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油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油箱装置及重型汽车底盘。
背景技术:
1、在重型汽车上,为充分利用整车空间装更多的燃油,采用主副双油箱的配置,主油箱与发动机连通,副油箱除了与主油箱连通外,还汽车的上装动力设备连通,两个油箱分列车架左右侧,副油箱油管需要跨过车架连接至主油箱;相关技术中,主油箱、副油箱通过连通油管进行连接,连通油管分别与主、副油箱底部的油管接头相连,为避开传动轴,油管中间位置较高,固定在车架横梁上,利用虹吸作用把副油箱吸到主油箱中,与主油箱中的燃油混合。
2、现有技术中,主油箱、副油箱一般采用的连接方式为油箱底部单连通管连通,即在两侧油箱底部放油孔部位集成接头,由一根导油管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利用u形管原理,在自然压力和重力作用下,使左右两侧油箱内部液面保持平衡。
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仅设置一根导油管将主油箱、副油箱实现连接,具有以下技术问题,由于燃油的流动性较差,特别是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导致燃油流速较慢,油箱液位下降缓慢,主油箱、副油箱液面在短时间内不能齐平,会造成车辆发动机或者上装动力设备吸取不到燃油,无法正常工作;还会导致油箱液位传感器液位检测不准确,无法准确判断油箱内的实际燃油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主油箱、副油箱的液位难以在短时间内齐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油箱装置及重型汽车底盘,能够加快燃油流动,主油箱和副油箱的液位较快地达到齐平状态。
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双油箱装置,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通过导管组件连通,所述导管组件至少包括两根导油管,所述导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连通。通过在主油箱和副油箱之间设置多根导油管,能够加快主油箱、副油箱之间的燃油流动,加快主油箱、副油箱的液面齐平速度,避免燃油无法被吸取以及液位检测不准确的现象发生,同时设置多根导油管还避免一根导油管出现故障造成主油箱、副油箱无法正常连通的问题,提升了主油箱、副油箱连通可靠性。
3、进一步的,所述导油管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导油管分别为导油管一和导油管二。通过设置两根导油管避免在主油箱、副油箱上开设较多油孔,增大燃油泄漏风险。
4、进一步的,所述导油管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油箱的前端和所述副油箱的前端连通,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底部上方,所述导油管二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油箱的后端和所述副油箱的后端连通,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底部上方。通过将导游管与主油箱、副油箱的连接位置设置在底部上方,有利于避免燃油沉淀的杂质堵塞导油管,保证主油箱、副油箱之间的燃油流动顺畅。
5、进一步的,所述导油管一与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均通过球阀一连通,所述导油管二与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均通过球阀二连通。通过球阀实现导油管与主油箱、副油箱的连通,能够实现在相应的导油管出现故障时及时切断导油管与相应油箱的连通,避免燃油泄漏,同时便于独立维修和控制相应的导油管。
6、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组件还包括固定架和多个吊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导油管一和所述导油管二连接,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车架连接孔一,所述吊架与所述导油管一或所述导油管二连接,所述吊架上设置有车架连接孔二。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车架连接板一,所述车架连接板一竖直设置,所述车架连接板一上部设置有所述车架连接孔一,两个所述车架连接板一的下部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油管夹一和油管夹二,两个所述油管夹一分别与所述导油管一连接,两个所述油管夹二分别与所述导油管二连接。通过油管夹一、油管夹二能够较好地固定导油管,避免外力导致导油管移位。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包括两个固定子板,所述固定子板呈l型结构,两个所述固定子板背靠背连接。通过两个固定子板背靠背连接能够保证固定板的强度,防止变形。
9、进一步的,所述吊架包括车架连接板二,所述车架连接板二竖直设置,所述车架连接板二上部设置有所述车架连接孔二,所述车架连接板二的下端设置有油管夹三,所述油管夹三与所述导油管一或所述导油管二连接。通过设置多个吊架能够增强对导油管的支撑作用,防止在重力和外力作用下移位。
10、进一步的,所述副油箱和所述主油箱上均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呈l型结构,所述连接架上端设置有车架连接孔三,所述连接架的两端通过拉带连接,所述拉带围绕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
1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重型汽车底盘,包括车架,还包括上述的双油箱装置,所述副油箱和所述主油箱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所述固定架和所述吊架均与所述车架连接。
12、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油箱装置及重型汽车底盘,通过在主油箱和副油箱之间设置多根导油管,能够加快主油箱、副油箱之间的燃油流动,加快主油箱、副油箱的液面齐平速度,避免燃油无法被吸取以及液位检测不准确的现象发生,同时设置多根导油管还避免一根导油管出现故障造成主油箱、副油箱无法正常连通的问题,提升了主油箱、副油箱连通可靠性;通过设置两根导油管避免在主油箱、副油箱上开设较多油孔,增大燃油泄漏风险;通过将导游管与主油箱、副油箱的连接位置设置在底部上方,有利于避免燃油沉淀的杂质堵塞导油管,保证主油箱、副油箱之间的燃油流动顺畅;通过球阀实现导油管与主油箱、副油箱的连通,能够实现在相应的导油管出现故障时及时切断导油管与相应油箱的连通,避免燃油泄漏,同时便于独立维修和控制相应的导油管;通过油管夹一、油管夹二能够较好地固定导油管,避免外力导致导油管移位;通过设置多个吊架能够增强对导油管的支撑作用,防止在重力和外力作用下移位。
1.一种双油箱装置,包括主油箱(1)和副油箱(5),其特征在于,主油箱(1)和副油箱(5)通过导管组件连通,导管组件至少包括两根导油管,导油管的两端分别与主油箱(1)和副油箱(5)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油管设置有两根,两根导油管分别为导油管一(3)和导油管二(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油管一(3)的两端分别与主油箱(1)的前端和副油箱(5)的前端连通,且连接位置位于主油箱(1)和副油箱(5)底部上方,导油管二(7)的两端分别与主油箱(1)的后端和副油箱(5)的后端连通,且连接位置位于主油箱(1)和副油箱(5)底部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油管一(3)与主油箱(1)和副油箱(5)均通过球阀一(2)连通,导油管二(7)与主油箱(1)和副油箱(5)均通过球阀二(6)连通。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管组件还包括固定架(9)和多个吊架(11),固定架(9)与导油管一(3)和导油管二(7)连接,固定架(9)上还设置有车架连接孔一,吊架(11)与导油管一(3)或导油管二(7)连接,吊架(11)上设置有车架连接孔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架(9)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车架连接板一(14),车架连接板一(14)竖直设置,车架连接板一(14)上部设置有车架连接孔一,两个车架连接板一(14)的下部通过固定板连接,固定板水平设置,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油管夹一(16)和油管夹二(17),两个油管夹一(16)分别与导油管一(3)连接,两个油管夹二(17)分别与导油管二(7)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包括两个固定子板(15),固定子板(15)呈l型结构,两个固定子板(15)背靠背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吊架(11)包括车架连接板二(12),车架连接板二(12)上部设置有车架连接孔二,车架连接板二(12)的下端设置有油管夹三(13),油管夹三(13)与导油管一(3)或导油管二(7)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副油箱(5)和主油箱(1)上均设置有连接架(8),连接架(8)呈l型结构,连接架(8)上端设置有车架连接孔三,连接架(8)的两端通过拉带(4)连接,拉带(4)围绕主油箱(1)和副油箱(5)。
10.一种重型汽车底盘,包括车架(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副油箱(5)和主油箱(1)分别设置在车架(10)的两侧,固定架(9)和吊架(11)均与车架(10)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