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马达、棱镜马达的旋转角度检测方法以及摄像设备与流程

xiaoxiao7月前  59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产品,特别涉及一种棱镜马达、棱镜马达的旋转角度检测方法以及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许多电子设备(例如平板计算机或智能手机)都配备了镜头模块并具有摄像头或视频功能。镜头可大概区分为短焦距的广角镜头以及长焦距的望远镜头;然而,在光学模块中放置长焦距的镜头,会增加电子装置的厚度,难以符合移动终端装置要求轻薄化薄型化的需求。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采用潜望式的设计,即将光路水平设置并加上一转折棱镜将光路转动90度,让整个光学系统躺平以降低整体高度。

2、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反射模块(棱镜马达)和镜头模块(潜望马达)两部分,反射模块将成像光线反射90°后入射至镜头模块内,由镜头模块进行对焦和成像。潜望式模组的防抖方案由反射模块和镜头模块分别或共同负责两个方向上的防抖。

3、然而,棱镜马达的防抖存在精度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棱镜马达、棱镜马达的旋转角度检测方法以及摄像设备,至少有利于提高棱镜马达的防抖精度。

2、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棱镜马达,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底板;棱镜载体,棱镜载体设置于底板上方,棱镜载体用于承载棱镜,棱镜载体可相对于底座绕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均平行于底板的表面,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的交点为旋转中心;第一极板,第一极板位于底座表面,第一极板的几何中心在底板上的正投影与旋转中心在底板上的正投影重合;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极板,第二极板位于底座表面且与第一极板间隔设置,至少有两个第二极板以第一极板的几何中心与第一旋转轴所在的平面对称设置;浮动极板,浮动极板位于棱镜载体的底面,浮动极板与第一极板正对设置且与第二极板正对设置。

3、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有两个第二极板以第一极板的几何中心与第二旋转轴所在的平面对称设置。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板包括:中心极板以及多个延伸极板,中心极板的几何中心与旋转中心在底板上的正投影重合,多个延伸极板位于中心极板的四周且相对于中心极板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每一延伸极板均与中心极板电连接;沿中心极板的周向方向上,第二极板位于相邻的延伸极板之间。

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板包括自第一极板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极板的镂空部,镂空部的几何中心在底座表面的正投影与旋转中心在底座上的正投影重合,第二极板位于镂空部内。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板位于第一极板的四周。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板在底板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浮动极板在底板表面的正投影内,且第二极板在底板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浮动极板在底板表面的正投影内。

8、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动极板包括多个导电板,多个导电板之间相互电连接,每一导电板在底板表面的正投影覆盖一第一极板或者一第二极板。

9、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棱镜载体的底面与底板平行为初始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棱镜载体相对于底座以第一旋转轴旋转的角度小于或者等于5°;棱镜载体相对于底座以第二旋转轴旋转的角度小于或者等于5°。

10、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棱镜马达的旋转角度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棱镜马达,包括:将棱镜载体的底面旋转至与底板平行的初始位置;将棱镜载体以第一旋转轴顺时针旋转至第一目标角度,且在旋转过程中,获取多个旋转角度下每一第二极板与第一极板之间的多个第一电容值,以旋转角度与对应的多个第一电容值拟合第一曲线图;将棱镜载体旋转至初始位置;将棱镜载体以第一旋转轴逆时针旋转至第二目标角度,且在旋转过程中,获取多个旋转角度下每一第二极板与第一极板之间的多个第二电容值,以旋转角度与对应的多个第二电容值拟合第二曲线图;结合第一曲线图和第二曲线图,获取第一电容角度曲线图,第一电容角度曲线图表征为,棱镜载体以第一旋转轴相对于底座旋转至不同角度时对应的每一第二极板与第一极板之间的电容值的关系;获取第一极板与每一第二极板之间的多个第一实时电容;将多个第一实时电容带入第一电容角度曲线图中,获取棱镜载体以第一旋转轴相对于底座的旋转角度。

11、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棱镜马达;棱镜,棱镜设置于棱镜载体上,棱镜的入射光方向与底板表面垂直,棱镜的反射光方向与第一旋转轴平行;镜头,镜头的对焦方向与棱镜的反射光反向重合;感光芯片,感光芯片位于镜头远离棱镜的一侧,感光芯片用于接收经过镜头的反射光。

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棱镜马达中,棱镜载体可相对于底座绕第一旋转轴或者第二旋转轴旋转,进而带动承载于棱镜载体上的棱镜绕第一旋转轴或者第二旋转轴旋转,当在使用棱镜马达的过程中,若由于装载有棱镜马达的电子设备发生抖动导致棱镜载体发生抖动时,可以通过棱镜马达中的驱动组件驱动棱镜载体沿相反的方向旋转,以抵消抖动产生的位移。棱镜马达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极板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极板,且棱镜载体的底面设置有浮动极板,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用于与检测电路连接,第一极板与浮动极板之间可以构成一组电容(第一电容),任一第二极板与浮动极板之间可以构成一组电容(第二电容),则任一第二极板与第一极板之间的电容值为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串联电容值。其中,第一极板的几何中心在底板上的正投影与旋转中心在底板上的正投影重合,且至少有两个第二极板以第一极板的几何中心与第一旋转轴所在的平面对称设置,无论棱镜载体相对于底座绕第一旋转轴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每一旋转角度下均至少对应两组电容值,根据不同角度下对应的多组电容值,可以获取棱镜载体绕第一旋转轴的旋转角度与多个电容的变化关系式,进而在棱镜马达的使用过程中,依据对应的多个电容值可以反推出棱镜载体的旋转角度,如此可以准确的获取棱镜载体的位置状态,进而使得驱动组件能够根据对应的位置状态准确的驱动棱镜载体的旋转以抵消抖动的位移,提高防抖精度。此外,浮动极板可以不需要连接检测电路,因此不会由于棱镜载体的抖动造成检测电路的不稳定,有利于提高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电容值获取的精度,进而提高棱镜载体旋转角度的准确计算,以有利于提高防抖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二极板以所述第一极板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旋转轴所在的平面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包括:中心极板以及多个延伸极板,所述中心极板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旋转中心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重合,多个所述延伸极板位于所述中心极板的四周且相对于所述中心极板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每一所述延伸极板均与所述中心极板电连接;沿所述中心极板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二极板位于相邻的所述延伸极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包括自所述第一极板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极板的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的几何中心在所述底座表面的正投影与所述旋转中心在所述底座上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二极板位于所述镂空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板位于所述第一极板的四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在所述底板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浮动极板在所述底板表面的正投影内,且所述第二极板在所述底板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浮动极板在所述底板表面的正投影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极板包括多个导电板,多个所述导电板之间相互电连接,每一所述导电板在所述底板表面的正投影覆盖一所述第一极板或者一所述第二极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棱镜载体的底面与所述底板平行为初始位置,相对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棱镜载体相对于所述底座以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的角度小于或者等于5°;所述棱镜载体相对于所述底座以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的角度小于或者等于5°。

9.一种棱镜马达的旋转角度检测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棱镜马达、棱镜马达的旋转角度检测方法以及摄像设备,棱镜马达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底板;棱镜载体,棱镜载体设置于底板上方,棱镜载体用于承载棱镜,棱镜载体可相对于底座绕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的交点为旋转中心;第一极板,第一极板位于底座表面,第一极板的几何中心在底板上的正投影与旋转中心在底板上的正投影重合;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极板,至少有两个第二极板以第一极板的几何中心与第一旋转轴所在的平面对称设置;浮动极板,浮动极板位于棱镜载体的底面,浮动极板与第一极板正对设置且与第二极板正对设置,至少有利于提高棱镜马达的防抖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毓麟,张耀国,夏波,聂波,沈海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