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1、近来,已知一种对智能手机等终端装置进行非接触充电的充电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充电装置中,使由流过送电线圈的交流电流产生的磁通在内置于被载置到充电台上的终端装置的受电线圈中通过,由此产生由电磁感应引起的感应电动势。然后,通过在受电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来对终端装置进行充电。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20-5137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充电装置中,基于根据送电电力与受电电力的关系计算出的电力损耗的大小来对在充电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夹着金属异物的情况进行检测。但是,在以送电线圈的中心位置与受电线圈的中心位置错开的状态载置了终端装置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电力损耗,因此无法判定所产生的电力损耗是由异物引起的还是由线圈的位置关系引起的。
2、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都能够提高充电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的异物检测的精度的充电装置以及充电方法。
3、本公开所涉及的充电装置是一种对具备接收被无线发送出的电力的受电部的终端装置进行无线充电的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具备:送电指示部,其使送电部传输电力;送电电力获取部,其获取送电指示部传输的送电电力的大小;受电电力获取部,其获取终端装置所接收的受电电力的大小;位置检测部,其检测终端装置的受电部被放置的位置;阈值设定部,其根据受电电力以及受电部被放置的位置,来设定用于判定无线充电的停止的阈值;以及判定部,其基于送电电力与阈值的比较来判定充电的继续进行或停止。
4、发明的效果
5、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充电装置,无论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都能够提高充电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的异物检测的精度。
1.一种充电装置,对具备接收被无线发送出的电力的受电部的终端装置进行无线充电,所述充电装置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
6.一种充电方法,用于对具备接收被无线发送出的电力的受电部的终端装置进行无线充电,所述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方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