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螺旋构件及螺旋引导组件的制作方法

xiaoxiao7月前  47


本申请涉及注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外螺旋构件及螺旋引导组件。


背景技术:

1、皮下注射药物时通常会借助特定的注射装置。这种注射装置通常被称为笔式注射器或注射笔,由使用者调节剂量并进行注射;注射装置包括引导套筒和配量套筒,其中,配量套筒与引导套筒相套接,且两者通过螺旋导向结构相配合构成螺旋引导组件。通过转动配量套筒,可以使配量套筒相对于引导套筒螺旋上升调节剂量、螺旋下降回调剂量。

2、相关技术中,通常在配量套筒与引导套筒中的一者内侧壁配置螺旋凸起,而在另一者的外侧壁配置螺旋凹槽,通过螺旋凸起与螺旋凹槽的接合实现配量套筒与引导套筒之间的螺旋导向配合。而配量套筒与引导套筒基本采用注塑成型,其中外侧壁配置有螺旋凹槽的构件则需要进行螺旋出模,使得制备工艺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第一方面,为了降低构件制备工艺的复杂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外螺旋构件。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外螺旋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外螺旋构件,包括外侧壁具有螺旋凹槽的螺旋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筒段由一分界面对半分为两个半筒段,所述螺旋筒段的中心轴线处于所述分界面;所述螺旋凹槽被所述分界面分隔为处于两个所述半筒段上的半螺旋槽,所述半螺旋槽具有槽口、槽底和处于槽口至槽底之间的槽壁,所述半螺旋槽槽底在所述分界面的投影完全落入槽口在所述分界面上的投影,且所述半螺旋槽槽壁在所述分界面的投影不重叠;所述半螺旋槽的槽壁设有供螺旋凸起相抵的引导抵接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筒段由一分界面对半分为两个半筒段,相应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该分界面也作为螺旋筒段的分型面,即采用两个具有半筒状槽体的成型模具自垂直于分界面的方向对接,以此形成螺旋筒段的外侧壁轮廓;同时,因半螺旋槽槽底在分界面的投影完全落入槽口在分界面上的投影、半螺旋槽槽壁在分界面的投影不重叠,并将分界面作为注塑分型面的情况下,注塑成型后两个成型模具可以自垂直于分界面的方向相互远离实现分模、出模,且在分模、出模过程中不会因半螺旋槽内存在“内扣”或“抱紧”而阻碍正常出模的情况。相当于在如上设计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外螺旋构件直接采用直线平移分模、出模的方式,而不需采用螺旋出模的方式,使得制备工艺更加简便。同时,利用引导抵接部对螺旋凸起进行螺旋引导,实现良好的引导功能。

5、进一步地,所述半螺旋槽同一槽壁上的所述引导抵接部连续设置且具有相同螺旋倾角。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续设置的引导抵接部,能够形成对螺旋凸起良好且持续的抵接式引导,且结构简单便于制备。

7、进一步地,所述半螺旋槽沿槽体延伸方向包括两个端部段和处于两个所述端部段之间的中间段,所述引导抵接部设于所述中间段的槽壁;所述端部段的槽底间距大于所述中间段的槽底间距,且所述端部段的槽口间距沿靠近所述分界面的方向逐渐增大。

8、因端部段处于更接近于分界面的位置,而其槽口的朝向与分界面中垂线夹角较大,使得端部段容易成为沿垂直分界面方向分模时对模具相对抱紧而存在干扰的区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沿垂直分界面方向分模时因过于抱紧模具而出现干扰的情况。

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螺旋引导组件。

10、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螺旋引导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1、一种螺旋引导组件,包括内螺旋构件和上述中的外螺旋构件,所述内螺旋构件的内侧壁设有螺旋凸起,所述螺旋凸起用于与所述中间段的所述引导抵接部相抵配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螺旋构件与外螺旋构件相配合构成螺旋引导组件,且其中外螺旋构件的制备工艺简便。

13、进一步地,以垂直于所述内螺旋构件中心轴线的平面为投影面,所述螺旋凸起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不重叠。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具有螺旋凸起的内螺旋构件也不需通过螺旋抽芯的方式出模,而只需经由内螺旋构件轴长方向的两端进行直线抽芯即可进行出模,进一步提升螺旋引导组件制备工艺的简便性。

15、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凸起有两根且螺旋倾角相同,所述螺旋凹槽有连续的两条,两根所述螺旋凸起一一对应的接合于两条所述螺旋凹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采用完整的单根螺纹,本方案可以减少内螺旋构件与外螺旋构件螺旋配合的轴向总长度,以使螺旋引导组件更为紧凑。

17、进一步地,两根所述螺旋凸起呈中心对称分布,且两根所述螺旋凸起的中心处于所述内螺旋构件相同的轴向高度。

18、进一步地,定义所述内螺旋构件先套接于所述外螺旋构件的一端为先端部,一根所述螺旋凸起与先端部的最小间距小于另一根所述螺旋凸起与先端部的最小间距。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便于组装内螺旋构件和外螺旋构件时,同时,在设置有端部段的方案中,使得两根螺旋凸起靠近先端部的端部不会同时撞击到端部段与中间段的相接处,从而在一定程度提升内螺旋构件和外螺旋构件螺旋靠近过程的顺畅性。

20、进一步地,两根所述螺旋凸起中的一根长度大于另一根,且两根所述螺旋凸起的中心与先端部的间距相等。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条螺旋槽可以等距排布,与之适配的模具制造更为方便,以减少制备成本。

22、进一步地,所述外螺旋构件与所述内螺旋构件之间还设置有行程限制结构,所述行程限制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内螺旋构件相对所述外螺旋构件进行螺旋运动的至少一个行程端点。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外螺旋构件采用直线平移分模、出模的方式,而不需采用螺旋出模的方式,使得制备工艺更加简便;

25、2.使得具有螺旋凸起的内螺旋构件也不需通过螺旋抽芯的方式出模,而只需经由内螺旋构件轴长方向的两端进行直线抽芯即可进行出模,提升螺旋引导组件制备工艺的简便性;同时可以减少内螺旋构件与外螺旋构件螺旋配合的轴向总长度,以使螺旋引导组件更为紧凑;

26、3.使得两根螺旋凸起靠近先端部的端部不会同时撞击到端部段与中间段的相接处,从而在一定程度提升内螺旋构件和外螺旋构件螺旋靠近过程的顺畅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外螺旋构件,包括外侧壁具有螺旋凹槽的螺旋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筒段由一分界面对半分为两个半筒段,所述螺旋筒段的中心轴线处于所述分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螺旋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螺旋槽同一槽壁上的所述引导抵接部连续设置且具有相同螺旋倾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螺旋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螺旋槽沿槽体延伸方向包括两个端部段和处于两个所述端部段之间的中间段,所述引导抵接部设于所述中间段的槽壁;所述端部段的槽底间距大于所述中间段的槽底间距,且所述端部段的槽口间距沿靠近所述分界面的方向逐渐增大。

4.一种螺旋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螺旋构件和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外螺旋构件,所述内螺旋构件的内侧壁设有螺旋凸起,所述螺旋凸起用于与所述中间段的所述引导抵接部相抵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以垂直于所述内螺旋构件中心轴线的平面为投影面,所述螺旋凸起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凸起有两根且螺旋倾角相同,所述螺旋凹槽有连续的两条,两根所述螺旋凸起一一对应的接合于两条所述螺旋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螺旋凸起呈中心对称分布,且两根所述螺旋凸起的中心处于所述内螺旋构件相同的轴向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内螺旋构件先套接于所述外螺旋构件的一端为先端部,一根所述螺旋凸起与先端部的最小间距小于另一根所述螺旋凸起与先端部的最小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旋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螺旋凸起中的一根长度大于另一根,且两根所述螺旋凸起的中心与先端部的间距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构件与所述内螺旋构件之间还设置有行程限制结构,所述行程限制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内螺旋构件相对所述外螺旋构件进行螺旋运动的至少一个行程端点。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注射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螺旋构件及螺旋引导组件,其包括外侧壁具有螺旋凹槽的螺旋筒段,所述螺旋筒段由一分界面对半分为两个半筒段,所述螺旋凹槽被所述分界面分隔为处于两个所述半筒段上的半螺旋槽,所述半螺旋槽具有槽口、槽底和处于槽口至槽底之间的槽壁,所述半螺旋槽槽底在所述分界面的投影完全落入槽口在所述分界面上的投影,且所述半螺旋槽槽壁在所述分界面的投影不重叠;所述半螺旋槽的槽壁设有供螺旋凸起相抵的引导抵接部。本申请中的外螺旋构件不需采用螺旋出模的方式,使得外螺旋构件及螺旋引导组件的制备工艺更加简便。

技术研发人员:贺健仁,刘仁超,杨书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9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