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热风炉,具体涉及一种球式热风炉耐火球。
背景技术:
1、球式热风炉是钢铁冶金领域普遍使用换热器,球式热风炉是以自然堆积的耐火球代替通道规则的格子砖室的蓄热式热风炉。球式热风炉中使用的换热元件耐火球通常是根据需要采用高铝质、镁铝质、硅质等材质制成的不同直径的球体。
2、球炉热风炉是利用燃烧蓄热技术加热冷风到1200℃,其原理是利用高炉煤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加热热风炉内的耐火球,使耐火球吸收烟气的热量,达到1200℃-1400℃的高温,经过一段保温时间后,烟气降温后排出热风炉,再将冷风反向通过耐火球加热成高炉所需热风。由于换热气体只能在耐火球表面进行,换热面积受限,换热效果较差。专利公告号为cn2895430y公开了一种球炉热风炉用耐火球,其在球体表面设置一定数量、一定形状且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凸缘或凹缘,以提高球床的气孔度,虽改变了球体的形状,但其目的不在于提高球体的换热面积。cn 204058271 u为一种耐火球以及球式热风炉,通过在耐火球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球体中心的通孔,耐火球的蓄热面积增加达到了20%,并节省了耐火球的原料用量。由于耐热球的换热面积越大,换热效果越好,因此,如何进一步增加耐火球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面积是人们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球式热风炉耐火球,提高耐火球的换热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球式热风炉耐火球,1.一种球式热风炉耐火球,包括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的内部设有一个同心的空心球形结构,所述球体上设有若干沿径向贯通至所述空心球形结构的第一通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还连通有第二通孔,所述球体的外表面设有2~6条第一凹形通道,所述空心球形结构的内表面设有2~6条第二凹形通道。
3、进一步的,所述球体的直径为10~200mm。
4、进一步的,所述空心球形结构的直径为球体直径的1/5~1/4。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形通道、第二凹形通道均为半圆形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形通道的直径为所述球体直径的1/40~1/20。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形通道的直径为所述空心球形结构直径的1/25~1/20。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形通道为四条,分别沿球体的纵向、横向分布,在球体前后两端的顶点交汇贯通。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形通道为四条,且与所述第一凹形通道错位分布。
10、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球体表面设置第一凹形通道,增加了球体表面的换热面积,提高耐火球的换热效率;同时在球体内设置空心球形结构,并球体上设置贯通至空心球形结构的第一通孔,相邻第一通孔之间设置第二通孔之间,气流能通过球体内部接触换热,进一步提高了换热面积,由于气流能在球体外部和内部接触换热,大大增加了耐火球整体换热面积,每立方米的换热面积增加40%以上,进一步提高气流与耐火球的换热效率。
1.一种球式热风炉耐火球,包括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的内部设有一个同心的空心球形结构,所述球体上设有若干沿径向贯通至所述空心球形结构的第一通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还连通有第二通孔,所述球体的外表面设有2~6条第一凹形通道,所述空心球形结构的内表面设有2~6条第二凹形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式热风炉耐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的直径为10~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式热风炉耐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球形结构的直径为球体直径的1/5~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式热风炉耐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形通道、第二凹形通道均为半圆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球式热风炉耐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形通道的直径为所述球体直径的1/40~1/2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球式热风炉耐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形通道的直径为所述空心球形结构直径的1/25~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式热风炉耐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形通道为四条,分别沿球体的纵向、横向分布,在球体前后两端的顶点交汇贯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球式热风炉耐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形通道为四条,且与所述第一凹形通道错位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