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xiaoxiao8月前  49


本申请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1、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被作为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广泛地利用。通常而言,使用石墨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负极合剂层的表面侧分布大量的内部空隙率小的石墨粒子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记载,根据该技术,石墨粒子从负极集电体的剥离得到抑制,快速充电循环特性提高。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239652号


技术实现思路

1、近年来,以电动汽车的普及等为背景,越来越要求快速充电循环特性的提高。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判明,在卷绕型的电极体中,由于难以在负极的卷内侧和卷外侧均匀地进行充放电反应,因此快速充电循环特性易于降低。推测是因为,保持在负极的卷内侧的电解液的量与保持在负极的卷外侧的电极液的量相比较少。专利文献1对卷内侧及卷外侧的充放电反应的均匀化没有进行研究,仍有改良的余地。

2、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容量且快速充电循环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3、作为本申请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备将正极与负极夹隔着间隔件卷绕而得的电极体、电解液和收容电极体及电解液的圆筒形的外包装体,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形成于负极集电体的卷内侧表面的卷内侧负极合剂层和形成于负极集电体的卷外侧表面的卷外侧负极合剂层,卷内侧负极合剂层及卷外侧负极合剂层具有与负极集电体相面对的第1负极合剂层和与正极相面对的第2负极合剂层,第1负极合剂层包含内部空隙率为6%~20%的石墨粒子,第2负极合剂层包含内部空隙率为5%以下的石墨粒子,在卷内侧负极合剂层中,第1负极合剂层的厚度t1和第2负极合剂层的厚度t2满足t1/t2<1。

4、根据本申请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能够提高电池容量及快速充电循环特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将正极与负极夹隔着间隔件卷绕而得的电极体、电解液和收容所述电极体及所述电解液的圆筒形的外包装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容量且快速充电循环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作为本申请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卷绕型的电极体、电解液和收容电极体及电解液的圆筒形的外包装体,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形成于负极集电体的卷内侧表面的卷内侧负极合剂层和形成于负极集电体的卷外侧表面的卷外侧负极合剂层,卷内侧负极合剂层及卷外侧负极合剂层具有与负极集电体相面对的第1负极合剂层和与正极相面对的第2负极合剂层,第1负极合剂层包含内部空隙率为6%~20%的石墨粒子,第2负极合剂层包含内部空隙率为5%以下的石墨粒子,在卷内侧负极合剂层中,第1负极合剂层的厚度t1和第2负极合剂层的厚度t2满足t1/t2<1。

技术研发人员:中土洋辉,田下敬光,加藤木晶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松下新能源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