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焓不同的制冷剂彼此混合并吸入压缩机的热泵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1、以往,专利文献1公开了应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热泵循环装置。在专利文献1的热泵循环装置中,为了在极低外气温度时进行车室内的制热,切换制冷剂回路,执行热气制热模式的运转。
2、在专利文献1的热气制热模式的制冷剂回路中,通过分支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排出制冷剂的流动分支,使由分支部分支出的一方的制冷剂流入加热部。在加热部中,使制冷剂和向车室内吹出的送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加热送风空气。进而,使从加热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加热部侧减压部减压。另外,使由分支部分支出的另一方的制冷剂流入旁通通路。进而,通过旁通侧流量调节阀使流入旁通通路的制冷剂减压。
3、然后,使由加热部侧减压部减压后的、焓比较低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与由旁通侧流量调节阀减压后的、焓比较高的气相制冷剂在混合部混合,并吸入压缩机。即,在专利文献1的热泵循环装置中,在热气制热模式时,切换为使焓不同的制冷剂彼此在混合部混合并吸入压缩机的制冷剂回路。
4、进而,在专利文献1中,也公开了使焓不同的制冷剂彼此混合为均质状态的混合部。由此,在专利文献1的热泵循环装置中,谋求抑制热气制热模式时的压缩机的液压缩并实现压缩机的保护。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156567号公报
8、然而,如果采用专利文献1的混合部,则容易导致热泵循环装置整体的大型化、搭载性的恶化等。其结果是,使热泵循环装置的生产性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循环装置,使焓不同的制冷剂彼此混合而吸入压缩机,并且兼顾压缩机的保护和生产性的恶化的抑制。
2、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热泵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分支部、加热部、加热部侧减压部、旁通通路、旁通侧流量调节部以及合流部。
3、压缩机压缩并排出制冷剂。分支部对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分支。加热部将由分支部分支出的一方的制冷剂作为热源来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加热部侧减压部使从加热部流出的制冷剂减压。旁通通路供由分支部分支出的另一方的制冷剂流通。旁通侧流量调节部调节在旁通通路流通的制冷剂的流量。合流部使从加热部侧减压部流出的加热部侧制冷剂的流动与从所述旁通侧流量调节部流出的旁通侧制冷剂的流动合流并向压缩机的吸入口侧流出。
4、进而,在将从合流部的流出口到压缩机的吸入口的吸入侧流路的长度定义为吸入侧流路长度l1时,吸入侧流路长度l1为缓和距离lv以上。
5、其中,缓和距离lv由以下数式1定义。
6、[数1]
7、
8、ρl是合流部位处的液滴的密度,该液滴是制冷剂中包含的液相制冷剂的粒子。合流部位是在合流部内加热部侧制冷剂与旁通侧制冷剂实际合流的部位。dp是合流部位处的液滴的平均直径。μg是合流部位处的制冷剂中包含的气相制冷剂的粘性。uv是合流部位处的液滴和气相制冷剂的平均流速。
9、由此,由于吸入侧流路长度l1为缓和距离lv以上,因此,如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能够使吸入压缩机的吸入制冷剂成为均质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在吸入制冷剂中液相制冷剂不均匀,实现压缩机的保护。
10、进而,通过变更连接合流部的流出口与压缩机的吸入口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从而能够容易地调节吸入侧流路长度l1。因此,由于使吸入制冷剂成为均质状态,因此难以引起热泵循环装置的生产性的恶化。
11、其结果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热泵循环装置,即使是使焓不同的制冷剂彼此混合并吸入压缩机的热泵循环装置,也能够兼顾压缩机的保护和生产性的恶化的抑制。
12、在此,均质状态的制冷剂能够定义为温度、速度达到平衡状态且温度分布、速度分布被充分抑制的状态的制冷剂。进而,在由合流部合流的制冷剂的平衡状态成为气液二相制冷剂的情况下,可以定义为制冷剂中包含的液滴在气相制冷剂中均匀地分布且在液滴与气相制冷剂之间温度分布、速度分布也被充分抑制的制冷剂。
1.一种热泵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泵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泵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泵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