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规格多功能浮岛材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8月前  137


本技术涉及地表水环境生态修复和治理,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浮岛材料结构。


背景技术:

1、河流、湖泊等地表水生态治理或修复过程中,设置生态浮岛不但可以净化河道,使得水体水质得到改善,透明度提升,又能起到美化河道的作用,利用生态浮岛上的植物点缀河道,目前采用的生态浮岛是整体平铺于水面上。

2、生态浮岛是通过多块生态浮岛材料拼接安装组成的,但现有的生态浮岛材料在进行组装时不便于进行配对对齐,导致组装效率较慢,且凝聚力浮力较差、强度较低抗风浪能力较差,单位面积连接材料用量相对较多,难以适应大水面、有风浪的水面,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规格多功能浮岛材料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浮岛是通过多块生态浮岛材料拼接安装组成的,但现有的生态浮岛材料在进行组装时不便于进行配对对齐,导致组装效率较慢,且凝聚力浮力较差、强度较低抗风浪能力较差,单位面积连接材料用量相对较多,难以适应大水面、有风浪的水面,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大规格多功能浮岛材料结构,包括生态浮岛材料主体、第一连顶角接处、第二顶角连接处、第三顶角连接处、第四顶角连接处,多个第一侧边连接处和多个第二侧边连接处,所述第一连顶角接处、所述第二顶角连接处、所述第三顶角连接处和所述第四顶角连接处分别设置在所述生态浮岛材料主体的四个顶角处,且所述第一连顶角接处、所述第二顶角连接处、所述第三顶角连接处和所述第四顶角连接处位于四个不同的平面,所述第一侧边连接处和所述第二侧边连接处设置在所述生态浮岛材料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一侧边连接处和所述第二侧边连接处同样位于两个不同的平面,所述生态浮岛材料主体上设置有多个圆孔,多个所述圆孔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生态浮岛材料主体上。

3、其中,所述生态浮岛材料主体上还设置有多个预留凹槽,多个所述预留凹槽基于对应的所述圆孔设置。

4、其中,所述生态浮岛材料主体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孔,多个所述第一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生态浮岛材料主体上。

5、其中,所述生态浮岛材料主体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孔和多个透气孔,多个所述透气孔基于多个所述第二孔设置。

6、其中,所述生态浮岛材料主体还设置有多个下凹条形槽,多个所述下凹条形槽均匀分布在所述生态浮岛材料主体上。

7、其中,所所述大规格多功能浮岛材料结构的长l1为1600mm,宽w为1250mm。

8、其中,所述第二孔呈椭圆形,其大径r1为186mm,小径r2为101mm,所述圆孔8的直径d为140mm,两个相邻所述圆孔的中心点距离l2为333.3mm,其中一个所述圆孔与间隔一个所述圆孔后另一个所述圆孔的中心距离l3为666.7mm。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规格多功能浮岛材料结构,制作的材质是高密度聚乙烯,影响参数有拉力和强度两个个要求,这个设计可以增加整体强度(相当于加筋),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连顶角接处、所述第二顶角连接处、所述第三顶角连接处和所述第四顶角连接处,由于所述第一连顶角接处、所述第二顶角连接处、所述第三顶角连接处和所述第四顶角连接处位于四个不同的平面,在进行组装时,将多块所述生态浮岛材料主体的所述第一连顶角接处、所述第二顶角连接处、所述第三顶角连接处和所述第四顶角连接处分别依次对应的堆叠在一起,通过m10不锈钢螺丝进行贯穿所述第一连顶角接处、所述第二顶角连接处、所述第三顶角连接处和所述第四顶角连接处进行连接即可,此时相邻的所述生态浮岛材料主体的所述第一侧边连接处和对应的所述第二侧边连接处堆叠,同样采用m10不锈钢螺丝进行贯穿所述第二侧边连接处进行连接即可,所述生态浮岛材料主体的连接,需要用钢扎带进行加固,所述预留凹槽的设计,是为钢扎带预留的空间位置,以此方式便于在多块生态浮岛材料主体进行组装时快速进行匹配对齐定位,提升了组装效率,且凝聚力浮力更好、强度更高更能抗风浪,整体性更好、单位面积连接材料用量相对大幅度减少。更能适应大水面、有风浪的水面,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特征:

1.一种大规格多功能浮岛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格多功能浮岛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规格多功能浮岛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规格多功能浮岛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规格多功能浮岛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规格多功能浮岛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规格多功能浮岛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地表水环境生态修复和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规格多功能浮岛材料结构,包括生态浮岛材料主体、第一连顶角接处、第二顶角连接处、第三顶角连接处、第四顶角连接处,多个第一侧边连接处和多个第二侧边连接处,第一连顶角接处、第二顶角连接处、第三顶角连接处和第四顶角连接处分别设置在生态浮岛材料主体的四个顶角处,且第一连顶角接处、第二顶角连接处、第三顶角连接处和第四顶角连接处位于四个不同的平面,第一侧边连接处和第二侧边连接处设置在生态浮岛材料主体的两侧,生态浮岛材料主体上设置有多个圆孔,以此方式便于在多块生态浮岛材料主体进行组装时快速进行匹配对齐定位,提升了组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由永飞,阴晓路,陈俊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孚(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24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