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8月前  57


本技术涉及肢体锻炼,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1、神经内科中,神经系统障碍影响最大的便是肢体的运动能力,通过肢体训练是治疗神经系统障碍最常见的方法。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需要医务人员或和患者家属进行辅助,但患者长时间的锻炼,增加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工作量,而肢体康复锻炼装置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肢体锻炼和日常活动。

2、现有的肢体康复锻炼装置功能单一,大多只能进行单一的动作练习,不能进行不同动作之间的切换,装置的灵活性不高,导致患者的训练效果低下,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锻炼装置,以解决现有肢体康复锻炼装置功能单一,大多只能进行单一的动作练习,不能进行不同动作之间的切换,装置的灵活性不高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底架,底架滑动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连接有将其固定于底架的第一锁紧螺栓,支撑架固定连接有座椅,座椅转动连接有扶手,座椅连接有将其与扶手固定的第二锁紧螺栓,扶手滑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固定连接有弹性绳,底架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架,第一转动架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有脚踏板,底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架,第二转动架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有握把,固定块设有斜面,斜面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滑动连接有伸缩柱,伸缩柱套设有弹簧。

4、基础技术方案的原理:底架滑动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有座椅,通过滑动支撑架,改变座椅与锻炼装置的距离,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完成支撑架与底架之间的固定,以此实现座椅与锻炼装置的距离调节;座椅与扶手转动连接,扶手与伸缩杆滑动连接,通过转动扶手,使两件扶手处于同一直线,后滑动伸缩杆调节距离,以此完成扩胸运动器械的展开;支撑柱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架,第一转动架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转动架两侧同轴转动,当两件第一连接杆选择安装在同一方向时,实现脚部的同向转动锻炼,当两件第一连接杆选择安装在不同方向时,实现脚部的错位转动锻炼;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架,第二转动架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转动架两侧同轴转动,当两件第二连接杆选择安装在同一方向时,实现手部的同向转动锻炼,当两件第二连接杆选择安装在不同方向时,实现手部的错位转动锻炼。

5、基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转动架与第一连接杆活动连接,通过改变第一连接杆在第一转动架上的固定位置,使用者双脚之间可以进行错位转动和同步转动;第二转动架与第二连接杆活动连接,通过改变第二连接杆在第二转动架上的固定位置,使用者双手之间可以进行错位转动和同步转动,丰富了使用者的锻炼动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座椅与底架滑动连接,可以调节座椅与锻炼设备间的距离,保证了康复锻炼装置的适用性,可以符合不同体型使用者的需求;扶手滑动连接伸缩杆,伸缩杆固定连接弹性绳,使伸缩杆于弹性绳便于收纳,在不影响座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为使用者提供扩胸运动的锻炼器材,同时锻炼患者手部力量;通过套筒、伸缩柱和弹簧的设置,可以在锻炼患者腿部力量的同时,对患者腿部的多处关节进行锻炼。

6、优选地,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均呈“工”形,第一转动架两端的两侧均可与第一连接杆可拆卸连接,第二转动架两端的两侧均可与第二连接杆可拆卸连接。

7、通过上述设置,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不同的安装方式,以此选择脚部和手部的同向转动锻炼或错位转动锻炼。

8、优选地,支撑架包括滑动底部与中间部,滑动底部与中间部滑动连接,滑动底部连接有将其与中间部固定的第三锁紧螺栓,滑动底部与底架滑动连接,中间部与座椅固定连接。

9、通过上述设置,实现支撑架的高度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使用人群。

10、优选地,底架开设有与滑动底部对应的滑槽,底架开设有与第一锁紧螺栓对应的固定孔。

11、通过上述设置,实现支撑架与锻炼器械之间的距离调节。

12、优选地,弹性绳自由端连接有拉块,拉块与扶手螺纹连接。

13、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弹性绳的收纳,同时在保证座椅正常使用的同时,可以选择进行扩胸运动的锻炼。

14、优选地,伸缩柱套设有圆环,圆环与伸缩柱螺纹连接。

15、通过上述设置,通过转动圆环,以此改变弹簧的形变量,当弹簧形变量增加时,增大压缩伸缩柱的难度,当弹簧的形变长度减小时,降低压缩伸缩柱的难度,以此适应不同的使用人群,同时可以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节弹簧形变量,以锻炼患者的腿部力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架(8)和所述第二转动架(13)均呈“工”形,所述第一转动架(8)两端的两侧均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9)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架(13)两端的两侧均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4)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包括滑动底部(22)与中间部(23),所述滑动底部(22)与所述中间部(23)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底部(22)连接有将其与所述中间部(23)固定的第三锁紧螺栓(24),所述滑动底部(22)与所述底架(1)滑动连接,所述中间部(23)与所述座椅(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开设有与所述滑动底部(22)对应的滑槽(101),所述底架(1)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螺栓(21)对应的固定孔(1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绳(6)自由端连接有拉块(61),所述拉块(61)与所述扶手(4)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柱(17)套设有圆环(19),所述圆环(19)与所述伸缩柱(17)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肢体锻炼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底架,底架滑动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有座椅,座椅转动连接有扶手,扶手滑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通过弹性绳连接有拉块,底架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和固定块,支撑柱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架,第一转动架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有脚踏板,固定块连接有支撑杆和套筒,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架,第二转动架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有握把,套筒滑动连接有伸缩柱,伸缩柱套设有弹簧和圆环,圆环与伸缩柱螺纹连接;本技术解决了现有肢体康复锻炼装置功能单一,装置灵活性不高的问题,适用于肢体的锻炼。

技术研发人员:吴非,杨柳,骆文静,朱旗,段涵,周钟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40130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