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xiaoxiao7月前  49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


背景技术:

1、光伏固态变压器是一种新型的电能变换设备,它与传统的电力变压器相比,融合了电力电子技术,采用高频隔离的中间环节,实现了原边副边的灵活控制。

2、现有的光伏固态变压器和传统设备相比,虽然在结构以及性能均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普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3、现有的光伏固态变压器普遍在装置的前后两侧设置直吹的散热风机进行散热,但光伏固态变压器的本体均呈柱状设置,发热时的高温带呈环状围绕在变压器周围,普通风扇以直吹的方式进行散热时,气体吹到变压器上时,被分割后呈多股散流在箱体内流通,气体流动方向混乱,不利于内部热量的排出;

4、并且传统的条状风机组只能够对变压器的单侧或前后两侧进行吹分散热,冷气对变压器的贴合度包裹性差,造成风冷的散热效果一般;

5、因此,发明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通过散热机构和挡风板的配合,使得冷气能够在固态变压器本体的外侧呈螺旋状贴合上升,配合锥形块对气体的导向,能够提升热气排出的效率,实现提高降温效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风扇直吹的方式进行散热时产生的气体流动方向混乱,不利于内部热量的排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包括固态变压器本体、第二安装架、空调、散热机构、冷却水箱、散热管和箱体,所述固态变压器本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固态变压器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顶部安装有多个排风组件;

3、多个所述固态变压器本体的底部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有第一送气组件和第二送气组件;

4、所述空调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空调的输出端均连通设有两个冷气管道,两个所述冷气管道均分别与第一送气组件和第二送气组件连通;

5、所述散热机构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送气组件和第二送气组件的输出端共同与多个散热机构连通,所述散热机构的输出端朝上,且所述散热机构内设有多个可调节出风角度的调节组件,所述散热机构设在第二安装架顶部,所述散热机构上设有多个呈环状排列的挡风板;

6、所述冷却水箱位于箱体的一侧,所述冷却水箱通过多个管道与散热管连通,所述散热管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散热管均缠绕贴合在相邻的固态变压器本体外侧壁上;

7、所述管道上连通设有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与第二送气组件传动连接;

8、所述固态变压器本体位于箱体内,所述第二安装架安装在箱体的内底壁上。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风组件包括吸气罩、第一电机、第一风扇、滤网和倒流板,所述吸气罩外底边缘设有环状板,所述环状板安装在第一安装架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设在吸气罩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风扇,所述吸气罩内设有多个风道,所述滤网安装在风道内底部,所述滤网内侧壁上环状阵列设有多个呈四十五度角设置的倒流板。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送气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罩、第二电机、第一动力杆、第二风扇和第一通管,所述第一固定罩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罩均呈阵列状依次连通设置在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二电机设在第一固定罩的顶部,所述第一动力杆的一端设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风扇设在第一动力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通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管贯穿设在第一固定罩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通管的另一端连通设在散热机构上。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送气组件包括第二固定罩、双向电机、第二动力杆、第三风扇和第二通管,所述第二固定罩、第二动力杆、第三风扇、第二通管均与第一固定罩、第一动力杆、第二风扇和第一通管结构相同,所述双向电机设有两个输出端。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环形风口和风口条板,所述环形风口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所述风口条板设在环形风口的顶部,所述挡风板呈环状阵列排列设在环形风口顶部,所述环形风口与多个第一通管连通,所述调节组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调节组件均设置环形风口内。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导向板、横杆和电动伸缩杆,所述导向板转动设在环形风口内侧壁上,所述环形风口的一侧铰接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侧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铰接在环形风口内底壁上。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密封筒、转动杆和螺旋叶片,所述密封筒的两端均与管道连通,所述转动杆转动设在密封筒内,所述螺旋叶片设在转动杆上,所述双向电机的其中一个输出端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密封转动连接在密封筒上,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转动杆上均连接有锥形齿轮,且两个锥形齿轮相互啮合。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箱体前后两侧均为开口设置。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如下:

17、1、通过散热机构和挡风板的配合,冷气能够在固态变压器本体的外侧呈螺旋状上升,螺旋状气体的流通方式,能够加速气体的流通速度,同时能够形成低压旋涡,避免冷气以及受热后的气体发散的情况,提高了气体流通的稳定性;在围绕固态变压器本体转动过程中,能够与固态变压器本体的外侧壁所有面接触并贴合,降温的面积大且效率高,并解决了单一方向吹风不能够很好的降低固态变压器本体两侧温度的问题;

18、2、通过双向电机驱动驱动转动杆和螺旋叶片进行旋转,使得位于密封筒内的冷却流通速度提升,通过提升散热管内冷却液的流动速度能够提高设备的降温效率,避免设备温度过高,降低能源的损耗;

19、3、通过导向板角度调节,能够实现对箱体内的热气快速排出和对固态变压器本体表面进行稳定性降温模式的调节切换,节约能源和提高降温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包括固态变压器本体(1)、第二安装架(4)、空调(40)、散热机构(7)、冷却水箱(9)、散热管(10)和箱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变压器本体(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固态变压器本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架(2),所述第一安装架(2)的顶部安装有多个排风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组件(3)包括吸气罩(31)、第一电机(32)、第一风扇(33)、滤网(34)和倒流板(35),所述吸气罩(31)外底边缘设有环状板,所述环状板安装在第一安装架(2)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32)设在吸气罩(31)内,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风扇(33),所述吸气罩(31)内设有多个风道,所述滤网(34)安装在风道内底部,所述滤网(34)内侧壁上环状阵列设有多个呈四十五度角设置的倒流板(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气组件(5)包括第一固定罩(51)、第二电机(52)、第一动力杆(53)、第二风扇(54)和第一通管(55),所述第一固定罩(5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罩(51)均呈阵列状依次连通设置在第二安装架(4)上,所述第二电机(52)设在第一固定罩(51)的顶部,所述第一动力杆(53)的一端设在第二电机(5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风扇(54)设在第一动力杆(5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通管(55)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管(55)贯穿设在第一固定罩(5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通管(55)的另一端连通设在散热机构(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气组件(6)包括第二固定罩(61)、双向电机(62)、第二动力杆(63)、第三风扇(64)和第二通管(65),所述第二固定罩(61)、第二动力杆(63)、第三风扇(64)、第二通管(65)均与第一固定罩(51)、第一动力杆(53)、第二风扇(54)和第一通管(55)结构相同,所述双向电机(62)设有两个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7)包括环形风口(71)和风口条板(72),所述环形风口(71)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上,所述风口条板(72)设在环形风口(71)的顶部,所述挡风板(8)呈环状阵列排列设在环形风口(71)顶部,所述环形风口(71)与多个第一通管(55)连通,所述调节组件(7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调节组件(73)均设置环形风口(7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73)包括导向板(731)、横杆(732)和电动伸缩杆(733),所述导向板(731)转动设在环形风口(71)内侧壁上,所述环形风口(71)的一侧铰接设有横杆(732),所述横杆(732)的一侧设有电动伸缩杆(733),所述电动伸缩杆(733)的一端铰接在环形风口(71)内底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11)包括密封筒(111)、转动杆(112)和螺旋叶片(113),所述密封筒(111)的两端均与管道连通,所述转动杆(112)转动设在密封筒(111)内,所述螺旋叶片(113)设在转动杆(112)上,所述双向电机(62)的其中一个输出端连接有转杆,转杆密封转动连接在密封筒(111)上,转杆的另一端与转动杆(112)上均连接有锥形齿轮,且两个锥形齿轮相互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2)前后两侧均为开口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固态变压器,包括固态变压器本体、第二安装架、空调、散热机构、冷却水箱、散热管和箱体,所述固态变压器本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固态变压器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顶部安装有多个排风组件;本发明通过散热机构和挡风板的配合,冷气能够在固态变压器本体的外侧呈螺旋状上升,围绕固态变压器本体转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与固态变压器本体的外侧壁所有面接触,带走固态变压器本体表面的温度的稳定性更高,降温的面积大,避免了单一方向吹风不能够很好的降低固态变压器本体两侧温度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陈贤珏,尤光晖,朱德范,尤东亮,朱忠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亮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