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特指一种用于多角度转角提升结构。
背景技术:
1、在进行起吊作业时,常需要将物件进行吊起至指定的楼层,来方便进行施工作业,现有的吊设结构中,为了配合吊装设备的转向和吊装,会在吊索和物件之间设置旋转吊点,但现有的旋转吊点结构常采用销轴进行单向旋转,如果需要采用多方向进行旋转时,则需要调整吊装设备的方向或是物件的位置来满足旋转吊点的使用,这导致施工过程极为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多角度转角提升结构,通过在连接件的内部设置转角空间,并在转角空间内设置转块,通过转块下方的连接绳来固定连接物件,在所述连接绳发生转动时,会带动转块转动以达到多角度转动的效果。
2、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多角度转角提升结构,包括:
3、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内部形成有转角空间,所述转角空间的内壁为弧形,所述转角空间的顶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角空间底部的直径,所述连接件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转角空间相连通的穿设口;
4、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转角空间内转块,所述转块的侧部对应所述转角空间的内壁形成有弧形面,所述转块的直径大于所述穿设口的直径;
5、固定于所述转块的底部的连接绳,所述连接绳有部分穿过所述穿设口形成延伸段;
6、固定于所述延伸段的底部的下吊接件;以及
7、固定于所述连接件的顶部的上吊接件。
8、进一步的,所述上吊接件的顶部形成有若干个绞线固定孔。
9、进一步的,所述上吊接件包括:
10、竖直固定于所述连接件的顶部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板;
11、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的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板面形成有若干个所述绞线固定孔;以及
12、沿所述卡接板的边缘设置且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的两个围设板。
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形成有凹槽,所述上吊接件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14、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内壁形成有若干个加劲肋,若干个所述加劲肋沿所述凹槽的内壁间隔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段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下吊点固定块。
16、进一步的,所述下吊接件包括:
17、套接于所述延伸段且设置于所述下吊点固定块的上方的设置板;
18、固定安装于所述设置板的相对的两侧的两个放置板,所述放置板有部分延伸于所述设置板的下方形成下吊点固定段;以及
19、沿所述设置板边缘设置且位于两个所述放置板之间的防护板。
20、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段的长度大于所述下吊点固定块的厚度。
21、进一步的,所述穿设口的内壁倾斜设置,所述穿设口的顶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穿设口的底部的直径。
22、进一步的,所述转块的顶部设置有锚固板,所述锚固板固定于所述连接绳。
2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通过在连接件的内部设置转角空间,并在转角空间内设置转块,通过转块下方的连接绳来固定连接物件,在所述连接绳发生转动时,会带动转块转动以达到多角度转动的效果。
1.一种用于多角度转角提升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角度转角提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吊接件的顶部形成有若干个绞线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角度转角提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吊接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角度转角提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形成有凹槽,所述上吊接件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角度转角提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凹槽的内壁形成有若干个加劲肋,若干个所述加劲肋沿所述凹槽的内壁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角度转角提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延伸段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下吊点固定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角度转角提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吊接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角度转角提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延伸段的长度大于所述下吊点固定块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角度转角提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穿设口的内壁倾斜设置,所述穿设口的顶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穿设口的底部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角度转角提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转块的顶部设置有锚固板,所述锚固板固定于所述连接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