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xiaoxiao8月前  132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尤其是一种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


背景技术:

1、桩基固定式简单来说就是在水面打桩,然后架设光伏电站,由于水上环境复杂,水上光伏电站在建设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施工成本,并易导致工期延长。同时由于水深深度的原因,施工难度也大幅增加。

2、固定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按常规方案需在水底淤泥下1m敷设一圈水平接地网,接地体数量多,施工困难,合理的优化水上光伏接地方案可以有效的减少整体投资和施工难度,虽然固定管桩内的钢筋可以作为自然接地体,但是钢筋及管桩金属构件必须保证电气连通性,长度及截面必须满足计算要求,因此单纯采用固定管桩作为自然接地体不能保证安全可靠性,或者需对管桩提出更高的制造标准,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有效减少了接地体的工程量,节省了投资,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本实用新型对接地效果和光伏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能够得到保障。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包括固定圆桩和设置在固定圆桩上的若干个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排列为光伏方阵,用于布置光伏组件;所述光伏方阵中心设置高桩钢平台;

4、所述光伏支架之间通过支架间接地连接线相互连接,所述光伏支架间隔预设距离向下布置两根引下线,所述引下线与镀铜圆c型铜线夹连接,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固定圆桩上引入地下,固定件的间距不大于1m;所述预设距离不大于25m;

5、所述光伏支架上布置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两端通过光伏组件与支架连接线与光伏支架连接。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架间接地连接线为不小于bvr-50mm2的接地专用软铜导线。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引下线为不小于bvr-50mm2的接地专用软铜导线。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光伏组件与支架连接线为不小于bvr-4mm2的接地专用软铜导线。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光伏支架底面设置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竖直架上设置光伏汇流箱,所述光伏汇流箱底端设置接地孔,接地孔引出不小于bvr-50mm2的软铜导线与镀铜圆c型铜线夹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圆桩包括接地极、连接器和桩柱;所述连接器连接接地极与桩柱;所述接地极端部设置接地尖头,所述接地极深入水底底部淤泥不小于1m;所述固定圆桩为镀铜圆钢。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圆桩一侧设置电缆桥架支架,电缆桥架支架上设置电缆桥架,电缆桥架位于最高水位0.5m以上;所述电缆桥架的接地导线为不小于bvr-4mm2的软铜导线。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缆桥架支架与光伏支架通过热镀锌扁钢可靠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高桩钢平台四周明敷一圈接地网,沿四角布置的固定圆桩垂直引下至水底淤泥不小于1m。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5、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有效减少了接地体的工程量,节省了投资,降低了施工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圆桩(1)和设置在固定圆桩(1)上的若干个光伏支架(2);所述光伏支架(2)排列为光伏方阵,用于布置光伏组件;所述光伏方阵中心设置高桩钢平台(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间接地连接线(21)为不小于bvr-50mm2的接地专用软铜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下线(22)为不小于bvr-50mm2的接地专用软铜导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与支架连接线(27)为不小于bvr-4mm2的接地专用软铜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2)底面设置三角支架(23),所述三角支架(23)竖直架上设置光伏汇流箱(24),所述光伏汇流箱(24)底端设置接地孔(25),接地孔(25)引出不小于bvr-50mm2的软铜导线与镀铜圆c型铜线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圆桩(1)包括接地极(12)、连接器(13)和桩柱(14);所述连接器(13)连接接地极(12)与桩柱(14);所述接地极(12)端部设置接地尖头,所述接地极(12)深入水底底部淤泥不小于1m;所述固定圆桩(1)为镀铜圆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圆桩(1)一侧设置电缆桥架支架(17),电缆桥架支架(17)上设置电缆桥架(15),电缆桥架(15)位于最高水位0.5m以上;所述电缆桥架(15)的接地导线为不小于bvr-4mm2的软铜导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桥架支架(17)与光伏支架(2)通过热镀锌扁钢(16)可靠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桩钢平台(3)四周明敷一圈接地网,沿四角布置的固定圆桩(1)垂直引下至水底淤泥不小于1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桩基水上光伏防雷接地系统,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圆桩和设置在固定圆桩上的若干个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排列为光伏方阵,用于布置光伏组件;所述光伏方阵中心设置高桩钢平台;所述光伏支架之间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所述光伏支架间隔预设距离向下布置两根引下线,所述引下线与镀铜圆C型铜线夹连接,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固定圆桩上引入地下,固定件的间距不大于1m;所述预设距离不大于25m,本技术有效减少了接地体的工程量,节省了投资,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本技术对接地效果和光伏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能够得到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杨素荣,寇凤海,李杰,王杰,江松,吕海勇,任非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02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