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建设和运营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地铁站和行车区间作为地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环境舒适度直接影响到乘客的体验和运营效率。因此,地铁站和行车区的温度控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2)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现有的地铁站和行车区温度控制主要依靠传统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空调机组、风管、风口等设备,实现对地铁站和行车区的温度调节。这种系统虽然能够实现温度控制,但是存在能耗高、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此外,还有一些新型技术,如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通过利用地热能、水源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对地铁站和行车区的温度控制,但是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地质条件、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适用性不强。3)现有技术问题:现有的温度控制技术在地铁站和行车区的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能耗高,传统的空调系统运行成本高,能耗大,不符合绿色节能的要求;二是效率低,传统空调系统的温度调节效果不佳,不能满足地铁站和行车区对温度舒适度的要求;三是维护成本高,传统空调系统的维护复杂,维护成本高,增加了地铁运营的负担;四是适用性不强,新型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地质条件、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适用性不强。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前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包括:
4、地下连续墙、筏板、导热管和换热泵,其中,所述地下连续墙设置在筏板四周,所述筏板底部依次设置有防水层和垫层,所述导热管设置在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所述导热管与换热泵相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筏板底部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连接地下连续墙迎土侧的导热管,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导热管从顶部伸出后向下延伸并与筏板处的散热管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设置在筏板的底部,其中一部分导热管绑扎在筏板的钢筋上,所述导热管与筏板共同浇筑;另一部分导热管设置在筏板底部的垫层中,所述导热管的一端穿过防水层和筏板到达筏板表面。
7、进一步地,所述地下连续墙包括冠梁和横撑,其中所述地下连续墙采用钢筋笼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
8、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设置在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包括所述导热管安装在横截面为矩形的钢框架中,所述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开挖有矩形孔,所述装有导热管的钢框架嵌入矩形孔中。
9、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设置在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还包括所述导热管设置在靠近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所述装有导热管的钢框架嵌入矩形孔中后进行回填。
10、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和散热管分别采用铜管,所述铜管上涂有隔离层进行防锈。
11、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
12、设置地下连续墙,并在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安装导热管;
13、根据地下连续墙内部土方导筏板的设计标高,分别设置筏板的垫层和防水层;
14、根据筏板散热管的安装位置,分别在筏板底部设置散热管。
15、进一步地,所述设置地下连续墙,并在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安装导热管,包括采用铣槽机挖出矩形孔后,在矩形孔中下放钢筋笼并进行混凝土浇筑,进而在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开挖矩形孔,并将装有导热管的钢框架置入矩形孔中。
16、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筏板散热管的安装位置,分别在筏板底部设置散热管,包括当散热管设置在垫层中时,则在垫层施工时布置散热管,再进行防水层的施工;当筏板设置在筏板中时,则先进行防水层施工,在筏板施工时,将散热管绑扎导筏板的钢筋上,随筏板一起浇筑。
17、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18、1、节能环保:本发明的控温系统采用了地下连续墙和导热管,通过利用地热能,实现对地铁站和行车区的温度控制。相比于传统的空调系统,本系统的能耗大大降低,符合绿色节能的要求,有利于环保。2、温度调节效果好:本发明的控温系统采用了换热泵和散热管,通过将导热管内的热量交换到空气中,实现对地铁站和行车区的温度调节。相比于传统的空调系统,本系统的温度调节效果更好,能够满足地铁站和行车区对温度舒适度的要求。3、维护成本低:本发明的控温系统采用了导热管和铜管,由于铜管的耐腐蚀性好,本系统的维护简单,维护成本低,减轻了地铁运营的负担。4、适用性强:本发明的控温系统采用了地下连续墙和导热管,不受地质条件、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适用性更强,可以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应用。5、施工方法简单: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1.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板底部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连接地下连续墙迎土侧的导热管,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导热管从顶部伸出后向下延伸并与筏板处的散热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设置在筏板的底部,其中一部分导热管绑扎在筏板的钢筋上,所述导热管与筏板共同浇筑;另一部分导热管设置在筏板底部的垫层中,所述导热管的一端穿过防水层和筏板到达筏板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连续墙包括冠梁和横撑,其中所述地下连续墙采用钢筋笼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设置在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包括所述导热管安装在横截面为矩形的钢框架中,所述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开挖有矩形孔,所述装有导热管的钢框架嵌入矩形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设置在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还包括所述导热管设置在靠近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所述装有导热管的钢框架嵌入矩形孔中后进行回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和散热管分别采用铜管,所述铜管上涂有隔离层进行防锈。
8.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地下连续墙,并在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安装导热管,包括采用铣槽机挖出矩形孔后,在矩形孔中下放钢筋笼并进行混凝土浇筑,进而在地下连续墙的迎土侧开挖矩形孔,并将装有导热管的钢框架置入矩形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连续墙能源车站和能源区间的换热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筏板散热管的安装位置,分别在筏板底部设置散热管,包括当散热管设置在垫层中时,则在垫层施工时布置散热管,再进行防水层的施工;当筏板设置在筏板中时,则先进行防水层施工,在筏板施工时,将散热管绑扎导筏板的钢筋上,随筏板一起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