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剥脱髂股腘动脉内膜的环状内膜剥脱器的制作方法

xiaoxiao7月前  46


本发明属于内膜剥脱器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剥脱髂股腘动脉内膜的环状内膜剥脱器。


背景技术:

1、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是老年患者人群中常见的外周动脉系统疾病,常见累及部位为髂、股、腘动脉。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阻塞而导致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坏疽等临床表现。目前针对该疾病的主要技术为腔内介入治疗,包括动脉球囊扩张成形、下肢动脉支架植入等,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介入治疗后短期或长期血管再狭窄,许多患者因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问题而在短时间内需要二次甚至多次反复治疗;目前,血管再狭窄的治疗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剥脱髂股腘动脉内膜的环状内膜剥脱器,方便对血管再狭窄进行治疗。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用于剥脱髂股腘动脉内膜的环状内膜剥脱器,包括剥脱件和两个剥脱杆;

4、剥脱件的两端与所述剥脱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剥脱件的直径可被调节,用于剥脱动脉内膜和斑块。

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剥脱件具有两个螺纹柱和剥脱部,两个所述螺纹柱设置在所述剥脱部的相对两侧;

6、所述剥脱杆具有与所述螺纹柱配合的第一螺纹孔;当两个所述剥脱杆连接在螺纹柱上时,两个所述剥脱杆位于同一轴线上。

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剥脱部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剥脱柱;

8、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第二螺纹孔,其中一个所述螺纹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侧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螺纹柱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侧;

9、所述剥脱柱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剥脱柱具有弹性,随着所述第一连接板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靠近或远离,使得所述剥脱柱向外侧膨胀或向内侧收缩。

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剥脱部包括两个连接杆和剥脱环;

11、两个所述连接杆的相向端分别具有第三螺纹孔,所述剥脱环由一具有刚性的绳索弯曲而成,其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配合的螺纹头。

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沿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的通孔,供所述剥脱杆穿过。

1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14、手术过程中,切开并显露需要剥脱的动脉近端和远端,阻断血流后纵行切开动脉并使用剥离子剥离动脉内膜和斑块,然后在x线辅助下,使用一导丝贯穿该段血管的内膜下,然后自动脉近端切口送入导管,并使导管远端露出血管远端切口,之后将剥脱杆送入导管内,撤出导管后将剥脱件套中远端动脉内膜,然后使用剥脱杆向近端牵拉以使内膜和斑块与动脉外膜彻底分离,之后可将动脉内膜和斑块完整取出,从而方便血管再狭窄的治疗。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剥脱髂股腘动脉内膜的环状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剥脱件和两个剥脱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剥脱髂股腘动脉内膜的环状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剥脱件具有两个螺纹柱和剥脱部,两个所述螺纹柱设置在所述剥脱部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剥脱髂股腘动脉内膜的环状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剥脱部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剥脱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剥脱髂股腘动脉内膜的环状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剥脱部包括两个连接杆和剥脱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剥脱髂股腘动脉内膜的环状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沿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的通孔,供所述剥脱杆穿过。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剥脱髂股腘动脉内膜的环状内膜剥脱器,属于内膜剥脱器的技术领域,包括:剥脱件和两个剥脱杆;剥脱件的两端与所述剥脱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剥脱件的直径可被调节,用于剥脱动脉内膜和斑块。手术过程中,切开并显露需要剥脱的动脉近端和远端,阻断血流后纵行切开动脉并使用剥离子剥离动脉内膜和斑块,然后在X线辅助下,使用一导丝贯穿该段血管的内膜下,然后自动脉近端切口送入导管,并使导管远端露出血管远端切口,之后将剥脱杆送入导管内,撤出导管后将剥脱件套中远端动脉内膜,然后使用剥脱杆向近端牵拉以使内膜和斑块与动脉外膜彻底分离,之后可将动脉内膜和斑块完整取出,从而方便血管再狭窄的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徐如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