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冷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冷却结构、电池包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1、冷却结构有风冷、液冷、冷媒直冷、相变材料冷却和热管冷却等冷却方式,从实测效果看,冷媒直冷效果最好,冷媒直冷是充分利用空调系统中的制冷液,将其引入冷却管组中以达到冷却目的。
2、现有的冷却结构大多采用串联冷却结构的设计方式,制冷液流动路径长,流动阻力大;由于制冷液流动路径长,当待冷却产品存在较大产热时,会导致末端制冷液温度较高,吸热能力变差,影响整体冷却效果。例如,串联冷却结构应用在电池包的冷却中,串联冷却结构的设计方式,制冷液流动路径长,当电池包存在较大产热时,会导致末端制冷液温度较高,吸热能力变差,电池包温差大不利于电池包性能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电池包总成及汽车,以解决现有冷却结构大多采用串联冷却结构的设计方式,制冷液流动路径长,流动阻力大且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2、一种冷却结构,包括两个集流管、至少两个冷却管组、至少两个导流管、进液管和回液管;
3、两个所述集流管相对设置;
4、至少两个所述冷却管组间隔设置在两个所述集流管之间,至少两个所述导流管间隔设置在一所述集流管上,每一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一所述冷却管组的两个口琴管相连,每一所述冷却管组、一所述导流管与两个所述集流管之间形成一冷却回路;
5、所述进液管与至少两个所述冷却回路相连,所述回液管与至少两个所述冷却回路相连。
6、优选地,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分流管;每一所述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管相连,每一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与一冷却回路相连。
7、优选地,一所述集流管上间隔设有多个分隔件,分隔所述集流管形成回液段和设置在所述回液段两侧的第一集流部;
8、另一所述集流管上间隔设有多个分隔件,分隔所述集流管形成断流段和设置在所述断流段两侧的第二集流部;
9、所述冷却管组的一端与所述回液段和所述第一集流部相连,所述冷却管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部相连;
10、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集流部相连;
11、所述第一集流部与所述进液管相连,所述回液段与所述回液管相连。
12、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流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集流段和第二集流段,所述第一集流段靠近所述回液段;
13、所述第二集流部包括设置的第三集流段、第四集流段和第五集流段,所述第三集流段靠近所述断流段;
14、每一所述冷却管组包含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口琴管、第二口琴管、第三口琴管和第四口琴管;
15、所述第一口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回液段相连,所述第一口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集流段相连;
16、所述第二口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段相连,所述第二口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集流段相连;
17、所述第三口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段相连,所述第三口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集流段相连;
18、所述第四口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段相连,所述第四口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集流段相连;
19、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集流段相连,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集流段相连;
20、所述第一集流段与所述进液管相连,所述回液段与所述回液管相连。
21、优选地,所述分隔件包括截止阀和密封塞;
22、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所述密封塞;
23、多个所述截止阀间隔装配在一所述集流管上,多个所述截止阀和两个所述密封塞配合,分隔所述一集流管形成所述回液段和所述第一集流部;
24、多个所述截止阀间隔装配在另一所述集流管上,多个所述截止阀和两个所述密封塞配合,分隔另一所述集流管形成所述断流段和所述第二集流部。
25、优选地,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均温板;
26、每一所述冷却管组上装配有一所述均温板。
27、优选地,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总成;
28、所述温度传感器总成装配在所述冷却管组上。
29、优选地,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法兰盘;
30、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和所述回液管的出液口均连接在所述法兰盘上;
31、所述法兰盘与外界管路相连,用于控制制冷液的流入和流出。
32、一种电池包总成,包括所述的冷却结构和电池包主体;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管组与所述电池包主体相接。
33、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电池包总成、空调管路、电子膨胀阀和电压互感器;
34、所述电池包总成中的冷却结构还包括法兰盘,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和所述回液管的出液口均连接在所述法兰盘上,所述法兰盘与所述空调管路相连;
35、所述电子膨胀阀连接在所述法兰盘上,并与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相接;
36、所述电压互感器连接在所述法兰盘上,并与所述回液管的出液口相接。
37、本实用新型,冷却结构包括两个集流管、至少两个冷却管组、至少两个导流管、进液管和回液管,两个集流管相对设置,作为装配基准,用于承接冷却结构的其他元件。至少两个冷却管组并联设置在两个集流管之间,至少两个导流管间隔设置在一集流管上,每一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一冷却管组的两个口琴管相连,这样每一导流管可以使每一冷却管组的口琴管串联起来,使每一冷却管组、一导流管与两个集流管之间形成一冷却回路,冷却结构的至少两个冷却回路并联布置,进液管与至少两个冷却回路相连,回液管与至少两个冷却回路相连,形成两进两出的冷却结构。通过进液管给至少两个冷却回路同时输送制冷液,最后至少两个冷却回路内的制冷液同时从回液管流出,使冷却结构中的制冷液同时从至少两条路径进出,可以实现多点同时对待冷却产品进行冷却,与现有的冷却结构相比,可以缩短制冷液流动路径,减小流动阻力,提升冷却管组性能寿命,保证冷却回路末端的制冷液具有有效的吸热能力,提高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
1.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集流管、至少两个冷却管组、至少两个导流管、进液管和回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分流管;每一所述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管相连,每一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与一冷却回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一所述集流管上间隔设有多个分隔件,分隔所述集流管形成回液段和设置在所述回液段两侧的第一集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集流段和第二集流段,所述第一集流段靠近所述回液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截止阀和密封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均温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总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法兰盘;
9.一种电池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和电池包主体;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管组与所述电池包主体相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总成、空调管路、电子膨胀阀和电压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