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作业车辆和坡面作业车辆的移动方法与流程

xiaoxiao8月前  55


本发明涉及在坡面上移动而进行钻孔等作业的坡面作业车辆和坡面作业车辆的移动方法。


背景技术:

1、以往,作为在坡面上被绞盘的绳索牵吊、一边在坡面上行驶一边在该坡面上进行作业的坡面作业车辆的一个例子,已知“一种坡面等的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车身;行驶装置,其安装于该车身且能够通过油压使该车身行驶;一个底板,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大致中央部;底板旋转装置,其使用了油压且使该一个底板旋转;作业台,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地安装在所述一个底板的大致中央部;作业台旋转装置,其使用油压且使该作业台旋转;防滚落装置,其使用一对安装件,所述一对安装件用于安装在所述一个底板上安装的一对绞盘或卷绕于一对绞盘的绳索的前端部”(专利文献1)。

2、在这样的坡面等的作业机械中,通过将一对绞盘所具备的绳索以在俯视时呈大致倒八字形的方式固定于坡面上部的锚固件,不仅能够使作业车辆在坡面的上下方向上移动,也能够使作业车辆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3、但是,在使用上述结构的坡面作业车辆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至锚固件的宽度,但在想要使坡面作业车辆相比锚固件更靠左右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需要暂时使坡面作业车辆移动到平地或缓斜坡,在坡面上部重新打入锚固件,进而更换绳索的作业。因此,存在作业效率变差的缺点。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7559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现有的缺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坡面作业车辆和坡面上的坡面作业车辆的移动方法。

3、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坡面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具备:作业车辆主体;左右的行驶装置,其设置于所述作业车辆主体;左右的绞盘,其设置于所述作业车辆主体,并且分别具备绳索;绞盘操作单元,其能够分别单独操作所述左右的绞盘;张力检测单元,其分别检测各所述绳索的松弛状态;作业机械,其设置于所述作业车辆主体。

5、技术方案2所述的坡面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左右的绳索导缆器,其设置于所述作业车辆主体,从所述作业车辆主体的前方将所述左右的绞盘的所述绳索分别向前方侧引导;间隔位移单元,其使所述绳索导缆器的左右方向的距离位移。

6、技术方案3所述的坡面作业车辆的移动方法是能够在坡面上行驶而进行作业的坡面作业车辆的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包含:坡面作业车辆移动工序,将左右的绞盘分别具备的一方和另一方的绳索以在俯视时呈大致倒八字形的方式分别连接于坡面上的一方的锚固件和另一方的锚固件,使以由所述一方和另一方的绳索支承的状态配置于坡面的所述坡面作业车辆向所述一方的锚固件的大致铅垂下方移动;另一方的绳索松弛工序,使与所述另一方的锚固件连接的所述另一方的绳索松弛,仅通过与所述一方的锚固件连接的所述一方的绳索保持所述坡面作业车辆;另一方的绳索移动工序,将所述另一方的绳索与所述一方的锚固件连接;一方的绳索移动工序,通过所述另一方的绳索保持所述坡面作业车辆,并且将所述一方的绳索与在所述另一方的锚固件的相反方向且比所述一方的锚固件靠左右方向外侧设置的第三锚固件连接。

7、发明的效果

8、由以上说明可知,在本发明中,能够得到以下列举的效果。

9、(1)在技术方案1和技术方案3所述的各发明中,通过能够分别单独操作左右的绞盘的绞盘操作单元和分别检测分别设置于所述左右的绞盘的各绳索的松弛状态的张力检测单元,能够适当调节坡面作业车辆的悬挂状态,即使在悬挂于坡面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绳索的拆装。因此,能够使坡面作业车辆高效地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10、(2)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能够得到与上述(1)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防止作业装置在坡面与绳索干涉,因此,能够安全地进行作业。



技术特征:

1.一种坡面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具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3.一种坡面作业车辆的移动方法,所述坡面作业车辆能够在坡面上行驶而进行作业,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包含: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面作业车辆以及坡面上的坡面作业车辆的移动方法,能够高效地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坡面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具备作业车辆主体、设置于作业车辆主体的左右的行驶装置、设置于作业车辆主体且分别具备绳索的左右的绞盘、能够分别单独操作左右的绞盘的绞盘操作单元、分别检测上述各绳索的松弛状态的张力检测单元、以及设置于作业车辆主体的作业机械。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俊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冈本俊仁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