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棚龙骨布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7月前  47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修,尤其涉及一种顶棚龙骨布设结构。


背景技术:

1、顶棚龙骨即用于室内装修的构件,多用于天花板的安装,在室内装修的过程中,常需要在室内的顶部安装龙骨构件,以实现对扣板等构件的固定。

2、现有技术诸如公开号为cn201087497y的实用新型,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顶棚龙骨布设结构,该专利采用布设在顶部的至少三个平行龙骨,其特征是将其中非边缘部位的一根断开留出空位,在该空位处置一用短龙骨组成的正方形框架,令正方形框架的一个对角线的方向与所述断开的龙骨的方向一致并与断开的龙骨和两侧的龙骨连接固定。在所述的框架和平行的龙骨上嵌装扣板,各扣板的边缘相吻合即形成特定形状和造型的顶棚面;该结构避免了扣板只能沿平行布设的龙骨的长度方向嵌装,与相邻的嵌装在平行龙骨上的扣板形成特定的形状和造型,满足要求,解决现有龙骨仅为平行布设,使得扣板只能按其方向进行安装,难以改变安装姿态的问题。

3、发明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在布设顶棚龙骨的过程中,存在现有市面上多数顶棚龙骨的连接构件呈挂钩状,结构单一,在组装的过程中,由于次龙骨上会安装扣板,使得连接构件受到的应力增加,在长时间使用后,因连接构件结构单一,使得其结构易出现形变,并降低对次龙骨的支撑性,从而造成次龙骨的稳定性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长时间使用后,因连接构件结构单一,使得其结构易出现形变,并降低对次龙骨的支撑性,从而造成次龙骨的稳定性变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顶棚龙骨布设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棚龙骨布设结构,包括主龙骨、次龙骨和衔接组件,所述次龙骨设置在主龙骨的下表面,所述次龙骨的上表面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载力柱,所述衔接组件设置在载力柱的表面,所述衔接组件包括正反螺纹套筒,所述正反螺纹套筒与载力柱的弧面转动连接,所述正反螺纹套筒的弧面固定连接有六角块,所述正反螺纹套筒的弧面螺纹连接有上扣架,所述正反螺纹套筒的弧面螺纹连接有下夹板。

3、优选的,所述载力柱的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导杆,设置支撑板,通过支撑板可对引导杆的位置进行支撑固定,从而实现引导杆的引导效果。

4、优选的,所述上扣架与主龙骨的表面相抵接,所述上扣架与六角块的上表面相抵接,所述下夹板与主龙骨的内壁相抵接,所述下夹板与六角块的下表面相抵接,设置上扣架,通过上扣架与下夹板的配合,可对主龙骨进行夹持,从而对正反螺纹套筒的位置进行限制。

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正反螺纹套筒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上扣架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引导杆与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设置引导杆,通过引导杆可对上扣架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以减少上扣架在移动过程中的偏移概率。

6、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装配板,所述装配板与次龙骨的侧表面相铆接,所述装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架,所述载力柱与衔接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筋,设置衔接架,通过衔接架与装配板的配合,可将次龙骨的位置初步约束在主龙骨上。

7、优选的,所述载力柱与主龙骨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衔接架与主龙骨的内壁相抵接,所述加强筋与载力柱的弧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加强筋关于载力柱呈圆周阵列设置,设置载力柱,通过载力柱可对衔接架和正反螺纹套筒进行连接,从而使得两者成为一体。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辅助组件和衔接组件,在安装次龙骨时,将衔接架对准主龙骨的侧端,推动次龙骨,次龙骨受力推动装配板,装配板在次龙骨的作用下带动衔接架和载力柱,衔接架受力套至主龙骨内,同时衔接组件在载力柱的作用下套至主龙骨上,当次龙骨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借助工具顺时针旋转六角块,六角块受力带动正反螺纹套筒,正反螺纹套筒受力转动,并与上扣架和下夹板发生啮合,上扣架在啮合时被驱动向下位移扣至主龙骨上,下夹板在啮合时被驱动向上位移,并抵至主龙骨内壁,在上扣架和下夹板均移动至最大间距时,停止旋转六角块,同时正反螺纹套筒停止转动,并对上扣架和下夹板的位置进行限定,上扣架和下夹板在被限定时,便可夹持主龙骨,对正反螺纹套筒和载力柱的位置进行限定,随即在辅助组件和衔接组件的作用下,便可将次龙骨固定在主龙骨上,通过设置辅助组件和衔接组件,使得龙骨衔接部位的结构强度提高,继而减少了龙骨连接构件结构单一,易在使用中发生形变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了龙骨构件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顶棚龙骨布设结构,包括主龙骨(1)、次龙骨(2)和衔接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龙骨(2)设置在主龙骨(1)的下表面,所述次龙骨(2)的上表面设置有辅助组件(3),所述辅助组件(3)包括载力柱(33),所述衔接组件(4)设置在载力柱(33)的表面,所述衔接组件(4)包括正反螺纹套筒(41),所述正反螺纹套筒(41)与载力柱(33)的弧面转动连接,所述正反螺纹套筒(41)的弧面固定连接有六角块(42),所述正反螺纹套筒(41)的弧面螺纹连接有上扣架(43),所述正反螺纹套筒(41)的弧面螺纹连接有下夹板(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棚龙骨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力柱(33)的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5),所述支撑板(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导杆(4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棚龙骨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架(43)与主龙骨(1)的表面相抵接,所述上扣架(43)与六角块(42)的上表面相抵接,所述下夹板(44)与主龙骨(1)的内壁相抵接,所述下夹板(44)与六角块(42)的下表面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棚龙骨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5)与正反螺纹套筒(41)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上扣架(43)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引导杆(46)与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棚龙骨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3)还包括装配板(31),所述装配板(31)与次龙骨(2)的侧表面相铆接,所述装配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架(32),所述载力柱(33)与衔接架(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架(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筋(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棚龙骨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力柱(33)与主龙骨(1)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衔接架(32)与主龙骨(1)的内壁相抵接,所述加强筋(34)与载力柱(33)的弧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3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加强筋(34)关于载力柱(33)呈圆周阵列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顶棚龙骨布设结构,包括主龙骨、次龙骨和衔接组件,次龙骨设置在主龙骨的下表面,次龙骨的上表面设置有辅助组件,辅助组件包括载力柱,衔接组件设置在载力柱的表面,衔接组件包括正反螺纹套筒,正反螺纹套筒与载力柱的弧面转动连接,正反螺纹套筒的弧面固定连接有六角块,正反螺纹套筒的弧面螺纹连接有上扣架,正反螺纹套筒的弧面螺纹连接有下夹板,载力柱的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本技术,通过设置辅助组件和衔接组件,使得龙骨衔接部位的结构强度提高,继而减少了龙骨连接构件结构单一,易在使用中发生形变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了龙骨构件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嘉远,蔡建玲,叶思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圣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9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