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7月前  110


本发明属于工程测量,尤其涉及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1、混凝土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措施。混凝土后浇带是为了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目的解决沉降差:在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中,后浇带可以将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2、授权公告号为cn2178185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后浇带相对变形测量装置。所述后浇带相对变形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测量座、第二测量座、位移测量组件和角度测量组件,第一测量座和第二测量座分别固定安装于后浇带的第一测量区和第二测量区,位移测量组件包括插板、滑座和位移刻度线,滑座竖直滑动于第一测量座,插板转动设置于滑座,插板插接于第二测量座,位移刻度线设置于第一测量座,位移刻度线能够显示滑座的滑动距离,角度测量组件包括指针组件,指针组件包括指针和角度盘,指针与插板同轴连接,角度盘与滑座连接,角度盘能够显示指针的转动角度。这样的设置,可测量后加带的相对形变,但在实际使用时,后浇带为适应施工情况有时会进行弧形后浇带的设置,传统的变形测量设备仅能对槽体测量位置进行检测,若后浇带处于狭窄区域,测试设备的安装移动比较困难,影响到测量效果,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变形测量设备仅能对槽体测量位置进行检测,若后浇带处于狭窄区域,测试设备的安装移动比较困难,影响到测量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包括行走壳,且行走壳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移动滚珠,所述行走壳两侧均安装有牵引机构,所述行走壳两侧均设有贴合机构,所述贴合机构包括侧贴合辊和底贴合辊,且侧贴合辊和底贴合辊通过行走壳在后浇带内运动贴合后浇带底壁和侧壁,且侧贴合辊轴线延长端通过稳定机构安装有第一测距件;

4、且行走壳内腔底部安装有数据存储终端,数据存储终端顶部设有与第一测距件轴线相对的第三测距件,且第一测距件和第三测距件相对面均设有测距元件,通过测量第一测距件与第三测距件之间的距离测量后浇带侧壁变形,且第一测距件还包括位于第一测距件底部的测距元件,且第一测距件底部对应测距元件轴线的位置设有第二测距件,且第二测距件连接于底贴合辊一侧,通过测量第二测距件和第一测距件之间的距离测量后浇带底壁形变。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底贴合辊顶部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为l形,且安装架一侧顶部两侧均连接有滑杆,且两侧滑杆外滑动连接有另一安装部,所述滑杆外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安装架和安装部一侧对应位置相连接,且安装部一侧与侧贴合辊相连接,且安装部一侧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末端穿过行走壳一侧并与第一测距件一侧相连接,所述安装架一侧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顶部与第二测距件底部相连接,所述固定杆外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安装部和行走壳外部一侧相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固定杆外套设的套环,所述套环底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且第一伸缩杆底端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连接于行走壳内腔底部,所述第一伸缩杆外部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伸缩杆固定部外侧和套环底部一侧相连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稳定机构还包括行程槽,所述行程槽内腔两侧均滑动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内转动连接有铰接杆,且两侧铰接杆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位置的第一测距件和第二测距件顶部,通过第一测距件沿高度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二测距件同步移动,且轴套一侧连接有第二伸缩杆,且两侧第二伸缩杆之间连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连接于行程槽内腔,且第二伸缩杆外部套设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两端分别与支撑块和轴套一侧对应位置相连接,且位于第三测距件顶部的铰接杆顶部连接有第三伸缩杆,且两侧第三伸缩杆外套设有顶盖,且顶盖连接于数据存储终端顶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第一测距件和第二测距件相对面之间连接有第一防护套,所述第一测距件和第二测距件相对面之间连接有第二防护套,且第一防护套和第二防护套均为柔性套。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行走壳包括两个拓展部和基座,且基座和拓展部之间连接有收缩套,所述基座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伸缩部一端连接于拓展部内侧。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基座两侧均通过板体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外套设有滑套,且滑套连接于拓展部一侧。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连接有铰接块,且铰接块一侧转动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一侧连接有牵引绳。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行走壳四周顶部均连接有导向轮,通过导向轮与后浇带侧壁接触减少摩擦。

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发明中,当行走壳在后浇带沉槽内运动时,两侧的侧贴合辊能够在移动时与沉槽侧壁接触,当沉槽发生形变时突出部分会与侧贴合辊接触,侧贴合辊在受力后能够带动固定杆移动并带动第一测距件移动,第一测距件在移动后对应的第二测距件能够根据测距距离的变化分析得到当前沉槽侧壁的形变量,并且通过侧贴合辊的物理接触减少沉槽表面灰尘以及浇筑气孔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并且通过物理传导至测量元件后进行测距判断,提高测量元件装置稳定性,通过两侧可收缩的侧贴合辊提高对不同间距的后浇带的测量适应能力。

23、2、本发明中,底贴合辊移动时能够带动安装架在滑杆在另一安装部内滑动,此时安装架移动能够通过连接座带动第二测距件调节与第一测距件的相对距离,此时位于底侧的第一测距件的测距元件能够分析间距变化以得到底贴合辊贴合位置发生的轴向形变,有利于通过可同步移动的底贴合辊配合侧贴合辊实现对后浇带沉槽内底部和侧壁形变的快速检测,提高检测处理效率,在高度发生变化时,第一测距件能够通过行程槽拉动另一侧的第三测距件调节相对高度,满足在高度变化时第一测距件和第二测距件之间横向测量的稳定性。

24、3、本发明中,牵引绳通过旋转块和铰接块能够满足在弧形角度下的牵引施力,满足在通过墙体的后浇槽测量时的稳定牵引,通过电动推杆伸长缩短拉动另一侧拓展部与基座之间的距离,能够适应对不同宽度后浇带的渗入的适应性,并且在两侧拓展部移动时,收缩套能够同步收缩,配合可收缩的行走壳提高测量通过适应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包括行走壳(1),且行走壳(1)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移动滚珠(14),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壳(1)两侧均安装有牵引机构(3),所述行走壳(1)两侧均设有贴合机构(4),所述贴合机构(4)包括侧贴合辊(403)和底贴合辊(401),且侧贴合辊(403)和底贴合辊(401)通过行走壳(1)在后浇带内运动贴合后浇带底壁和侧壁,且侧贴合辊(403)轴线延长端通过稳定机构(5)安装有第一测距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贴合辊(401)顶部连接有安装架(402),所述安装架(402)为l形,且安装架(402)一侧顶部两侧均连接有滑杆(407),且两侧滑杆(407)外滑动连接有另一安装部,所述滑杆(407)外套设有第二弹簧(408),所述第二弹簧(408)两端分别与安装架(402)和安装部一侧对应位置相连接,且安装部一侧与侧贴合辊(403)相连接,且安装部一侧连接有固定杆(405),且固定杆(405)末端穿过行走壳(1)一侧并与第一测距件(9)一侧相连接,所述安装架(402)一侧连接有连接座(404),所述连接座(404)顶部与第二测距件(10)底部相连接,所述固定杆(405)外套设有第一弹簧(406),所述第一弹簧(406)两端分别与安装部和行走壳(1)外部一侧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机构(5)包括固定杆(405)外套设的套环(504),所述套环(504)底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502),且第一伸缩杆(502)底端连接有底座(501),所述底座(501)连接于行走壳(1)内腔底部,所述第一伸缩杆(502)外部套设有第三弹簧(503),所述第三弹簧(503)两端分别与第一伸缩杆(502)固定部外侧和套环(504)底部一侧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机构(5)还包括行程槽(505),所述行程槽(505)内腔两侧均滑动连接有轴套(508),所述轴套(508)内转动连接有铰接杆(512),且两侧铰接杆(512)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位置的第一测距件(9)和第二测距件(10)顶部,通过第一测距件(9)沿高度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二测距件(10)同步移动,且轴套(508)一侧连接有第二伸缩杆(506),且两侧第二伸缩杆(506)之间连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连接于行程槽(505)内腔,且第二伸缩杆(506)外部套设有第四弹簧(507),第四弹簧(507)两端分别与支撑块和轴套(508)一侧对应位置相连接,且位于第三测距件(11)顶部的铰接杆(512)顶部连接有第三伸缩杆(511),且两侧第三伸缩杆(511)外套设有顶盖(6),且顶盖(6)连接于数据存储终端(7)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距件(9)和第二测距件(10)相对面之间连接有第一防护套(509),所述第一测距件(9)和第二测距件(10)相对面之间连接有第二防护套(510),且第一防护套(509)和第二防护套(510)均为柔性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壳(1)包括两个拓展部和基座,且基座和拓展部之间连接有收缩套(2),所述基座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安装有电动推杆(15),且电动推杆(15)伸缩部一端连接于拓展部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两侧均通过板体连接有导向杆(12),所述导向杆(12)外套设有滑套(13),且滑套(13)连接于拓展部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3)包括固定板(301),所述固定板(301)一侧连接有铰接块(302),且铰接块(302)一侧转动连接有旋转块(303),所述旋转块(303)一侧连接有牵引绳(30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壳(1)四周顶部均连接有导向轮(8),通过导向轮(8)与后浇带侧壁接触减少摩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浇带变形测量装置,属于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包括行走壳,且行走壳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移动滚珠,所述行走壳两侧均安装有牵引机构,所述行走壳两侧均设有贴合机构,所述贴合机构包括侧贴合辊和底贴合辊。本发明中,当沉槽发生形变时突出部分会与侧贴合辊接触,侧贴合辊在受力后能够带动固定杆移动并带动第一测距件移动,第一测距件在移动后对应的第二测距件能够根据测距距离的变化分析得到当前沉槽侧壁的形变量,通过侧贴合辊的物理接触减少沉槽表面灰尘以及浇筑气孔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物理传导至测量元件后进行测距判断,提高测量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瞿洋洋,刘钟少,王海,陈威,刘尹森,刘魏,杨金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