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在开启亮度自动调节功能后,能够根据环境光亮度,自动调节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环境光亮度较亮时,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自动调节为较亮,而环境光亮度较暗时,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将会自适应调节为较暗,以避免屏幕的显示亮度过高给用户造成刺眼的效果。
2、电子设备,如手机在切换显示页面时,切换前后的两个页面的页面亮度可能不同。在背光亮度相同的情况下,显示不同页面亮度的页面,屏幕的显示亮度不相同,即用户看到该两个页面的亮度不同。例如,在低亮度环境下,切换前页面亮度较低,而切换后的页面亮度较高,容易给用户造成刺眼的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在低亮度场景下发生页面切换时,减少视觉上给用户造成刺眼感觉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
4、显示第一页面。在显示第一页面时,电子设备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开启,环境光亮度为第一亮度,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为第二亮度。响应于第一操作,由第一页面切换为显示第二页面。在显示第二页面时,电子设备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开启,环境光亮度仍为第一亮度,屏幕亮度变为第三亮度。其中,第二亮度与第三亮度不同。也就是说,在该场景中,亮度自动调节功能打开的情况下,环境光亮度不变,发生页面切换后,屏幕亮度会发生变化。如果在低亮度环境下,如果切换后的页面亮度较高或者较低,页面切换后能够适应性的调整屏幕亮度,以减少因页面切换页面亮度的变化对用户造成刺眼感觉的问题。
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显示第三页面。在显示第三页面时,电子设备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开启,环境光亮度为第四亮度,屏幕亮度为第五亮度。其中,第四亮度大于第一亮度。也就是说,在显示第三页面时的环境光亮度比显示第一页面时的环境光亮度要高。响应于第二操作,由第三页面切换为显示第四页面。其中,在显示第四页面时,电子设备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开启,环境光亮度仍为第四亮度,屏幕亮度仍为第五亮度。所以说,在该方案中,在环境光亮度较低且不变的情况下,屏幕亮度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环境光亮度较高且不变的情况,页面切换屏幕亮度不会变化。在保证低亮度环境下减少页面切换给用户造成刺眼感觉的问题的同时,保证了正常环境亮度或者高亮度环境下屏幕亮度受到环境光亮度影响而不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环境光亮度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条件具体可以包括环境光亮度小于第一阈值;或者,电子设备根据环境光亮度确定的背光亮度小于第二阈值。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环境光亮度或者根据环境光亮度确定的背光亮度,并根据环境光亮度或者该背光亮度确定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进而确定在页面切换后屏幕亮度是否调整。具体的,只有在环境光亮度较低,或者根据环境光亮度确定的背光亮度较低的情况下,在页面切换后屏幕亮度才会发生变化。从而在低亮度环境下,减少页面切换给用户造成刺眼感觉的问题。
7、即,上述场景中第一亮度小于第一阈值。
8、上述场景中第四亮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
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显示第一页面时,电子设备的系统显示模式为深色模式。且,在显示第二页面时,电子设备的系统显示模式为深色模式。深色模式通常在低亮度环境下用的比较多,深色模式下的页面通常页面亮度较低,因此在该方案中,电子设备在系统显示模式为深色模式的情况下,页面发生切换,环境光亮度不变,屏幕亮度发生切换。同样可以减少页面切换给用户造成刺眼感觉的问题。
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显示第一页面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三操作,由第一页面切换为显示第五页面。在显示第一页面时电子设备的系统显示模式为浅色模式。在显示第五页面时,系统显示模式为浅色模式,环境光亮度仍为第一亮度,屏幕亮度仍为第二亮度。与上述页面切换前后系统显示模式均为深色模式相比,本方案中,页面切换前后系统显示模式均为浅色模式,但是环境光亮度不变,屏幕亮度不会变化。也就是说,在该方案中,环境光亮度不变,只有在深色模式下屏幕亮度才会变化。在保证深色模式下减少页面切换给用户造成刺眼感觉的问题的同时,保证了浅色模式下屏幕亮度受到环境光亮度影响而不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显示第六页面;在显示第六页面时,电子设备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关闭,环境光亮度为第一亮度,屏幕亮度为第六亮度。响应于第四操作,由第六页面切换为显示第七页面;在显示第七页面时,电子设备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关闭,环境光亮度仍为第一亮度,屏幕亮度仍为第六亮度。也就是说,如果电子设备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关闭,无论环境光亮度大小,发生页面切换时屏幕亮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页面的页面亮度和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的差值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示例性的,第三预设条件可以包括大于第五阈值。在该方案中,在第一页面和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页面切换后,环境光亮度不变屏幕亮度会发生变化。
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环境光亮度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且,上述第一页面的页面亮度和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的差值满足第三预设条件。
1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环境光亮度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显示第一页面时系统显示模式为深色模式,显示第二页面时系统显示模式为深色模式;且,第一页面的页面亮度和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的差值满足第三预设条件。
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屏幕亮度具体可以是背光亮度。在亮度自动调节功能打开的情况下,手机可以根据环境光亮度适应性调整背光亮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环境光亮度满足一定条件,如低亮度环境的情况下,还会对电子设备根据环境光亮度确定的初始背光亮度进行优化处理,以使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环境光亮度。
16、屏幕显示亮度由屏幕背光亮度和当前所显示页面的页面亮度共同决定。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屏幕亮度具体可以是屏幕显示亮度。屏幕显示亮度是用户看到电子设备上显示页面时感受到亮度。在发生页面切换后,如果环境光亮度满足相应条件且不变的情况下,将会对电子设备根据环境光亮度确定的初始背光亮度进行优化处理,再用优化处理后的背光亮度来设置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从而使电子设备背光亮度变化,进而即便页面切换前后两个页面的页面亮度相同,屏幕显示亮度也会发生变化。
1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示例性的,第二预设条件包括:页面亮度不等于第三阈值,或者,对页面亮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获得的归一化页面亮度不等于第四阈值。即,在该方案中,屏幕亮度的变化与切换后页面(上述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存在关联,只有在切换后页面(上述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满足条件时,屏幕亮度才会发生变化。
18、其中,页面亮度可以是对页面中各像素的像素亮度平均值。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阈值可以设置为256/2=128。即切换后页面的页面亮度不是正中间亮度时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归一化页面亮度是页面亮度/255获得的,归一化页面亮度为(0,1)之间的数值,因此第四阈值可以设置为0.5。
1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由第一页面切换为显示第二页面,获取电子设备基于亮度自动调节功能根据第一亮度确定的初始背光亮度。在页面发生切换后,电子设备会先判断电子设备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满足预设条件,则获取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其中,预设条件包括:电子设备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开启,且第一亮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初始背光亮度小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亮度小于第二阈值。最后,基于初始背光亮度和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设置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设置后的背光亮度与初始背光亮度相同或不相同。
20、在该方案中,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基于亮度自动调节功能不仅结合环境光亮度还要结合第二页面的背光亮度设置背光亮度。这样,能够使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和页面亮度共同决定的屏幕亮度能够更加适应当前的环境,减少页面切换后屏幕给用户眼睛造成刺激的问题。
21、具体的,如果设置后的背光亮度与初始背光亮度相同,表示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没有影响到背光亮度的设置。如果设置后的背光亮度与初始背光亮度不相同,表示电子设备结合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对初始背光亮度进行了优化处理。
22、其中,获取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具体可以包括:在电子设备的页面亮度数据存储结构中存储有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时,从页面亮度数据存储结构中获取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
23、或者,在电子设备的页面亮度数据存储结构中未存储有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时,则电子设备先对第二页面截图处理。然后对截取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获得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进一步的,电子设备可以将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存储至页面亮度数据存储结构。
2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基于初始背光亮度和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设置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具体可以包括:基于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生成增益系数。根据增益系数和初始背光亮度,确定目标背光亮度。将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设置为目标背光亮度。
2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增益系数是(0,1)之间的数值。根据增益系数和初始背光亮度,确定目标背光亮度,具体可以是将增益系数与初始背光亮度的乘积确定为目标背光亮度。
2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小于第三阈值,或者,对页面亮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获得的归一化页面亮度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增益系数大于1。也就是说,第二页面亮度较小时,生成的增益系数对于初始背光亮度的优化具体可以为调大初始背光亮度,即调高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并且,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或归一化页面亮度越小,增益系数越大。
2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大于第三阈值,或者,对页面亮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获得的归一化页面亮度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增益系数大于0且小于1。也就是说,第二页面亮度较大时,生成的增益系数对于初始背光亮度的优化具体可以为调小初始背光亮度,即调低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且,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或归一化页面亮度越大,增益系数越小。
2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等于第三阈值,或者,对页面亮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获得的归一化页面亮度等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增益系数等于1。也就是说,第二页面亮度处于设定值时,生成的增益系数对于初始背光亮度不进行优化。这样,电子设备仅根据环境光亮度设置背光亮度。
2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电子设备的状态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增益系数设置为1。根据增益系数和初始背光亮度,确定目标背光亮度。将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设置为目标背光亮度。或者,在电子设备的状态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设置为初始背光亮度。这样,即表示增益系数不会对初始背光亮度进行优,电子设备仅根据环境光亮度设置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
3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设置为目标背光亮度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若增益系数不为1,则在电子设备持续显示第二页面的情况下,按照预设步长逐次更新增益系数,并基于更新后的增益系数确定待设置的背光亮度,并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设置为新的目标背光亮度设置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直至增益系数变为1。也就是说,如果电子设备继续显示第二页面,则在之后的背光亮度调整中,电子设备仍会使用增益系数进行优化,增益系数将会逐渐变化,直至变为1。这样,如果环境光亮度一直保持不变,则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将会逐渐变为初始背光亮度。而如果环境光亮度发生变化,只要环境光亮度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也可以采用该更新的增益系数对重新确定的初始背光亮度进行优化,确保背光亮度的变化较温和。
3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切换为第二页面,且持续显示第二页面的情况下,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电子设备的状态不再满足预设条件,则电子设备将增益系数设置为1或者取消设置增益系数。即,不再使用增益系数对根据环境光亮度确定的初始背光亮度进行优化处理。
3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电子设备的系统显示模式为深色模式;和/或,第一页面的页面亮度与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的差值大于第五阈值。
33、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屏、环境光传感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显示屏、该环境光传感器、该存储器分别与该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电子设备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显示方法。
34、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显示方法。
35、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显示方法。
36、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例如,该装置可以是芯片系统),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电子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电子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37、其中,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1.一种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显示所述第一页面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显示模式为浅色模式;在所述显示第一页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亮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亮度对应的初始背光亮度小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亮度小于第二阈值;所述初始背光亮度是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亮度自动调节功能,根据所述第一亮度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页面亮度不等于第三阈值,或者,对所述页面亮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获得的归一化页面亮度不等于第四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初始背光亮度和所述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设置为所述目标背光亮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显示模式为深色模式;和/或,所述第一页面的页面亮度与所述第二页面的页面亮度的差值大于第五阈值。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环境光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显示屏、所述环境光传感器、所述存储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耦合;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