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xiaoxiao8月前  64


本技术涉及空调,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1、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主体,主体包括设于主体内的第一腔和机壳,机壳上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其中,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均与第一腔连通。主体还包括室内换热器和换热风机,室内换热器和换热风机均设于第一腔内,换热风机设于室内换热器的前侧,在换热风机的驱动下,室内空气由室内进风口进入第一腔内,进入第一腔内的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由换热出风口流出。

2、立式空调室内机可设置导风外板,导风外板可关闭或打开换热出风口,导风外板还可对换热出风口的空气进行导向。

3、导风外板打开换热出风口时,导风外板可为空调风导向时,空调风顺着导风外板的迎风面流出,导风外板的迎风面的一侧过冷风,导风板与迎风面相对的一侧为室内热风,在导风外板的出风端,冷风与热风交汇,当室内温度达到露点温度时,在导风外板上容易产生凝露。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3、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到所述主体的底部为所述主体的高度方向;所述主体至少包括位于所述主体内的第一腔;

4、所述主体包括:

5、机壳,其上形成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6、所述换热出风口位于所述主体的侧部;

7、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内;

8、换热风机,设于所述第一腔内且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远离所述换热进风口的一侧;

9、导风外板,通过转动在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和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间切换;

10、所述导风外板包括:

11、迎风面,位于所述导风外板的侧部,所述导风外板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迎风面位于所述导风外板靠近换热风机的一侧;

12、第一导风部,连接在所述迎风面上;

13、所述导风外板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导风部将从所述第一导风部后侧吹来的风向所述迎风面远离所述导风外板的一侧导向;

14、第一阻挡部,连接在所述迎风面上;

15、所述导风外板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沿所述室内空气的出风方向,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部远离所述换热风机的一侧;

16、所述导风外板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阻挡部阻挡所述第一阻挡部后侧吹来的风向所述第一阻挡部的前侧吹,且所述第一阻挡部将从所述第一阻挡部后侧吹来的风向所述迎风面远离所述导风外板的一侧导向。

17、在迎风面上设置第一导风部和第一阻挡部,使得第一导风部和第一阻挡部相互配合,第一导风部能够预先将部分空气向远离迎风面的一侧导向,能够减少贴迎风面壁流动的风量且不会使得导风外板出风端风量过小,利用第一阻挡部对空气进行阻挡且对空气进行导向,减少冷热交汇区处的风量,减少导风外板出风端凝露的产生,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底面上,提高用户体验。

1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导风外板还包括:

19、挡水部,连接在所述迎风面上,所述挡水部设于所述第一阻挡部远离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一侧,凝露易产生在迎风面的前端,设置挡水部能够储水,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地面上。

2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导风外板包括:

21、背风面板,

22、迎风面板,与所述背风面板连接;

23、所述导风外板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迎风面板位于所述背风面板靠近所述换热风机的一侧;

24、所述第一导风部位于所述迎风面板上,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所述背风面板上,方便导风外板的成型,且能够使得第一阻挡部能够增强背风面板的强度。

2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部包括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的侧端与所述迎风面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面沿所述导风外板宽度方向的轮廓线为弧形,设置第一导风面的弧形轮廓,能够使得第一导风部的挡风面积小,第一导风部对风量的影响较小,能够减少贴迎风面壁流动的风量且不会使得导风外板出风端风量过小,能够减少凝露的形成。

2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阻挡部包括第一阻挡面,所述第一阻挡面的侧端与迎风面连接,所述第一阻挡面沿所述导风外板宽度方向的轮廓线为多边形,设置第一阻挡面的多边型轮廓,能够使得第一阻挡部的挡风面积稍大,第一阻挡部对风量的影响稍大,能够减少导风外板出风端风量过小,减少凝露的形成。

2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沿所述导风外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一阻挡部的间隔为20mm-80mm间的任一数值,使得第一导风部和第一阻挡部之间的距离不会过大使得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的设置位置适宜于导风外板的尺寸,且第一导风部和第一阻挡部之间的距离不会过小,影响第一导风部和第一阻挡部阻挡风量的多少,避免降低凝露的效果不好或者使得导风板的出风端风量过小影响用户体验。

2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沿所述导风外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迎风面远离所述第一导风部一端的端点的间距为l1,所述迎风面的宽度为l2,0≤l1/l2≤0.1,使得第一阻挡部尽量靠近迎风面的出风端,避免对风导向过早使得导风外板出风端风量过小,避免影响用户体验,且能够实现对风的阻挡和导向,使得导风外板的出风端风量不至于过大,避免在导风外板的出风端形成冷热交汇区,避免导风外板的出风端产生较多凝露,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地面上。

2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沿所述导风外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迎风面远离所述第一阻挡部一端的端点的间距为l3,所述迎风面的宽度为l2,0≤l3/l2≤0.7,使得第一导风部在迎风面出风端的后方,能够较早的对风进行导向,避免流至第一阻挡部处的风量过多使得第一阻挡部的阻挡效果不好,避免在导风外板出风端的风量过大,避免在导风外板的出风端形成冷热交汇区,避免导风外板的出风端产生较多凝露,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地面上。

3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挡水部具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挡水部沿所述导风外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3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32、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到所述主体的底部为所述主体的高度方向;所述主体至少包括位于所述主体内的第一腔;

33、所述主体包括:

34、机壳,其上形成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35、所述换热出风口位于所述主体的侧部;

36、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内;

37、换热风机,设于所述第一腔内且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远离所述换热进风口的一侧;

38、导风外板,通过转动在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和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间切换;

39、所述导风外板包括:

40、迎风面,位于所述导风外板的侧部,所述导风外板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迎风面位于所述导风外板靠近换热风机的一侧;

41、第一导风部,连接在所述迎风面上,所述第一导风部沿所述导风外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42、所述导风外板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导风部将从所述第一导风部后侧吹来的风向所述迎风面远离所述导风外板的一侧导向;

43、第一阻挡部,连接在所述迎风面上,所述第一阻挡部沿所述导风外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44、所述导风外板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沿所述室内空气的出风方向,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部远离所述换热风机的一侧;

45、所述导风外板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阻挡部阻挡所述第一阻挡部后侧吹来的风向所述第一阻挡部的前侧吹,且所述第一阻挡部将从所述第一阻挡部后侧吹来的风向所述迎风面远离所述导风外板的一侧导向。


技术特征: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外板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外板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包括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的侧端与所述迎风面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面沿所述导风外板宽度方向的轮廓线为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包括第一阻挡面,所述第一阻挡面的侧端与迎风面连接,所述第一阻挡面沿所述导风外板宽度方向的轮廓线为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风外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一阻挡部的间隔为20mm-80mm间的任一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风外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迎风面远离所述第一导风部一端的端点的间距为l1,所述迎风面的宽度为l2,0≤l1/l2≤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风外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迎风面远离所述第一阻挡部一端的端点的间距为l3,所述迎风面的宽度为l2,0≤l3/l2≤0.7。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部具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挡水部沿所述导风外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0.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导风外板包括:迎风面,位于导风外板的侧部;第一导风部,连接在迎风面上;导风外板打开换热出风口时,第一导风部将从第一导风部后侧吹来的风向迎风面远离导风外板的一侧导向;第一阻挡部,连接在迎风面上;导风外板打开换热出风口时,沿室内空气的出风方向,第一阻挡部位于第一导风部远离换热风机的一侧;导风外板打开换热出风口时,第一阻挡部阻挡第一阻挡部后侧吹来的风向第一阻挡部的前侧吹,且第一阻挡部将从第一阻挡部后侧吹来的风向迎风面远离导风外板的一侧导向;减少冷热交汇区处的风量,减少导风外板出风端凝露的产生,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底面上。

技术研发人员:孙合庆,蒋智群,胡继刚,逯成林,张家栋,张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15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