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光罩伞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8月前  57


本技术涉及摄影设备,具体涉及柔光罩伞骨结构。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柔光罩通常用于配合常亮灯调节光照效果,使常亮灯射出的光线更加柔和。各种类型的柔光罩通常使用呈伞状张开的伞骨支撑柔光布,反射或柔化常亮灯的光线。在需要收纳或张开柔光罩时,伞骨需要进行转动以使柔光罩的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伞骨通常采用铰链实现转动连接,伞骨安装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柔光罩伞骨结构,使伞骨更易安装。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柔光罩伞骨结构,用于支撑柔光布,包括:

3、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依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铰接部具有沿第二方向凹陷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所述第二铰接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凹陷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相对设置;

4、伞骨,所述伞骨包括骨体、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所述骨体用于撑开柔光布,所述第三铰接部和所述第四铰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骨体,所述第三铰接部和所述第四铰接部之间限定出限位开口,所述第三铰接部和所述第四铰接部均具有弹性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变形;所述第三铰接部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四铰接部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伞骨能够绕转动轴线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所述伞骨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光罩伞骨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用于撑开柔光布的骨体通过第三铰接部以及第四铰接部活动连接于支架并且能够相对支架绕平行于第一方向的伞骨的转动轴线转动,使得骨体能够通过相对于支架的转动控制柔光布的开闭。伞骨中用于撑开柔光布的骨体同时连接于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由于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的弹性,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能够受外部压力产生朝向限位开口内的弹性变形从而减少第三铰接部、第四铰接部和限位开口在第一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使得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能够塞入支架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之间;在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塞入支架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之间之后,解除施加给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的外部压力,柔光罩伞骨结构进入连接状态,第三铰接部容纳于第一容纳槽,第四铰接部容纳于第二容纳槽;上述安装过程仅需要对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的进行挤压塞入操作即可完成伞骨在支架上的安装,提高了伞骨的装配效率。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柔光罩伞骨结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和卡接部;所述座体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卡接部连接于所述座体并容纳于所述限位开口内。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骨体具有弹性,所述限位开口延伸至所述骨体内部。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铰接部具有第三铰接面,所述第四铰接部具有第四铰接面;所述第三铰接面和所述第四铰接面之间限定出所述限位开口,所述卡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三铰接面和所述第四铰接面。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柔光罩伞骨结构还包括转动限位件,所述转动限位件套设于所述支架,所述转动限位件具有转动限位孔,所述转动限位孔相对所述支架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转动限位孔在所述第三方向具有第一限位壁并且在第四方向具有第二限位壁,所述第四方向为所述第三方向的反向;所述骨体穿过所述转动限位孔并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壁或所述第二限位壁接触。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限位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转动限位件能够沿第五方向及第六方向移动,所述第五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所述第六方向为所述第五方向的反向,所述伞骨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连接于所述骨体;所述抵接部能够抵接于所述转动限位件的在所述第五方向上的一侧。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柔光罩伞骨结构还包括转动调节件,所述转动调节件包括转动本体和第一调节部,所述转动本体套设于所述支架并能够绕转动轴线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所述转动本体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调节部位于在所述转动本体的径向上连接于所述转动本体,所述第一调节部具有第一调节面,所述第一调节面上各点与所述转动本体的转动轴线的距离沿所述转动本体的一个转动方向逐渐减小;在所述转动调节件转动时,所述骨体能够接触于所述第一调节面的不同位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调节件还包括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二调节部连接于所述转动本体,所述第二调节部连接于所述转动本体绕所述转动本体转动轴线的径向,所述第二调节部具有第二调节面,所述第二调节面相对所述第一调节面设置并且沿所述转动本体的转动轴线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调节面和所述第二调节面共同限定出转动调节孔;所述骨体穿过所述转动调节孔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调节面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面接触,所述柔光罩伞骨结构还具有固定状态;在所述固定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节面和所述第二调节面共同夹持所述骨体。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调节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转动本体并朝所述转动本体的径向凸起;所述柔光罩伞骨结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和/或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座体并相对所述座体的表面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沿所述转动调节件的转动方向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能够沿平行于所述转动本体转动轴线的方向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调节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柔光罩伞骨结构还具有收纳状态;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转动调节件能够沿第五方向移动,所述第五方向平行于所述转动本体的转动轴线。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柔光罩伞骨结构,用于支撑柔光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光罩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光罩伞骨结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和卡接部;所述座体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卡接部连接于所述座体并容纳于所述限位开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光罩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体具有弹性,所述限位开口延伸至所述骨体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光罩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铰接部具有第三铰接面,所述第四铰接部具有第四铰接面;所述第三铰接面和所述第四铰接面之间限定出所述限位开口,所述卡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三铰接面和所述第四铰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光罩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光罩伞骨结构还包括转动限位件,所述转动限位件套设于所述支架,所述转动限位件具有转动限位孔,所述转动限位孔相对所述支架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转动限位孔在所述第三方向具有第一限位壁并且在第四方向具有第二限位壁,所述第四方向为所述第三方向的反向;所述骨体穿过所述转动限位孔并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壁或所述第二限位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光罩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限位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转动限位件能够沿第五方向及第六方向移动,所述第五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所述第六方向为所述第五方向的反向,所述伞骨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连接于所述骨体;所述抵接部能够抵接于所述转动限位件的在所述第五方向上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柔光罩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光罩伞骨结构还包括转动调节件,所述转动调节件包括转动本体和第一调节部,所述转动本体套设于所述支架并能够绕转动轴线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所述转动本体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调节部位于在所述转动本体的径向上连接于所述转动本体,所述第一调节部具有第一调节面,所述第一调节面上各点与所述转动本体的转动轴线的距离沿所述转动本体的一个转动方向逐渐减小;在所述转动调节件转动时,所述骨体能够接触于所述第一调节面的不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光罩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件还包括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二调节部连接于所述转动本体,所述第二调节部连接于所述转动本体绕所述转动本体转动轴线的径向,所述第二调节部具有第二调节面,所述第二调节面相对所述第一调节面设置并且沿所述转动本体的转动轴线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调节面和所述第二调节面共同限定出转动调节孔;所述骨体穿过所述转动调节孔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调节面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面接触,所述柔光罩伞骨结构还具有固定状态;在所述固定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节面和所述第二调节面共同夹持所述骨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光罩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转动本体并朝所述转动本体的径向凸起;所述柔光罩伞骨结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和/或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座体并相对所述座体的表面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沿所述转动调节件的转动方向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能够沿平行于所述转动本体转动轴线的方向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光罩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柔光罩伞骨结构还具有收纳状态;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转动调节件能够沿第五方向移动,所述第五方向平行于所述转动本体的转动轴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柔光罩伞骨结构,包括支架和伞骨;支架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具有沿第二方向凹陷的第一容纳槽,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向,第二铰接部具有沿第一方向凹陷的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相对设置;伞骨包括骨体以及连接于骨体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之间限定出限位开口,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均具有弹性;第三铰接部部分容纳于第一容纳槽,第四铰接部部分容纳于第二容纳槽,伞骨能够绕转动轴线相对支架转动,伞骨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通过以上方案,用于支撑柔光布的伞骨更容易安装于支架上,提高了伞骨的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平,王军,柯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纽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01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