述顶表面上,重力沉积到所述储泥槽内,后流向所述模块化过滤单元深度净化,实现所述目标水体的多级净化。
9、可选地,所述仿生载体单元包括多个,多个所述仿生载体单元沿水流流动的方向间隔设置;其中,
10、所述储泥槽位于每个所述仿生载体单元的下方,且槽壁面沿水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倾斜向下延伸。
11、可选地,位置相邻的两个所述仿生载体单元之间设置有扰流墙,所述扰流墙的至少部分开口形成过流通道。
12、可选地,每级所述斜板沿水流流动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13、可选地,每级所述斜板的底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插入有每束所述人工水草。
14、可选地,每级所述斜板两端可安装旋转接头,通过移动一端支撑结构用于调节斜板角度,进行排泥,检修等工作。
15、可选地,多束所述人工水草通过固定装置辅助固定在所述斜板上。
16、可选地,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多个横向叠加设置的格栅,且多个所述格栅的孔径依次减小。
17、可选地,所述模块化过滤单元包括多个横向叠加设置的过滤体,且多个所述过滤体可拆卸组装;
18、其中,每个所述过滤体内填充有滤料,且多个所述滤料的粒径依次减小。
19、可选地,三个所述过滤体组装成梯形状的模块化过滤单元,其中,第一过滤体的底边长度大于第二过滤体的底边长度,且小于第三过滤体的底边长度。
20、可选地,所述模块化过滤单元的顶面种植有挺水水生植物。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2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包括沿水流流动的方向顺次设置的预处理单元、仿生载体单元、储泥槽和模块化过滤单元,多个单元被配置为对目标水体逐级净化;其中,所述仿生载体单元包括:支撑体,安装在所述目标水体所流经的地段上;至少一级斜板,多级所述斜板沿高度方向间隔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且相邻两级所述斜板形成水流通道;多束人工水草,在每级所述斜板的底表面上以一排或多排呈阵列排布,且与下一级所述斜板的顶表面正对;其中,所述储泥槽位于最后一级所述斜板的下方,以接收所述目标水体携带的杂质;其中,所述目标水体流经所述预处理单元被初级净化后,流向所述仿生载体单元中的所述水流通道内,所述目标水体中的杂质在所述人工水草的表面逐渐絮凝,汇集到除第一级所述斜板的所述顶表面上,重力沉积到所述储泥槽内,后流向所述模块化过滤单元深度净化,实现所述目标水体的多级净化。
23、通过采用本申请的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生态透水坝引入了多个处理单元,提出了物理过滤、植物吸收和重力沉降的综合性设计方案,可以逐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污染物和有机质,提高水体处理的效率。
24、特别是在目标水体进入仿生载体单元被进一步净化的过程中,斜板上的人工水草可以附着微生物,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斜板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空间;同时人工水草设计结合了斜板沉淀原理,由于水草的层层拦截作用,胶体悬浮物在人工水草表面进行絮凝,当絮凝体较大时由重力作用,能够被有效地截留在斜板上,通过设置储泥槽,可以有效收集和储存沉淀下来的污泥,避免了堵塞问题的发生。
25、此外,由于人工水草倒植在斜板的底表面,使污泥由底表面的人工水草拦截后向由重力下移动汇集到未栽种水草的光滑的顶表面上,光滑的顶表面不会阻碍絮凝体的流动,顺重力向下移动到储泥槽区域,避免了排泥不畅所导致的倾倒和堵塞问题。
26、如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生态水处理滤坝,实现了高效的污泥处理和生物净化,提高了水体净化系统的整体性能,对于推广绿色、可持续的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流动的方向顺次设置的预处理单元、仿生载体单元、储泥槽和模块化过滤单元,多个单元被配置为对目标水体逐级净化;其中,所述仿生载体单元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载体单元包括多个,多个所述仿生载体单元沿水流流动的方向间隔设置;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位置相邻的两个所述仿生载体单元之间设置有扰流墙,所述扰流墙的部分开口形成过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每级所述斜板沿水流流动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每级所述斜板的底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插入有每束所述人工水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多束所述人工水草通过固定装置辅助固定在所述斜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多个横向叠加设置的格栅,且多个所述格栅的孔径依次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过滤单元包括多个横向叠加设置的过滤体,且多个所述过滤体可拆卸组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过滤体组装成梯形状的模块化过滤单元,其中,第一过滤体的底边长度大于第二过滤体的底边长度,且小于第三过滤体的底边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过滤单元的顶面种植有挺水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